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朝均委员:
你在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开江县与达州东部经开区一体化发展的建议》(第146号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高位布局,推进宏观规划一体化。推动开江县产业发展规划深度融入全市“一核两翼”总体布局,在《达州市“3+3+N”现代产业体系行动方案》中明确开江与主城四区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差异化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将支持开江融入主城发展纳入《达州市“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宏观规划层面强化对开江县、东部经开区统筹指导;指导开江县编制出台《开江县融入“主城四区”同城化和区域统筹发展工作方案》;支持开江县与达州东部经开区共同委托中规院西南分院编制《东部经开区开江一体化规划》,现已进入审核阶段。推动开江县深度融入万达开“半小时经济圈”,支持开江县、东部经开区共同争取将涉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纳入国家、省级“十五五”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为区域协同发展争取政策红利。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高质量推进达州全域协调发展工作方案》,对建立跨区域、跨行业争议解决机制进行了部署,支持强化达州全域规划统筹衔接工作,鼓励县域间联合编制区域协调发展规划。依托“达州工业经济大数据平台”,建立开江与主城四区产业地图共享模块,实时对接土地存量、能耗指标、企业需求等数据,实现规划动态调整和资源精准匹配。
(二)强化项目支撑,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统筹布局铁路路网、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枢纽节点,加快实现跨区域交通一体化。全力加快成达万、西达渝两条高铁建设步伐,同步推进达州南站等沿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达万铁路扩能改造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并成功纳入《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2025年标志性合作事项》,成功推动东部经开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万达开储配煤基地铁路专用线、达州粮油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等纳入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建立健全跨区域交通合作机制,2024年开江县、东部经开区交运部门先后开展17次的联合办公,针对毗邻的14条连接道路情况展开精准摸排分析。增加开江至主城公交化运营班线(如定制快巴、直达公交),推动两地公交卡、移动支付互联互通。完善开江县城及重点乡镇交通路网,无缝对接主城区干道。二是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动开展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已完成了总体方案技术咨询,正在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待工程建成后,支持开江县积极参与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提水路由优化工作,结合已规划的大雄水库、已建的宝石桥水库,构建以当地水源为主、外调优质水源为辅的多源供水保障格局,将切实保障开江县用水需求。关于东部经开区供水一期工程,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建成,设计供水规模10万t/d,其中给宣汉县天生镇和柏树镇两个乡镇预留0.5万t/d,给东部经开区预留9.5万t/d,目前暂无富余水量供给开江县。“十四五”期间,支持开江县地方政府投入14.09亿元用于水利建设,完成河道综合治理63.886公里、新建堤防53.359公里、治理水土流失64平方公里,有力提升了开江防洪除险基本能力。三是能源保障设施方面。加快推进开江—东部经开区输气管道工程建设工作,已进入投产前调试阶段,力争在今年底完成竣工验收工作。积极督促电力公司全力推进开江县、东部经开区电网升级改造,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今年上半年,国网达州供电公司完成220千伏芭檀双回新建、220千伏亭子余家等输变电工程,支持开江电力公司完成220千伏檀木站110千伏并网,切实保障了开江地区电力供应。
(三)推动产业融合,构建经济协同发展一体化。一是合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建立健全协同机制,支持达州东部经开区与开江县签署《推进一体化发展战略协议》,建立常态化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支撑两地在统筹规划、产业协同、政策集成、要素保障等方面同向发力。抢抓新一轮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机遇,推动达州麻柳化工园区、达州麻柳工业园区、原四川开江经开区、开江工业园区整合优化为四川达州东部经济开发区(含达州麻柳化工园区)。编制完成《园区发展规划思路》,统筹全市园区高质量发展,有力推动开江、东部经开区等地产业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积极组织开江县与达州东部经开区企业参加西博会、智博会、中国(达州)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等展会,增加产业合作项目的出镜“亮相”的机会。支持开江县与达州东部经开区共同举办光电产业园项目推介会等活动,围绕本地知名企业、重点产业和拳头产品,形成一体化产业推介态势。推动达州东部经开区与开江县共同编制招引方案与招商链条汇编目录,重点围绕锂钾资源开发、轻纺服饰等产业,统筹布局研发、中试、生产基地;锁定110家重点目标企业明确方向,携手开展4次招商活动,成功吸引5家企业落地、30余家进入深入洽谈阶段。二是协同发展文化旅游业。