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渠县文体广新局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加强文体广新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惠民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文化强县建设。
实施文体重点工程,着力提升城市形象。渠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建成渠城公共文化体育中心的目标,北城新区已规划新建渠县工作文化体育中心,占地面积284.26亩。目前,该项目有序推进,一期体育馆项目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并已开工建设;二期体育场、演艺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建设规划、立项、用地预审、选址意见、稳评、可研批复、环评等前期手续已办理,项目意向性方案设计已编制完成。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改善渠县公共文化设施现状,优化城市功能组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生活需求,促进渠县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体民生和文化惠民扶贫工程。渠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县博物馆、体育馆和60个乡镇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惠及群众50多万人次。该县为38个贫困村文化室配送了文体设备;为483个贫困村农家书屋补充更新了出版物4万多册;为34个贫困村配送了电子阅报栏器材;为483个贫困村免费放映公益电影5796场。为38个贫困村广播室配送广播“村村响”设备;为贫困户配送电视户户通设备5800套;新建县级应急广播平台1个。
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文艺创作硕果累累。组织文艺创作者深入挖掘渠县厚重的“賨人文化、汉代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和新农村民俗文化”底蕴,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艺作品66篇(件)、编辑文艺书籍《青春微语》、《百年承诺》、《诗文渠县》、《渠江之歌》等4本、出版《渠江文艺》杂志3期、创作脱贫攻坚微电影剧本《高高锣儿顶》一部。组织了书法、美术和摄影作品128件参加了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三届“群星璀璨”四川省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其中4件作品成功入选。同时,积极打造宕渠作家群品牌,相继由四川省作协、《中国作家》杂志社、渠县县委宣传部在北京为渠县作家李明春扶贫攻坚作品《山盟》举行了研讨会;由省文化厅、市文体广新局在成都为渠县剧作家张人俐举办了《张人俐川剧创作研讨会》;组织召开了《渠江之歌》歌曲集首发式座谈会和以渠县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集《百年承诺》首发座谈会。协助北京帝一影业等联合摄制的电影《逆生?致亲爱的小孩》已成功上映。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开展节日文化、广场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等活动,走进乡镇、社区、村(居)、学校、企业等,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欢乐中国梦.幸福渠县人——我们的节日”、“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脱贫攻坚、文化同行”、“文化惠民.畅享院坝”、“文明新风宣讲.文娱活动进夜校”等文化惠民活动已达80余场次。成功承办了第六届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渠县分会场演出,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成功承办了2017央视《星光大道》四川达州(渠县)赛区选手选拔决赛活动;成功承办“老家在渠县”2017年文化大拜年文艺演出活动、渠县第三届广场舞大赛、庆七一“永远跟党走”专题文艺演出、庆八一“光荣与梦想”专题文艺演出等活动。渠县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健康渠县建设。开展“渠县乡镇全民健身骨干培训班”暨健身秧歌和广场舞基层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集中培训181人次。扎实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在全县中小学校项目训练网点开设了篮球、足球、田径、拳击、武术套路、武术散打、跆拳道等7个体育训练项目,在册训练人数达400余人。积极组织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先后组队参加省级比赛4次、市级比赛4次。渠县代表达州市参加四川省青少年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拳击锦标赛,获得了16金、16银、17铜的优异成绩。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先后举办了新春长跑活动、渠县第十届运动会、渠县第六届“乡镇杯”门球比赛、渠县风筝放飞周活动、渠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渠县“庆五一”中国象棋比赛,渠县中老年人乒乓球和中国象棋比赛、渠县周末篮球联赛等一系列群众体育赛事活动30余次,参与人数达50000余人次。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普查可移动文物共3283件/套,其中三级及以上文物401件。进一步加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抢修保护力度,冯焕阙、蒲家湾无铭阙保护方案已经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并经省文物局核准,渠县文庙消防工程设计方案、渠县汉阙安防工程设计方案已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城坝遗址保护规划(修改稿)已经报送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审批。积极配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城坝遗址第四期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1100平方米,发现窑址、城墙等重要遗迹,出土瓦当、陶器、琉璃器、钱币等文物200余件。非遗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成立了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完成了青龙乡的“泥巴蛋”制作技艺申报县级“非遗”名录评审工作;做好了“龙凤草编”“三汇特醋”保护项目申报前期工作;积极拍摄高清《三汇彩亭会》宣传片、组织渠县刘氏竹编、渠县呷酒酿造技艺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播、展示展销活动受到领导和游客的一致好评。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大文化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出台了《渠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拟定了《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意见》、《渠县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积极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转型,使文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渠县龙潭镇賨人谷成功纳入第一批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项目,该项目以体育+旅游+文化+扶贫+产业为核心,将结合渠县賨人谷5A景区打造深度融合。目前,项目完成初步规划和设计方案,纳入2017年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签约项目,并成功与投资方已签订了意向性投资合作协议。
培育文化人才队伍,群文辅导有声有色。选派文化艺术专业人员外出培训到北京、成都、达州等地参加培训50多人次;开展免费舞蹈培训班25期、625人次,音乐培训25期、1500人次;对38个贫困村文化室和广播电视开展了集中业务培训80人次。开办“宕渠文化大讲堂”,邀请著名声乐教育家马秋华教授来渠进行了声乐学术交流,来自全县以及周边市县(区)180余名优秀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骨干和声乐爱好者参加了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举办“书香渠县”公益讲座,邀请国家级文学期刊《中国作家》主编王山、《十月》副主编宗永平来渠主讲,来自全县中小学400余名师生和县作协、县诗协的60余名文学爱好者现场聆听了讲座。邀请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段立欣走进校园,为广大师生开展“让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专题讲座,指导文艺创作。同时,积极实施“三区计划”自主招募文化工作者2人、面向全县招募村文化志愿者483人。通过开展系列的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切实夯实文化强县建设的人才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