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金融精准扶贫调研组在达州市举行的“2019年金融精准扶贫评估调研座谈会”上获悉,农行达州分行建立的“四单机制”,在精准扶贫中释放出了强劲金融能量,受到了关注。通报显示,仅今年前10个月,该行就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9.76亿元,余额攀升至了48.2亿元,占比达到了43.8%的新高。
据该行副行长潘传友在座谈会上透露,自2015年以来,该行将金融精准扶贫列为了“一把手工程”,在市分行和县支行两个层面建立起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议事规则,明确了总体战略目标和分年度目标,并建立起了“四单机制”。即单独安排信贷计划、单独设立扶贫机构、单独研发扶贫产品、单独评估扶贫绩效。
“‘四单机制’的有效运行,发挥出了金融精准扶贫的‘五种力’。”潘传友介绍“农行经验”时说,首先,“四单机制”.在助推全市重大精准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时,发挥出了挑大梁的作用力。据了解,在宣汉、万源旅游资源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等20多个精准扶贫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该行采用“PPP”模式,紧跟项目进度,持续投放了超过30亿元的贷款,保证了融资需求。
“四单机制”.在农业产业精准扶贫领域,也发挥出了助推力。近年来,该行围绕茶叶、黑鸡、树花菜、中药材、花椒等10多种地方特色资源,采用“农行+公司”、“农行+公司+农户”、“农行+家庭农场”等多种模式,以“小企业简式贷款”、“惠农e贷”、“连贷通”等为主导产品,提供链式信贷服务,累计发放了超过30亿元的贷款。
在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入新型农业产业链的同时,该行采用“分片包干、整村推进”的方式,以“小额扶贫贷款”为核心产品,向贫困户提供信贷扶持,发挥出了精准“滴灌”力。仅今年前10个月就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7489万元。
“除了做好信贷大文章,我们还持续地开展农村渠道建设,将普惠金融服务送到了农民身边。”潘传友介绍说。采访得知,自2015年以来,该行投入巨额资金,采用“物理网点+自助银行+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的混合模式,在农村乡镇和村社建立新型金融渠道,让农民“足不出村”就便捷、低廉地享受金融服务,发挥出了大行的担当。统计显示,到今年10月末,该行在农村设立惠农通服务点达到了1979个,覆盖了全市100%的乡镇和61%的行政村。□郑年孝 蒋金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