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达川区建立社会救助大平台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7-10-27 00:00:00 字体: [ ]

“过去,我申请住房租赁补贴,要跑六七个单位签字盖章,脚板都跑大哟!现在好了,区上建立了社会救助大平台,我们只需将相关申请材料交到办事处救助窗口,再也不跑任何单位和部门,补贴就直接打到我银行卡上了,真的很省心!”近日,在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前,刚刚办完住房租赁补贴申请手续的该街道办店子梁社区居民冯杰明,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今年6月底,达川区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网络大平台,将全区12个救助职能部门的39项社会救助事项统一纳入区“社会救助大平台”办理。仅3个月时间,全区通过“社会救助大平台”共受理办结救助事项26500余件,发放救助资金1263万元。

整合资源 39项社会救助事项实现“一门受理”

2013年7月,达川区建立并实施了《十大民生救助制度》,至今辖区共有42万人(户)次困难群众受益,发放救助资金1.14亿元。虽然“十大民生救助制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这些救助种类仅为民政和残联的救助事项,其他司法、教育、住建、人社、卫计等多个部门的救助事项没有有效整合。因此,辖区一些困难群众在申请“十大民生救助”之外的救助时,不知道找谁办、哪里办、怎么办,跑了不少“冤枉路”。同时还存在一些救助事项救助程序繁琐、救助审批时间过长,有的还存在多头救助、重复救助的现象。为进一步从制度上健全、规范、完善救助措施,实现社会救助高效、阳光、精准、全面、廉洁,达川区在“十大民生救助制度”成功实施基础上拓展,创新建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大平台,由区民政局牵头组织实施。

在救助条件、救助标准、救助主体不变的情况下,达川区将涉及社会救助审批业务的民政、惠民帮扶中心、司法、教育、住建、人社、卫计、工会、残联、红十字会、团委、妇联等12个救助职能部门,涉及的低保、特困、法律援助等39项救助事项进行资源整合,纳入区社会救助大平台网络统一办理,救助申请人通过一项救助事项的申请,即可享受到全方位的救助服务,让社会救助真正实现“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

该区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社会救助大平台”救助办理窗口,所有社会救助事项由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窗口统一办理,通过社会救助大平台完成信息核对、审核和审批,再由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窗口公布救助结果。

网上审批  基层干部群众不再跑“冤枉路”

“过去,我几乎每月都要到区民政局报送低保、特困等救助调查审批资料,有时路上遇到堵车,赶拢时已经下班,还得等到第二天又去交,有的还要到多个部门核对信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近日,达川区麻柳镇民政干部胡天奎感慨地说,“如今好了,区上建起了社会救助大平台,我们乡镇负责救助方面的工作人员不再为跑区级部门办事发愁了,只要将救助对象的申请资料上传到区社会救助大平台系统上就可以了,能腾出大量时间抓其他服务工作。”

达川区社会救助大平台建立实施后,辖区需救助的困难群众只需在所在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窗口提出书面申请,提供相关的救助申请所需资料,不需要再到任何单位和部门。窗口工作人员初步审核后用高拍仪将救助申请材料拍下,通过社会救助大平台网络传入区惠民帮扶中心。惠民帮扶中心收到救助对象申请资料后,信息核对办便通过平台系统请求相关部门(全区共有27个信息核对部门)对申请人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对,并在规定时间内将信息核对情况反馈回信息核对办,信息核对办通过各部门反馈的信息自动生成救助评分,并提出救助方案。相关救助部门根据救助处理方案及时给予救助,并将救助信息直接反馈到乡镇(街道)救助窗口。乡镇(街道)负责救助工作的人员不需要再跑相关部门报资料、核对信息。

同时,达川区建立起社会救助应急机制,对特殊困难申请对象提供“绿色通道”,实行先救助,后审批。

全程公开 社会救助更加“阳光”

“现在的救助政策真的很透明,在我的手机微信上就能查到我申请的低保审批进展情况,还能看到全区各种救助政策。”近日,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办事处仰天湾社区刚申请城镇低保不久的许春霞,一边在手机微信上查询自己申请的低保救助审批进展情况,一边对邻居们说。

为使社会救助公开透明,达川区将纳入社会救助大平台统一办理的39项救助事项的救助条件、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程序、办结时限、法律依据编印成宣传手册、资料汇编发放给基层干部和群众。同时将这些救助政策和所有救助事项在“社会救助大平台”运行中的每个环节,都与达川区社会救助大平台微信公众号同步连接。救助部门、乡镇(街道)救助窗口、申请对象通过登录达川区社会救助大平台或大平台微信公众号,就可以查看到每个申请对象的救助审核审批情况。为提升社会公信力,达川区惠民帮扶中心对所有发生的救助情况,在中心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中进行长期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为使社会救助工作高效、便民,达川区还根据39个社会救助事项的不同性质,在救助大平台上对救助受理、核对、督办、审批、备案等每个环节规定了办结时限,并在每个环节设立了红色预警。凡未按时办结的乡镇(街道)和部门,区纪委将进行督查问责。

“全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大平台的建立运行,使各种社会救助更加规范、高效,必将有效杜绝基层干部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优情厚友、吃拿卡要,从源头上遏制‘微腐败’发生,也打通了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对全区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川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于中海说。(方榕 吴山城)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2003-2020 Dazhou of Sichu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