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0-06-17 00:00:00
字体:
[
大
中
小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现将《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实施。
达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6月17日
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系列决策部署,力争2025年建成四川省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经充分衔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9—2035)》等上位规划,制定本规划。规划实施年限为2020—2025年,展望期为2026—2035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达州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等重大机遇,加快推进铁公水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枢纽、完善路网、打通通道,实现了交通建设大提速、管理服务大提升,奠定了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基础。
铁路方面,达州有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达巴铁路等4条普速铁路过境,普速铁路十字枢纽已基本形成,境内里程合计665公里,境内等级铁路站28个,其中达州站为一等铁路车站,年客货吞吐量位居四川省第二。
公路方面,达州是中国179个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公路通车总里程19566.76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合计417公里,包含G65包茂高速(达渝、达陕)、G5012恩广高速(达巴、达万)和G5515张南高速(南大梁),占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7131.37公里的5.85%,通车里程省内排名第四。国省干线公路总计18条/2265.932公里,占全省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的4.94%,其中国道4条/691.282公里,省道14条/1574.65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16883.828公里,占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的5.91%,其中县道1313.711公里,乡道3508.338公里,专用公路36.479公里,村道12025.3公里。全市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总计1078.965公里,占全省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总里程的5.34%。公路货运规模多年居四川省前列。
水运方面,达州共有通航河流9条,内河航道里程866公里,省内排名第二,四级以上航道占总航道里程之比为17.55%。其中,渠江是四川省“5+2”航道体系中的重要高等级航道航运干线,按规划的七梯级渠化目标,除风洞子枢纽外,其余枢纽均已建成。
航空方面,达州河市机场已开通航线16条,2019年旅客吞吐量为57.13万人次,同比增长11.26%。达州机场迁建工程2017年底全面开工,预计2020年底达到通航条件。
(二)发展短板。
近年来,达州综合交通条件已由昔日的“秦巴锁钥”逐渐向“秦巴通途”转变。但对标国内、省内发达地区水平以及与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战略定位相比,达州交通基础设施仍存在瓶颈制约,发展不充分,对有效促进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仍显乏力,在区域交通格局中的中心地位尚不突出。
1.东西横向通道缺失。西向缺乏直接联系环成都经济圈北部重镇绵阳、东向缺乏直接联系武汉经济圈和襄(阳)十(堰)随(州)城市群的综合运输大通道,经济发展联系受限。
2.南北纵向通道能力不匹配。承担陕西至重庆间公路客货运的G65包茂高速公路目前日均车流量达到53000pcu/d,节假日高峰期达到75000pcu/d,处于交通拥堵流的上半段与下半段之间,服务水平为5—6级(共6级),远远低于3级服务水平(合理的服务水平为3级,交通流处于稳定流上半段)。
3.高铁建设进展缓慢。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规划项目成达万、西达渝高速铁路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尚未开工建设,短期内无法产生引领、支撑、带动效应。
4.主要集散公路基础薄弱。全市建成一级公路仅有39.5公里,且集中于主城区,7个县(市、区)目前都不能与主城区顺直、便捷畅联,严重制约中心城区对市辖县(市、区)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中心城区的凝聚作用发挥不显著。
