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7个县(市、区)中有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个省定贫困县(区),建档立卡贫困村828个、贫困人口71.6万,贫困发生率13.16%。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减贫66.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018年底的0.88%;共退出贫困村779个;5个省定贫困县(区)顺利摘帽。目前,达州正着手针对宣汉县和万源市两个尚未摘帽的“国贫县”,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冲刺,坚决攻克贫困堡垒,确保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高位谋划 坚定笃行
“永保攻坚态势,确保连战连胜。”2019年1月8日,中共达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站高谋远、坚定笃行,明确提出继2018年“精准脱贫决战年”之后,将2019年定为“精准脱贫决胜年”。全市锁定一个目标,即高质量实现万源市、宣汉县2个“国贫县”摘帽,49个贫困村退出,3.98万贫困人口脱贫和巩固已摘帽县、已退出村、已脱贫人口脱贫成果;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继续攻坚与防止返贫相结合、坚持监督检查与问题整改相结合、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突出规划引领、区域联动、驻村帮扶、督导考核、脱贫质量等九大重点,着力加强基础设施“改穷貌”,培育产业“拔穷根”,保障民生“兜穷底”,攻坚拔寨,苦干实干,确保如期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整县摘帽、17个贫困村退出、1.11余万贫困人口脱贫和巩固已脱贫人口、已退出贫困村脱贫成果。”为呼应市委作出的工作部署,宣汉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尽锐出战,盯死咬紧贫困人口较多的实际,制发十五个冲刺行动方案,把落脚点放在“提速攻坚”上,在“补短板、求精细、顺民心”上狠下功夫。万源紧扣行路难、住居差、增收少等突出问题,以及9937名脱贫人口脱贫、32个贫困村退出和“整县摘帽”的实际,按照“一路二住三致富、关键要看群众认可度”的工作取向和路径,因村因户实施达标指标工作方案,全面掀起“脱贫攻坚决战行动”,打响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战役”。
重点支持 精准发力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开发扶贫”战略。从2016年9月开始,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对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进行闭园改造提升,经过近两年的奋战,景区于2018年7月通过创建国家5A级景区省级景观质量评价验收,并于2018年8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运营。将直接或间接带动辖区内102个贫困村、9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退出,为宣汉县2019年整县摘帽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造了可复制的样板,为消除返贫、永续发展创造了新的模式,成功走出一条“以开发促产业助增收”的文旅扶贫新路。
万源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在石塘镇瓦子坪村“九宇国储”接待中心,处处都渗透着茶的气息、述说茶的文化。该公司成立以来,坚持走茶旅融合之路,投资100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了集茶叶品饮、评审、加工、销售,茶艺培训、茶餐制作、手工陶艺、读书休闲于一体的茶文化观光示范点。如今,每到周末,前往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万源市扶贫开发局负责人介绍,该市产业发展坚持以助农增收为核心,“主导产业、庭院经济、集体经济”齐头并进,并创新出台每户不超过3000元的产业发展激励政策,着力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和精准脱贫两大难题。目前,已建成特色产业基地35万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66个、家庭农场226家,培育适度规模养殖场220个。
为务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达州盯住最困难的地方,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综合考虑贫困人口规模、贫困发生率、脱贫难度等因素,统筹评估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等情况,确定38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支持对象,其中万源、宣汉就占35个,并着力从10个方面给予他们更加集中的支持,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此外,针对万源脱贫攻坚实际情况,达州市脱贫攻坚办公室专门制定出台了《支持万源市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扶贫协作 携手助力
前不久,万源市的28吨新鲜土豆运抵浙江舟山三农农产品批发市场,这是舟山市“菜篮子”办和达州市商务局、达州市农业农村局签订“达菜入舟”项目合作协议以来,运抵舟山的首批蔬菜。
“‘达菜入舟’项目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仅仅是土豆,今年计划在舟山销售500吨。”达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达菜入舟’项目合作协议明确,2019年达州市将建设特色蔬菜种植基地158.7公顷,涉及土豆、包菜、白萝卜、四季豆、长豇豆、莴苣6个品种蔬菜。该项目将惠及我市多个贫困村380户1100多名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奔康。”
2018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部署,浙江省舟山市与达州市缔结为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两地跨越千里定下了“山海之盟”,成为对口扶贫协作的“亲戚”。自结对以来,两地扎实推进市级层面及定海、普陀两区对口宣汉、万源两县(市)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在组织领导、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力加码;政府层面沟通对接不断加强,扶贫帮困协作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合作和劳务协作全面深化,人才干部交流培训日益密切,社会力量参与持续加码,资金帮扶成效加快显现。
截至目前,舟山、达州市已签订各类帮扶合作协议47份,并就蔬菜基地建设、旅游互补发展、LNG产业合作等合作事项达成共识;指导万源以富硒茶叶为主导,创新提出“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融合”发展思路,帮助引龙头、建基地、创品牌、促融合,悉心打造“中国硒部茶园走廊”,建成茶叶基地9900亩,覆盖11个乡镇,辐射带动4874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520元,带动15561贫困人口脱贫,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万源模式”;支持宣汉县打好产业、就业组合拳,立足“高山药材、半山水果、低山种植、全域养殖”产业布局,创新推行“保底分红+入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户在产业链上的增收,引导贫困群众参加技能培训,帮助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增收,举办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329人次,帮助实现就业296人。
对标补短 持续用力
“这是能不能保障3.98万人顺利脱贫、能不能保障前期已经脱贫的64.4万人稳定脱贫,直接关系到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收官的问题。”在日前召开的全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上,市委书记包惠话语掷地有声,要求通过“精准帮扶大走访”活动,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短板,逐户查、逐个核、逐项过,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最基本的要求和最核心的指标。达州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部署要求,在经过前一阶段培训试点准备后,目前各地正在开展实地排查,将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非建档立卡特殊困难户开展一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大排查,逗硬对标“体检”,“一村一村地查、一户一户地过、一项一项地问”,找准薄弱环节。之后,将按照时间节点,开展问卷录入和制定整改措施,并根据生成的问题清单强力整改落实到位,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为扎实开展好此项活动,达州拿出过硬措施,分别制定了“领导干部层层挂包”“帮扶力量驻村入户”“群众诉求精准梳理”“政策宣传家喻户晓”“反馈问题务实整”“审核查验全面覆盖”“督查暗访全程跟进”“问责追责从严从实”等“8条硬措施”,分门别类推动问题整改,确保突出问题坚决整改到位。
同时,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达州探索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设立防返贫基金,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及时给予帮扶救助,抓实后续扶持措施,撑起长效脱贫“安全伞”,确保脱贫不返贫,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冯小芳 谭楚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