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就业扶贫能兼顾田间劳作和车间生产,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呢?送岗上门,就近就业,让不少身在农村的“就业边缘人”变身产业工人,开江县打造的“扶贫车间”就是这样一种“模式”。
“在外打工离家又远,现在好了,不出村就能就业,还能顾到家。”现年44岁的贫困户尹月英拿着刚刚与开江县淇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用工协议书》,高兴地看了好几遍。“有了这个‘扶贫车间’,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脱贫,一个月收入有近2000元,脱贫有希望,生活也更有盼头了!”
尹月英所在的淇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盘石车间,目前已招收员工16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名,月均增收1500元以上,为全县各贫困村主动创建扶贫车间、各企业积极建厂献岗、各贫困户就业增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今年7月起,在县人社局指导下,淇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组织贫困村的已招用人员,分期分批到总厂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从务工意识的培养,到理论知识的教学,再到手把手的技能传授,让祖祖辈辈在地里刨食的农民,华丽转身成为了车间工人。
“我们会定期组织贫困人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后,月均工资可翻倍,为了能够摘掉“贫困帽”,他们个个干劲十足。”县人社局就业促进股负责人邓世平向笔者介绍道。
“县乡村三级政府为“扶贫车间”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下一步,我们企业在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为贫困人口解决更多就业渠道。”淇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朱宏平说道。据了解,为办好“扶贫车间”,开江县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对设立“扶贫车间”且吸纳一定比例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或个人,每招纳一人,给予1000元的建房或租房补贴、员工工资总额5%的物流补贴、水电费70%的补贴,并推出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给予贴息扶持。同时,县人社部门还推出补贴政策“组合拳”,给予“扶贫车间”贫困员工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力争让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脱贫致富。
目前,开江县已认定扶贫车间5家,吸纳就业90名,其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35名,月均增收1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