5.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滞后。全市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5.63%(不含高速),远低于发达地区25%的水平,域内生产要素集聚扩散服务能力薄弱,严重制约地方经济发展。
6.内河航运推进艰难。渠江风洞子航电枢纽、渠江航运配套工程受建设资金和土地、环境保障等建设要素制约,推进艰难,短期内无法形成生产能力。
7.集约运输水平低下。铁公水空尚处于单一、独立发展阶段,衔接转换不畅,集疏运体系建设滞后,综合运输总体优势和组合效率亟待提高。
8.城市交通拥堵严重。城区车辆激增,道路资源有限,组团间急需大容量、绿色、快捷的轨道交通突破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瓶颈。
(三)发展要求。
1.建设交通强国强省强市的需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达州作为东向出川门户,需要在新的战略框架下重新谋篇布局,开启交通强国四川篇章达州行动。
2.争创省级经济副中心的需要。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正式提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明确支持达州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确定达州为全省7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支持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争创任务将是达州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为此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目标。率先建成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将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强力支撑,助推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构建万达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唱好“双城记”,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东西互济、海陆统筹,建设五大世界级城市群(沿T态发展格局走向内陆纵深—京津冀、成渝、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新的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是推动万(州)达(州)开(州)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4.突出达州区位优势的需要。达州地处川东,毗邻渝陕,位于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影响的交汇地,具备衔接引领川渝陕结合部区域的独特区位。达州是四川东向融入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北向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京津冀的战略节点,具备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条件。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是四川东出北上的需要,也是达州巩固和强化区位优势的需要,更是区位优势“变现”的需要。
5.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需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要求形成运输方式完备、运输组织灵活、铁公水空协同发展的运输格局,要求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统筹发挥铁公空水的集成优势,显著提升综合运输效率和效益。
6.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地位,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使昔日的“秦巴锁钥”变为“秦巴通途”,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使人民对交通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四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按照交通强国和万达开交通一体化发展建设总体要求,围绕加快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定位目标,全面推动达州交通高质量发展,助力达州创建四川省经济副中心。
(二)基本原则。
1.服务全局,适度超前。支撑国家、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突出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合理布局交通网。
