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达州市坚持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构建起脱贫攻坚“七大体系”,完成脱贫攻坚“四梁八柱”的架构,为确保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支撑与保障。
一、强化领导,健全责任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全省率先建立脱贫攻坚“双组长制”,19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建立了市领导联系指导贫困县、市级领导定点帮扶贫困村制度。二是出台超常措施。制定落实《达州市超常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八条措施》,从大幅提高考核权重、优先安排项目资金等八个方面发力,确保资源配置向脱贫攻坚集聚。三是压紧压实责任。制定落实《达州市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强化落实“市牵头抓总、县乡落实”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市委书记率先垂范,对全市贫困任务较重的64个乡镇进行了遍访,各县(市、区)、乡镇党委书记对828个贫困村、22.99万户贫困户进行了全覆盖走访。保持各县(市、区)党政正职稳定,原则上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
二、完善配套,健全政策体系。一是完善行业政策。结合达州实际,制定落实《“22+1”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保障三大攻坚战,全域推进改穷貌、拔穷根、兜穷底。二是完善工作政策。建立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督查考核等工作政策,制定落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工作意见》,为打赢脱贫攻坚“后半程”纲举目张。三是完善深度贫困政策。制定落实《支持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从住房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10个方面加大深度贫困村攻坚力度,攻克艰中之艰。
三、多方统筹,健全投入体系。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脱贫攻坚以来,全市共争取到位各类扶贫资金达279.67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27亿元;争取上级一般债券资金41.41亿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6.74亿元。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市金融精准扶贫余额达到381.76亿元,其中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8.29亿元,居全省第一。三是加大社会扶持力度。各级帮扶部门和社会团体、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中国社会扶贫网等累计捐赠捐助资金36.6亿元。
四、精准推进,健全落实体系。一是开展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创新实施“九比九看”“六进六出”等贫困户识别法,精准筛选贫困户,适时组织动态调整,确保对象精准。二是创新“5+2”“3+2”帮扶机制。在全省“五个一”“三个一”基础上,选派898名法律顾问、1006名农信员为贫困对象提供法律服务和金融服务。强化帮扶力量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三是多措并举推进工作落地。将贫困人口精准纳入“六个一批”扶贫行动计划因户施治。在省上22个扶贫专项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审计监督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形成“22+1”扶贫专项新格局。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34次,统筹安排重点工作、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先后承办和召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及全省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各类现场会,现场推进、比学赶超。四是严格贫困退出验收。制定贫困退出实施方案,严格对照户脱贫“一超六有”、村退出“一低五有”、县摘帽“一低三有”标准,开展最严格的贫困对象退出验收,确保“真脱贫”。五是扎实做好防返贫工作。出台《达州市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扎实开展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排查摸底,并实行动态监测、动态帮扶。开展“两不愁三保障”“三精准、三落实、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稳定脱贫“回头看、回头帮”,逐项核实、逐户过关。严格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分批次对国贫县和省贫县开展交叉普查,“户户见面、项项过关”。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从务工就业、保障兜底等多方面落实措施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
五、多方发力,健全参与体系。一是强化部门(单位)参与。2个中央国家机关、27个省直部门、210个市级部门、861个县级部门联系帮扶828个贫困村,1415个非贫困村,11万余名财政供养人员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二是强化社会组织参与。全市127家非公有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38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8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政协“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精准助力脱贫攻坚,五级人大代表联系帮扶贫困户2.9万户,2454名市县两级政协委员结对帮扶贫困户3016户,累计捐赠、协调资金1.42亿元。三是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参与。自2018年以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定海分别与宣汉、万源结成对子,携手攻坚、共建小康。两市四县(区)在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到位帮扶资金2.19亿元,发展农业产业基地2.67万亩,先后互派专业技术人才119人,“达菜入舟”项目实现销售收入626.36万元。
六、强力监管,健全监督体系。一是多渠道监督。出台《脱贫攻坚督查巡察工作办法》,以督查巡察推动工作落实、解决突出问题。通过党政监督、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人大执法监督、纪检监察党纪政务监督、审计监督、检察院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全方位、多角度、无死角全程监督脱贫攻坚。二是多形式监督。建立个案问题定点督查、倾向性问题专项督查、普遍性问题全面督查的点、线、面督查体系。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专项督查、全覆盖督查、综合督导、挂牌督战、“兵团式”暗访,累计发现涉及脱贫攻坚问题1217个。先后接受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常规巡视。先后代表四川省接受了致公党中央、致公党河南省委等组织的监督调研,获得了好评。三是多举措整改。建立问题整改“三张清单”,扎实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行动,推动1936个中、省问题,2109个市级问题,1.84万户“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问题,4640个县级2020年以来自查发现全面整改清零。
七、转变作风,健全考评体系。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出台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树立脱贫实效导向,确保脱贫攻坚质量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二是严格实施考核。市委、市政府每年对减贫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市级部门(单位)和九类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给予通报表扬。近年来,先后对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较好的县(市、区)发放奖补资金2200万元。三是严肃纪律作风。在全省率先出台《达州市扶贫开发工作问责办法》,促进党政领导干部依法依纪履行脱贫攻坚职责。大力实施扶贫领域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深化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截至目前,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373件2006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08人,组织处理501人,问责411人,移送司法机关36人。(王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