协同打造文旅线路,依托两地自然禀赋和旅游资源,推动开江飞云温泉、金山景区与达州东部经开区真佛山、新城之眼等标志性景点有机串联,加快形成“一线多景、全域共赏”的旅游发展格局,支撑区域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联合开展文旅活动,联合达州东部经开区、开江县、万达开、明月山区域共同举办荷花文化旅游季、“田城村K”竞唱、市五运会群众组大众健身操赛、“田城杯”乒乓球邀请赛等特色活动,开展安仁板凳龙与甘棠耍火龙等民俗活动,构建多元文体活动矩阵,共同扮靓明月山·明月山文化旅游品牌。协同推进公共服务,完成两地阅读“一卡通”项目,打破区域服务壁垒,共同建立和完善旅游投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协商解决跨区域重大旅游投诉和违法违规行为,为两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文旅服务。三是协同发展特色农业。指导两地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推动开江县与东部经开区在农业领域积极协作,依托开江县普安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联合东部经开区麻柳镇合力打造7800亩高产高效粮油产业带;支持东部经开区檀木片区新动力专合社与开江县普安天成农机专合社积极合作,完成4000亩粮油基地的社会化服务作业。支持两地水产养殖业主密切合作,在开江县回龙镇、东部经开区麻柳镇成功建成600余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截至目前,支持开江县与达州东部经开区各建设市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水果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财政分别奖补400万元,支持开江县建成国家稻渔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特色农业产业强镇1个。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持续强化宏观规划引领。全力推动开江县与东部经开区一体化发展纳入《达州市“十五五”规划<纲要>》,在战略层面推动区域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加强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推动两地在区域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文旅发展等重点领域蓝图共绘、功能统筹。加强市级层面指导,进一步强化跨区域、跨部门沟通衔接与工作调度,高效推动《开江县·东部经开区一体化发展规划》落地落实;实施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制度,动态管理生态环保储备项目。研究制发《达州市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工作方案》,在完善跨区域合作利益分享机制、推进农文旅融合、组团招商引资等方面明确支持举措,推动跨区域优势要素整合和产能合作,支持开江县与东部经开区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方面协同发展。
(二)加快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围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谋划落地大通道、大枢纽、大路网,切实保障成达万、西达渝两条高铁建设如期完工,推动达万铁路扩能改造尽快开工,着力提升交通“主动脉”对开江县辐射带动作用。织密毗邻地区农村路网,提高公路路网通达水平,确保两地“断头路”全面畅通。加快建设S503线开江县梅家乡(川渝界)至普安镇(达川界)段改建工程,全面畅通东部经开区至开江高铁站通道。支持两地合资在开江县规划建设集应急救援、低空旅游、短途客货运等功能于一体的通用机场。加快推动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启动,健全开江县多源供水保障格局。适时向省能源局争取将东部经开区输气管道二期和开江第二气源管道列入省规划,切实为东部经开区和开江县用气需求提供充足保障。
(三)大力培育协同发展动能。“十五五”期间,依托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平台,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统筹工作机制,推动两地形成园区共建、产能共育、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化思维赋能一体化发展,重点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集群协同共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乡村振兴示范引领、生态环保联防联治、对外开放通道拓展、公共服务均衡普惠等七大领域,持续打造协同发展平台,系统布局实施一批强基础、利长远、促协同的标志性合作项目。支持开江县与东部经开区协同推进园区发展,鼓励两地持续开展园区招商引资合作,进一步健全两地招商引资协调机制,共同引进重大产业项目,联合引进产业链契合企业,为开江县、东部经开区经济协同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四)深入营造宣传引导氛围。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宣传机制,整合市县两级工作力量,围绕开江融入主城发展主题,谋划宣传节奏、制定宣传方案,探索构建“决策-执行-反馈”闭环系统。加大对开江融入主城发展工作中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的宣传力度,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励更多部门和个人投身到区域协调发展事业中来。围绕开江融入主城发展的具体举措、阶段性成果、发展前景等方面,策划制作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产品;聚焦开江融入主城发展在交通、产业、民生、生态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进行重点宣传报道,展现发展实效,为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