2.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引领交通运输方式协同发展,既要注重构建便捷顺畅的干线交通网,也要强化对偏远地区的路网覆盖;既要注重优化处于优势地位的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方式,也要补齐处于劣势地位的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短板。
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要素保障能力,按照“三区三线”“三线一单”等管控要求,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控制规划,优化运输通道布局,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三)规划目标。
达州争创经济副中心交通发展总体目标是:东西南北全方位畅连川渝陕鄂甘,着力强化与“一带一路”中心城市、华中华东平原城市群互联互通,全面对接“蓉欧”“渝新欧”、重庆—东盟、渝昆泛亚等国际运输大通道,构建以达州为中心,畅达东西、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走廊和四向通达的对外经济走廊;构建铁公水空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四川“四向八廊五枢纽”[1]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资源聚集、产业聚集,以大通道促大开放,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到2025年,形成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绿色智慧的铁公水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成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四川省经济副中心城市,为2035年实现“双300”提供强力支撑。
三、规划布局
(一)建设四川东出北上铁路枢纽。
规划建设“三高九线”[2]区域铁路网。着力发挥高速铁路优势,全面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提升普速铁路货运水平,提高铁路路网密度,扩大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力,形成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等地区的快捷铁路运输大通道。到2025年,境内铁路营运里程超过10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300公里以上。
表1 铁路布局表
序号 | 路线类型 | 路线名称 | 境内里程(公里) | 建设期(拟) |
一、南北纵线(3条) |
1 | 高速铁路 | 西安—达州—重庆高铁 | 220 | 2020—2025 |
2 | 普速铁路 | 襄阳—重庆铁路 | 474 | 既有 |
3 | 普速铁路 | 达州—大竹铁路 | 49 | 规划研究 |
二、东西横线(9条) |
1 | 高速铁路 | 成都—达州—万州高铁 | 136 | 2020—2025 |
2 | 高速铁路 | 达州—巴中—广元高铁 | 51 | 规划研究 |
3 | 普速铁路 | 达州—成都铁路 | 69 | 既有 |
4 | 普速铁路 | 达州—巴中铁路 | 51 | 既有 |
达州—巴中铁路扩能改造 | 51 | 规划研究 |
5 | 普速铁路 | 达州—万州铁路 | 71 | 既有 |
达州—万州铁路扩能改造 | 55 | 规划研究 |
6 | 普速铁路 | 渠县—大竹—梁平铁路 | 65 | 规划研究 |
7 | 普速铁路 | 巴中—万源—城口铁路 | 60 | 规划研究 |
8 | 普速铁路 | 达州—阆中—绵阳铁路 | 51 | 规划研究 |
9 | 普速铁路 | 达州—巫溪—襄阳铁路 | 78 | 规划研究 |
(二)建设国家级公路枢纽。
规划建设“一环三纵六横二支”[3]高速公路网、“八快速十八干线”[4]干线公路网、广泛覆盖的农村公路网。构建“环达五市十三县”[5]对外畅通、对内便捷的公路网络,实现川渝陕相邻市县高速直达,形成达州主城区与市域县(市)1小时交通圈。到2025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公里,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达3000公里以上。
表2 高速公路布局表
序号 | 路线类型 | 路线名称 | 境内里程(公里) | 建设期(拟) |
一、环线(1条) |
1 | 高速公路 | 达州绕城高速西段 | 40 | 2020—2024 |
2 | 高速公路 | 达州绕城高速东段 | 80 | 规划研究 |
二、南北纵线(3条) |
1 | 高速公路 | 镇巴—达州—广安高速 | 81 | 2020—2024 |
2 | 高速公路 | 西安—达州—重庆高速(G65) | 251 | 既有 |
3 | 高速公路 | 城口—宣汉—重庆高速 | 184 | 2021—2025 |
三、东西横线(6条) |
1 | 高速公路 | 巴中—万源高速 | 61 | 2017—2020 |
万源—城口高速 | 40 | 2023—2026 |
2 | 高速公路 | 通江—宣汉—开州高速 | 85 | 2022—2025 |
3 | 高速公路 | 达州—阆中—绵阳高速 | 80 | 规划研究 |
