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连着民心,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惠民,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性安排,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2016年10月召开的达州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包惠发出了同步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丽达州的总动员。
一年多时间过去,达州的变化让人震撼,让人感动。
●共享:民生优先 城市嬗变
幸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出行曾是最影响达州市民幸福指数的问题。
去年12月30日,备受全市关注的金南大桥、凤凰山隧道、大尖子隧道、火烽山隧道同时通车试运行,达城正式步入“十分钟时代”。
不仅如此,达州对外通道建设更是取得重大突破,达营高速、巴万高速加快建设,成南达高铁、西渝高铁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奠定了达州在全国“八纵八横”高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
交通这个老大难问题一跃成为市民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如果说城市有色彩,绿色无疑最靓丽。
每到傍晚,莲花湖公园的游步道上,市民三五成群,或嬉戏追逐或游玩打闹,笑声水声相映成趣。这两年,随着塔沱滨河公园、鹿鼎寨公园、大寨子公园、莲花湖湿地公园相继建成投用,绿色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色调,市民休闲游玩的场所亦越来越多。
2017年,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九项民生工程、17件民生大事落实兑现,中心城区十大民生实事按期推进,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完成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3.36万户。打通城区断头路7条,新建停车泊位1.1万个。
启动了绿化达州行动,完成营造林29.6万亩,新增森林6322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31平方公里,主要河流出口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09所,主城区达州嘉祥等6所学校建成投用,通川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部分搬迁入园。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市图书馆、规划馆、工青妇活动中心等建成开放;医疗卫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重大传染病防治切实加强,与华西医院合作办医深入推进。
为实现“脱贫奔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庄严承诺,达州苦下“绣花”功夫精准扶贫脱贫,通川区摘帽已接受省级验收,311个贫困村成功退出、15.07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3.7%。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动真碰硬抓好中央和省上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心城区PM10、PM2.5分别下降13.7%和8.9%。
……
这些“补短板”的务实之举,让达州变得更加宜居宜业。
●共建:人人见证 人人参与
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安排,我市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也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奋斗十五年,基本建成幸福美丽达州,基本实现现代化。到那时,人民生活更为富裕、更加美好。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全面建成幸福美丽达州,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到那时,全市人民过上共同富裕、幸福安康的生活。
按照刚刚闭幕的市委四届五次全会部署,今年,达州将大力开展“城市综合管理年”活动,以文明城市创建统筹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提质量、上水平。将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深入推进“五桥六路七大新区”后续建设,确保年底建成“双百”大城市。
将深入实施中心城区缓堵保畅工程,全面完成快速通道升级改造、凤凰山山前路建设,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持续抓好塔沱、川鼓、南坝、火车站等片区棚户区改造,开工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1.5万户以上。
将开展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增绿、增色、增香”同步,高品质打造莲花湖湿地公园二期、城市运动公园,全面建成大寨子公园、鹿鼎寨公园和紫荆花公园,打造“一刻钟公园圈”。
今年,达州将大力开展“民生改善实效年”活动,持续实施好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将继续实施好中心城区十大民生实事,把群众最期盼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办实办好。
继续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择校热、大班额和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就业优先,完善社保、养老等服务体系,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更幸福。
达州是每个人的达州。建设幸福美丽达州,人人都是见证者,人人都是参与者。
建设幸福美丽达州,我们在路上。□谭楚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