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达川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6-08-09 00:00:00 字体: [ ]

5月25日,副省长、致公党四川省委主委杨兴平率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深入达川区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

6月14日,达川区召开东部片区脱贫攻坚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场会;

6月29日,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张谷带队深入达川区龙会乡花石岩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在省、市精心指导下,达川区各项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推进,2015年全面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各项目标考核任务,成功脱贫1.64万人。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在脱贫攻坚战上持续发力,建立发展基金、发展“庭院”经济、分“片”召开会议、引进“新型”主体,迈着铿锵的脚步在脱贫奔康的路上前行。

建立“基金” 加大投入促跨越

在工作中,达川区切实加大投入,建立两个“基金”,确保脱贫攻坚深入开展。一是建立“乡镇基金”,解决乡村小而难的问题。达川区从区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拿出1050万元,在全区的53个乡镇(街道)建立扶贫专项基金。扶贫专项资金额度除一个街道办事处10万元外,其余每个乡镇为20万元。主要用于脱贫愿望强烈、行动积极、成效较好的贫困村、贫困户,给予其适当补助,鼓励和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项目支持的形式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扶持。二是建立“村集体基金”,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为切实解决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现状,促进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保值增效和提高村集体自我发展与保障能力,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保贫困村“摘帽”,达川区由区财政建立全区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1000万元,有效解决绝大部分贫困村无村集体经济问题。

庭院经济 因地制宜见效快

由于经果林一般要3年左右才能见效,为了有效解决贫困户短时增收和及时脱贫的问题,达川区狠抓“庭院经济”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一是坚持“林上产业、林下庭院经济”。目前,全区已在2016年计划“摘帽”的贫困村种植青花椒133公顷、核桃233公顷,林下由贫困户自行套种红辣椒200公顷;种植香椿200公顷、乌梅667公顷,林下养殖鸡、鸭26000只;发展花卉苗木100公顷,林下养鸡、鸭10000只。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利用”。以农民住宅为中心,并利用其周围的非生产占地、自留地、宅基地、四旁地、坡台地的面积和空间,以及劳动力资源,因地制宜地从事以种植、养殖、加工为主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科学连接、互动发展、整体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逐步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农业发展新型化”。目前,已发展青脆李、柑橘及桃梨等优质水果1533公顷,青花椒240公顷,养殖鸡鸭16000只、羊1200头、牛500头。三是坚持“政府引导扶持、贫困户主体发展”。乡镇政府和村通过宣传发动、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及帮助销售方式,对贫困户进行扶持。贫困户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自主决定种什么、养什么。

创新推进 分片会议比学超

在工作中,达川区创新方式,采取分片召开会议,推动全区脱贫攻坚比学赶超。达川区把全区科学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三大片区”,实行片区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双轮驱动”,因地制宜分别研究制发“三大片区”脱贫攻坚暨区域发展实施意见,真正实现分类指导、因地施策、精准帮扶。全区创新常态推进方式,坚持每年5月和11月分别召开“三大片区”脱贫攻坚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场会,围绕“每次参观同一乡镇不同贫困村或同一贫困村不同时期工作成效”的原则,采取“展板汇报、实地参观、现场点评、召开大会”等方式,让部门现场认领任务,乡镇找准差距自我加压,以现场会助推各地脱贫攻坚进程。

在每个片区的现场,参会人员涉及区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和分管(联系)领导,17个专项行动牵头部门,片区各乡镇班子成员、村(社区)支部书记等400多人,让一线干部相互之间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比一比,现场评比自我加压,主动找差距、学经验、求突破,实现面对面学习、一对一点评、乡与乡赶超,营造出各地脱贫攻坚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全区还采取“专项督导、公开曝光、逗硬问责”三环节严格督查问责,成立26个常规专项督导组和10个阶段性督查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适时开展督查;在区电视台设立扶贫新闻专栏,及时报道各地动态,对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对任务未完成、资源整合不力、扶持资金不到位、资金管理不严的单位和个人,在年终目标绩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引进资金 多头并进助脱贫

达川区坚持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引领贫困户脱贫。一是鼓励工商资本、农民工回乡创业参与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期间凡是到贫困村投资,带动贫困村或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企业,按所缴税额区级留存部分70%进行补助。二是撬动金融资本参与扶贫攻坚。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用金融贷款投入到贫困村用于产业发展的固定资产投入500万元以上的,财政按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贴息。金融机构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财政按当年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发放贷款总额的1%给予补贴。三是鼓励支持企业招录贫困户中劳动力实现就业,企业每招录1个贫困人就业,区本级财政每年按500元/人补助。目前,全区发展新型经营主体32家,投入农业农村的工商资本9.8亿,涉及茶叶、乌梅、青花椒、葡萄、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畜牧等领域,惠及贫困户3.5万余人,帮助贫困户户平增收2000元。

至6月30日,全区今年又有9547名贫困人口脱贫,占2016年目标任务的68.2%;计划“摘帽”的25个贫困村也正在加紧“脱帽”……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2003-2020 Dazhou of Sichu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