达州—巫溪—襄阳高速 | 80 | 规划研究 |
达州—镇平—十堰高速 | 130 | 规划研究 |
4 | 高速公路 | 巴中—达州—万州高速(G5012) | 96 | 既有 |
5 | 高速公路 | 营山—达州高速 | 66 | 2016—2020 |
6 | 高速公路 | 南充—大竹—梁平高速(G5515) | 70 | 既有 |
四、支线(2条) |
1 | 高速公路 | 开江—梁平高速 | 41 | 2020—2023 |
2 | 高速公路 | 大竹—垫江高速 | 31 | 2023—2026 |
表3 八快速布局表
序号 | 路线类型 | 路线名称 | 境内里程(公里) | 建设期(拟) |
1 | 一级公路 | G210城区过境快速路(一期) | 13 | 既有 |
G210城区过境快速路(二期) | 16 | 既有 |
G210城区过境快速路(三期) | 33 | 2020—2023 |
2 | 一级公路 | 达州至宣汉快速通道 | 21 | 2016—2020 |
宣汉至南坝快速通道 | 34 | 2021—2024 |
3 | 一级公路 | 达州至开江快速路 | 51 | 2016—2023 |
4 | 一级公路 | 达州至渠县快速路 | 71 | 2022—2026 |
5 | 一级公路 | G542铁山至石桥快速路 | 35 | 2022—2026 |
6 | 一级公路 | G210大竹至百节机场快速路 | 45 | 2022—2025 |
7 | 市政主干路 | 达州机场大道 | 12 | 2017—2020 |
8 | 一级公路 | 万源至八台山至巴山大峡谷旅游快速路 | 85 | 2021—2024 |
表4 十八干线布局表
序号 | 干线类型 | 路线名称 | 里程(公里) |
1 | 国道 | G210线万源官渡至大竹欧家 | 309 |
2 | 国道 | G318线大竹石桥铺至渠县有庆 | 100 |
3 | 国道 | G347线万源钟亭至万源竹峪 | 139 |
4 | 国道 | G542线达川石桥至开江宝石 | 161 |
5 | 省道 | S101线万源鹰背至康乐 | 162 |
6 | 省道 | S201线宣汉龙泉至开江新街 | 216 |
7 | 省道 | S202线万源太平至邻水御临 | 322 |
8 | 省道 | S203线宣汉马渡至渠县鲜渡 | 206 |
9 | 省道 | S204线通川梓桐至渠县琅琊 | 208 |
10 | 省道 | S205线渠县宋家至新市 | 12 |
11 | 省道 | S302线宣汉漆树至通川魏家 | 188 |
12 | 省道 | S303线宣汉上峡至通川梓桐 | 137 |
13 | 省道 | S305线开江八庙至渠县鹤林 | 207 |
14 | 省道 | S402线万源堰塘至沙滩 | 45 |
15 | 省道 | S403线宣汉厂溪至万源庙垭 | 109 |
16 | 省道 | S404线大竹至石子 | 59 |
17 | 省道 | S405线渠县至鹤林 | 23 |
18 | 省道 | S412线渠县贵福至营山骆市 | 8 |
(三)建设四川东向南向陆水联运枢纽。
规划建设“一干二支”[6]航道网。到2025年,建成达州、渠县两个重点港区,八濛山、三汇、河市3个旅游客运作业区,金垭、宕渠、临巴、汇南4个货运作业区;新建渠江风洞子航电枢纽,拆除重建舵石鼓、南阳滩船闸,改扩建金盘子航电枢纽;实施渠江航道整治136公里,达到三级通航能力;新增千吨级货运泊位16个,实现千吨级货轮直达长江,构建与长江、嘉陵江黄金水道及万州深水港陆水联运体系。
做强四川东向南向公铁水联运新通道。深化达州与万州合作、达州与北部湾地区合作,大力发展铁水、公水联运。做大做强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北部湾“冷链+普货”班列,强化四川及秦巴地区经达州的货运出海战略新通道。
(四)建设四川开放型航空枢纽。
规划建设“一客三通用”[7]航空节点体系。加快达州机场迁建,按开放口岸标准建成投运达州新机场,融入全省航线网络体系,成为四川民用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积极拓展国内新航线,争取开辟国际航线。科学谋划通用航空规划布局,有序推进万源、宣汉、渠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到2025年,开通航线达到30条以上。
(五)建设四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按照四川省“1+4+N”[8]综合交通枢纽体系要求,规划将达州建设为四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强化城市交通枢纽功能,推动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规划建设“双十二”[9]客货运枢纽体系,完善集疏运体系,充分发挥枢纽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带动辐射作用,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对照国家轨道交通建设要求,结合达州实际,启动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到2025年,“双十二”客货运枢纽全部建成投运。
表5 客货运枢纽布局表
序号 | 枢纽名称 | 建设性质 | 建设期(拟) |
一、客运枢纽 |
1 | 高铁达州南站 | 新建 | 2020—2025 |
2 | 铁路达州站 | 改建 | 2021—2024 |
3 | 汽车达州南站 | 迁建 | 2021—2024 |
4 | 汽车达州西站 | 迁建 | 2021—2024 |
5 | 百节公航客运站 | 新建 | 2020—2022 |
