• 达川区百节镇:多措并举 破解
  • 近年来,达川区在打造示范场镇工作中,百节镇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大力投入,苦心经营,高标设计,科学施划,全域绿化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区前面,以实际成效,解决了该镇难题,目前“规范、整洁、有序”已成为该
  • http://www.dachuan.gov.cn/news-show-126352.html 2022-07-05 17:05:04
  • 达川区百节镇:多措并举 破解
  • 近年来,达川区在打造示范场镇工作中,百节镇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大力投入,苦心经营,高标设计,科学施划,全域绿化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区前面,以实际成效,解决了该镇难题,目前“规范、整洁、有序”已成为该
  • http://www.dachuan.gov.cn/xxgk-show-129801.html 2022-07-05 17:05:04
  • 大竹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关于政协大竹县委员会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45号提案主办意见的复函(B)
  • 冯竹卫委员:您在政协大竹县委员会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推进我县社会智慧建设与管理的建议》(第045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一、关于“科学规划,建设智慧系统”建议的回复为提升大竹城市形象,缓解“难”、改善“交通堵”、杜绝“乱”等现象,实现城市治理的智能化、信息化,积极构建静态交通监管体系。淏竹城投公司协同相关部门先后赴达州、巴中主城区考察学习特许经营权取得方式及智
  • http://www.dazhu.gov.cn/xxgk-show-208610.html 2022-07-06 16:00:00
  • 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75号建议办理情况(A)的函
  • 通区府议〔2022〕25号
    杨贵明代表:您在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修建梓桐“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红色旅游景区场的建议》(第275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通川区高度重视“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红色旅游景区场建设工程,并于2021年11月形成了《梓桐镇“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场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该方案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291.94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653.9
  • http://www.tchuan.gov.cn/news-show-11492.html 2022-07-07 09:49:59
  • 通川区智慧智能、共建共享有效缓解城市难题
  •   一是科学规划设施。通过前期设施普查,摸清资源底数,综合分析用地现状、地下空间使用情况、工程安全性等因素,科学论证场选址的合理性,制定针对重点区域片区综合改善方案。  二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加强机械式装备研发应用,打造自主品牌。宣传推广红旗路社区机械式楼装置建设经验,使用电子不快捷收费系统(ETC),利用诱导指示系统,统筹推进路内
  • http://www.tchuan.gov.cn/xxgk-show-28418.html 2022-07-07 10:03:00
  • 通川区智慧智能、共建共享有效缓解城市难题
  •   一是科学规划设施。通过前期设施普查,摸清资源底数,综合分析用地现状、地下空间使用情况、工程安全性等因素,科学论证场选址的合理性,制定针对重点区域片区综合改善方案。  二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加强机械式装备研发应用,打造自主品牌。宣传推广红旗路社区机械式楼装置建设经验,使用电子不快捷收费系统(ETC),利用诱导指示系统,统筹推进路内
  • http://www.tchuan.gov.cn/xxgk-show-28420.html 2022-07-07 10:03:00
  • 开江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77号建议办理情况(B)的函
  • 何丹代表: 你在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增加县城部分位规划的建议》(第177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我局正在编制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下一步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包括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公共位,待规划批复后,我局立即交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大力支持!
  • http://www.kaijiang.gov.cn/news-show-28938.html 2022-07-07 14:57:00
  • 开江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77号建议办理情况(B)的函
  • 何丹代表: 你在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增加县城部分位规划的建议》(第177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我局正在编制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下一步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包括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公共位,待规划批复后,我局立即交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大力支持!
  • http://www.kaijiang.gov.cn/news-show-28952.html 2022-07-07 14: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