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了对食品及保健食品市场的治理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9-12-05 00:00:00 字体: [ ]

曾让中老年人为之疯狂的保健品,如今已渐渐“失宠”;曾异常“高调”的保健品宣传,如今已渐渐归于沉寂;曾让市民担忧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如今也逐渐得到肯定……自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以来,我市加强了对食品及保健食品市场的治理,虚假宣传、欺诈消费等不良现象得到遏制,无证经营商家被取缔,为市民营造了更加安全的食品药品环境,市民吃得更加安心了。

严查食品药品市场乱象

“我不久前在黄马湾路买‘松花粉’,突然一群人进来,就把宣传的小伙子抓了,我才晓得原来他宣传的保健品效果都是假的。”家住凤翎关的李大爷以前总喜欢买保健品,但这一次“抓捕行动”给他留下了深刻记忆,让老爷子彻底醒悟,“保健品不是药,生病还是要去医院找医生治。”

像李大爷这类中老年群体是不法分子的重点宣传对象,不法分子将“窝点”隐藏好后,利用早晚时间,组织中老年人错时开展销售活动,与执法人员“打游击”。

针对此现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明察暗访小组,深入通川、达川、万源、渠县等县(市、区)的城区、乡村(社区),对食品、保健食品市场及安全监管情况开展明察暗访、督查调研,通过座谈交流、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全市食品及保健食品市场基本情况,不给食品安全留下问题滋生土壤,不让保健品留有乱象生长空间。

立案查处案件154件

“我们全面摸排全市保健品市场基本情况,完善保健品经营户基本信息和监管数据,把全市2200家具有合法资质的保健品经营户全部纳入监管体系。”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

全面掌握保健食品市场基本情况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坚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向违法行为下猛药、出狠招。针对部分保健市场经营者转移经营场所、转入地下经营等现象,执法人员在清晨、夜晚、法定节假日等特殊时间段,对全市商业区、电影院等人员集中、违法行为易发场所进行错时突击检查。

“通川区滇红商贸公司虚假宣传欺诈老年人案、开江县曾亚川涉嫌组织传销案、渠县大济生物科技公司无证生产保健食品案……”今年以来,全市立案查处“保健”市场乱象相关案件154件,案值417.55万元,结案107件,罚没款64.99万元,有效遏制了我市保健市场乱象行为。

通过持续整治,我市保健市场日趋向好,但仍有不可忽视的问题——部分老年人对保健食品认知度不高,为此,市市场监管局加大了对食品及保健食品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在达州电视台定期播放食品及保健食品科普宣传短视频,通过《达州日报》《达州晚报》、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等媒体适时宣传食品安全常识,及时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

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还通过开展法律“七进”、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大讲堂活动、防范虚假宣传和欺诈消费保健品公益宣传活动、健康养生知识讲座、街头宣传活动等方式,印发保健市场十大乱象大揭秘、警惕保健市场九大套路宣传资料,广泛宣传保健食品科普知识,提醒消费者防范不法分子利用保健品行骗的招数,引导公众科学选购、理性消费,增强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严处非法经营保障食品安全

“多久消一次毒?厨余垃圾怎么处理的?”在“成都七中实验中学”食堂事件发生后,我市尤其重视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今年3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安、教育、农业农村等部门对城区多所学校食堂的食物加工过程、就餐环境、食品质量等情况进行了抽查,保障学生的就餐安全。对监管部门的积极作为,学生家长王女士很欣慰,“经常检查食堂卫生,娃娃在学校吃饭我也放心多了。”

为了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今年我市加大整改和查处力度,多部门联合执法,开展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环节违法违规行为。对重大违法犯罪线索,我市秉持“查源头、破网络、擒主犯”的办案原则,坚持上游下游一起打、源头末端一起查,集中精力、集中警力,追根溯源、循线深挖,对违法犯罪行为一查到底,不放过违法犯罪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和任何一名责任人,切实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从严打击。

我市查处非法经营的组织者、获利者,斩断非法利益链条,通过落实“四个坚决”来维护市民的权益。即坚决销毁一批假冒伪劣产品,坚决取缔一批违法违规主体,坚决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坚决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整治效果,能放心大胆在外就餐。

目前,我市已解决学校及幼儿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和食品安全问题246户,重点解决蔬菜、禽蛋、猪肉、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药、兽药添加禁用成分问题76家。

如今,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期望越来越高,我市也在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各项要求,努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直面问题和挑战,竭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2003-2020 Dazhou of Sichu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