6 | 渠县枢纽站(土溪) | 新建 | 2018—2020 |
7 | 开江客运总站 | 改扩建 | 2021—2022 |
8 | 大竹客运总站 | 改扩建 | 2021—2021 |
9 | 渠县公铁客运站 | 新建 | 2021—2024 |
10 | 大竹公铁客运站 | 新建 | 2022—2025 |
11 | 宣汉公铁客运站 | 新建 | 2022—2025 |
12 | 开江公铁客运站 | 新建 | 2021—2024 |
二、货运枢纽 |
1 | 秦巴综合物流园区(含河市坝铁路货场) | 新建 | 2019—2025 |
2 | 经开区物流园区(达州公路物流港) | 改扩建 | 2021—2024 |
3 | 复兴现代商贸物流园区 | 续建 | 2019—2023 |
4 | 达川商贸物流园区 | 续建 | 2021—2023 |
5 | 双龙铁路物流园区 | 续建 | 2020—2023 |
6 | 马家临港物流园区 | 新建 | 2021—2024 |
7 | 百节航空物流枢纽 | 新建 | 2021—2024 |
8 | 渠县物流中心 | 新建 | 2022—2025 |
9 | 大竹物流中心 | 续建 | 2022—2025 |
10 | 开江物流中心 | 新建 | 2022—2025 |
11 | 宣汉物流中心 | 续建 | 2022—2025 |
12 | 万源物流中心 | 续建 | 2022—2025 |
表6 集疏运项目布局表
序号 | 路线类型 | 路线名称 | 境内里程(公里) | 建设期(拟) |
1 | 铁路专用线 | 经开区铁路专线 | 10.57 | 既有 |
2 | 铁路专用线 | 普光铁路专线 | 8.3 | 既有 |
3 | 铁路专用线 | 第二工业园区铁路专线 | 4 | 2021—2025 |
4 | 铁路专用线 | 双龙佳吉物流铁路专线 | 15 | 2021—2025 |
5 | 公路连接线 | 营达高速涌兴互通至石梯连接线工程 | 8 | 2019—2021 |
注:依据现实情况,适时补充或调整集疏运项目。
四、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铁路建设。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强化达州连接“一带”和“一路”的纽带作用,全力推进成达万、西达渝高铁建设,规划研究达州—巴中—广元高铁;加快推进达州—万州、达州—巴中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开展达州—大竹、渠县—大竹—梁平、巴中—万源—城口、达州—阆中—绵阳、达州—巫溪—襄阳等铁路规划研究。
(二)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
以建设布局完善的高速公路网为目标,加快推进营山—达州、巴中—万源高速公路建设,确保2020年建成投运;加快达州绕城高速西段、开江至梁平、镇巴经达州至广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2020年实现开工;全面推进城口经宣汉至重庆、通江经宣汉至开州、万源至城口、大竹至垫江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2025年前全部开工;启动达州经阆中至绵阳、达州经巫溪至襄阳、达州经镇平至十堰高速公路和达州绕城高速东段方案研究。
(三)加快推进快速通道建设。
以建设便捷高效的快速通道网为目标,加快推进达州机场大道、达宣快速通道建设,确保2020年建成投运;加快推进达开快速通道建设,力争2021年建成投运;加快G210达州过境段三期工程和达州至渠县、宣汉至南坝、大竹至百节机场、铁山至石桥快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20年部分项目开工;启动开展万源经八台山至巴山大峡谷旅游快速通道方案研究,力争2021年底前实现开工。
(四)加快推进干线公路建设。
以建设覆盖充分的干线公路网为目标,全力推进实施十八条普通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建设,加快开展新增省道S201线宣汉龙泉至开江新街、S202线万源太平至邻水御临、S203线宣汉马渡至渠县鲜渡、S204线通川梓桐至渠县琅琊、S305线开江拔庙至渠县鹤林等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力争2020年前全面开工。加快国省道提档升级建设,构建渠县—大竹—开江—宣汉—渠县县域环线经济走廊。
(五)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以建设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为目标,在巩固交通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优化存量、扩大覆盖,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稳步推进资源路、旅游路、建制村联网路、村内通组路建设,建立规范化可持续管护机制。加快农村公路与旅游、特色农产品等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农村公路供给能力,提升农村运输服务品质,支撑服务农村农业发展。
(六)加快推进水运通道建设。
加快推进渠江风洞子航电枢纽、渠江广安—达州段航运配套工程前期工作,力争2020年实现开工目标。深化达州与万州合作、达州与北部湾地区合作,强化达州铁路、公路与万州内河水运及北部湾港口的有机衔接,加强陆水联运通道货运接驳设施建设,强化陆水联运的连续性、无缝性和全程性。
(七)加快推进机场建设。
加快推进达州机场迁建工程和航站楼项目建设,力争2020年底前具备通航条件;力争2025年,开通航线达到30条以上。开展万源、宣汉、渠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提升川东北航空枢纽地位。
(八)加快推进枢纽站场建设。
加快推进铁路达州枢纽总图研究,加快推进铁路达州站改建,力争2025年完成;加快推进达州汽车南站和达州汽车西站迁建,确保2025年投入运营;加快新建百节公航客运站和宣汉、大竹、渠县、开江公铁客运站等客运枢纽建设,确保2025年全部建成投运。加快推进秦巴综合物流园区、经开区物流园区等货运枢纽建设,确保2025年全部建成投运。
(九)加快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
综合考虑运输时间、运输能力、拥堵程度、事故风险、节能减排等因素,着力解决换乘不便、衔接不畅等问题。加强火车站、公路站场、港口码头、机场等枢纽与货物富集地、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的衔接,建设第二工业园区铁路专线、双龙佳吉物流铁路专线、营达高速涌兴互通至石梯连接线等项目,完善铁公水空集疏运体系基础配套设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便捷转换。立足本地市场,强化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更新、推广应用,加大支持力度,引导鼓励达州城市货运生产、配送企业不断创新,推进城市货运配送市场全链条信息交互共享。
(十)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研究。
启动达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重点研究轨道交通建设模式、建设时机和线网布局。
五、实施效果
规划实施后,建成“三高九线”区域铁路网、“一环三纵六横二支”高速公路网、“八快速十八干线”干线公路网、“一干二支”航道网,形成“一客三通用”航空节点体系、“双十二”客货运枢纽体系,支撑引领达州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城市。
(一)东出北上通道全面拓展。全面实现纵横2条国家高铁主通道十字交汇达州,新增高铁出川通道3个,其中重庆2个、陕西1个;新增普通铁路出川通道4个(全部为规划研究路线);新增高速公路出川通道7个(含规划研究2个),其中重庆6个,陕西1个;新增水运出川通道1个;新增10余条出川航线。出川交通走廊全面提升和多元拓展,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二)区域交通辐射显著增强。全面形成市域县(市、区)全部通铁路和通2条及以上高速公路,除万源外全部实现通高铁和快速路的路网格局;实现川渝陕相邻市县高速直达,与“环达五市十三县”连通更加便捷;基本形成达万开交通一体化。有效支撑达州拓展经济腹地范围,实现交通强市。
(三)交通结构布局完备优化。加密铁路,特别是高铁和高速公路、快速通道路网,补齐水运和航空短板,形成铁公水空完备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网络通达深度和服务范围全面延伸,对重点旅游景区、重要产业基地和物流园区、中心乡镇实现高速公路或快速路全覆盖;对交通欠发达贫困地区、重要乡镇新增国省道连接,补齐交通欠账。有效促进交通+旅游、产业、物流的融合发展。
(四)综合运输方式协调衔接。新增公航客运枢纽1个,新增公铁客运枢纽5个,全面形成“一核五区五中心”的物流货运枢纽格局,全面强化达万铁水联运,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和无缝衔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有效支撑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五)运输管理服务优质高效。交通运输科技、信息化发展全面深入,全面普及公路客运网络购票、推进网络预约定制班线,提升城市公交管理服务水平,深化养护体制改革,增强应急和服务能力,建成人民满意的交通。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做好与上位规划的衔接,分解细化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统筹协调推进综合交通运输项目建设,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规划涉及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配合,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规划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争取政策支持。
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达州构建两个定位和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机遇,主动对接铁路总公司、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争取铁路项目纳入国家、省级相关专项规划;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和省发展格局,争取规划内公路、水运项目尽可能纳入国家、省级相关专项规划,优化项目建设时序安排;同时积极向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厅汇报,争取项目用地政策支持,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和项目前期工作用地预审专题顺利推进。
(三)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努力破解交通建设资金难题。积极探索采用PPP、BOT、TOT等投融资模式,进一步优化投融资环境和资源配置,引进更多资金用于工程项目建设;除积极向省级相关部门争取补助资金外,统筹整合其他部门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适当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于交通项目建设。
(四)强化资源环境要素评价。
充分考虑项目与生态环境敏感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主要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环境要素(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的关系,同时综合考虑与农业农村产业规划及产业规划园相结合,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项目选址,综合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之间关系,坚持“绿色生态,集约环保”发展理念,确保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附注1:四向八廊五枢纽
四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八廊:每个方向构建两条通道走廊。即:东向,建设长江北走廊、长江南走廊;南向,建设川黔粤桂走廊、川滇走廊;北向,建设川陕京走廊、川陕蒙走廊;西向,建设川甘青新走廊、川藏走廊。
五枢纽:围绕“一干多支”发展格局,重点强化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辐射带动能力,培育打造泸州—宜宾、达州、攀枝花、广元等出入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
附注2:三高九线
三高:西安—达州—重庆高铁、成都—南充—达州—万州高铁、达州—巴中—广元高速铁路
九线:襄阳—重庆铁路、达州—成都铁路、达州—巴中铁路、达州—万州铁路、达州—大竹铁路、渠县—大竹—梁平铁路、巴中—万源—城口铁路、绵阳—阆中—达州铁路、达州—巫溪—襄阳铁路
附注3:一环三纵六横二支
一环:绕城高速公路
三纵:镇巴—渠县—广安—重庆高速公路、西安—达州—重庆高速公路、城口—宣汉—大竹—邻水高速公路
六横:巴中—万源—城口高速公路、通江—宣汉—开州高速公路、绵阳—达州—襄阳高速公路(含达州至十堰)、巴中—达州—万州高速公路、达州—营山高速公路、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
二支:开江—梁平高速公路、大竹—垫江高速公路
附注4:八快速十八干线
八快速:环城快速路、机场大道、达州—宣汉—南坝快速路、铁山—石桥快速路、达州—渠县快速路、达州—开江快速路、大竹—百节机场快速路、万源—八台山—巴山大峡谷快速路
十八干线:G210线万源官渡至大竹欧家、G318线大竹石桥铺至渠县有庆、G347线万源钟亭至万源竹峪、G542线达川石桥至开江宝石、S101线万源鹰背至康乐、S201线宣汉龙泉至开江新街、S202线万源太平至邻水御临、S203线宣汉马渡至渠县鲜渡、S204线通川梓桐至渠县琅琊、S205线渠县宋家至新市、S302线宣汉漆树至通川魏家、S303线宣汉上峡至通川梓桐、S305 线开江八庙至渠县鹤林、S402线万源堰塘至沙滩、S403线宣汉厂溪至万源庙垭、S404线大竹至石子、S405线渠县至鹤林、S412线渠县贵福至营山骆市
附注5:环达五市十三县
五市:南充市、广安市、巴中市、汉中市、安康市
十三县:邻水县、前锋区、广安区、蓬安县、营山县、平昌县、通江县、紫阳县、城口县、开州区、万州区、梁平区、垫江县
附注6:一干二支
一干:渠江干线
二支:巴河支线、州河支线
附注7:一客三通用
一客:达州新机场
三通用:万源、宣汉、渠县通用机场
附注8:1+4+N
1: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4:泸州—宜宾、达州、攀枝花、广元等出入川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
N:多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附注9:“双十二”客货运枢纽体系
十二客:高铁达州南站、铁路达州站、汽车达州南站、汽车达州西站、百节公航客运站、渠县枢纽站(土溪)、开江客运总站、大竹客运总站、渠县公铁客运站、大竹公铁客运站、宣汉公铁客运站、开江公铁客运站
十二货:秦巴综合物流园区(含河市坝铁路货场)、经开区物流园区(达州公路物流港)、复兴现代商贸物流园区、达川商贸物流园区、双龙铁路物流园区、马家临港物流、园区、百节航空物流枢纽、渠县物流中心、大竹物流中心、开江物流中心、宣汉物流中心、万源物流中心
附注10:一核五区五中心
一核:秦巴综合物流园区
五区:经开区物流园区、复兴现代商贸物流园区、达川商贸物流园区、双龙铁路物流园区、马家临港物流园区
五中心:渠县物流中心、大竹物流中心、开江物流中心、宣汉物流中心、万源物流中心
政策解读:《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