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91号建议办理情况(A)的函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9-30 15:05:12 字体: [ ]

​​ 

尊敬的人大代表:

你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全面三孩”政策落实的建议》(第191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强化资源配置,降低养育成本

(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近年来,全市围绕“有园上、上得起”,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的办园体系,以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80.50”攻坚、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为抓手,不断扩大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3年来累计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284个,新增学位8400个,治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41所,增加普惠性学位5120个,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1%,切实保障了学前适龄儿童就近就便入园。全市围绕破解“小学化”,坚持学前教育内涵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步推进,力保“上好园”,建立完善科学保教长效机制、“示范校薄弱校”机制、学前教育教研制度,推动了集团化办学和组建学校联盟,积极开展幼小衔接示范区(园)建设和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全市共培育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15所、市级示范园54所、市级“园本教研”示范园19所。印发《中心城区幼儿园师资保障方案》,通过采取公开考核招聘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补充师资,利用学前教育集团(联盟)优质资源建立培育机制提升师能。近3年共补充幼儿教师80余名,市、县两级累计开展幼儿园教师(园长)培训1500余人次,专任教师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100%,有效保障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一是狠抓妇幼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创等达标,达州市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达标率100%;达川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市中心医院获得人类辅助生殖机构资质,建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2个,产前筛查(诊断)机构16家,清理年分娩量不足100人的助产机构28家,全市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256家医疗机构设置儿科,其中公立医疗机构211家,拥有妇产科、儿科专业技术人员1856人。成立儿童保健质控中心,建成省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3个(达州市妇女儿童医院、达川区妇保院、大竹县妇保院),2023年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54.72/10万,较5年前下降4.3%,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二是狠抓妇幼救治能力。深化妇幼健康区域协同,承办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川东北片区重点解剖工作会,开展产科儿科急救演练,建立多学科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全市覆盖、上下贯通、有效救治的保障体系,年收治危重孕产妇、新生儿500余人次。近5年孕产妇死亡率10.01/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29‰,持续低位运行。三是狠抓妇幼服务能力。持续提供青春期保健、围绝经期及老年期保健、乳腺保健等多元化女性健康服务,建成省级孕前保健、婚前保健、生殖健康等特色专科3个。每年为近4万余名农村适龄妇女免费提供“两癌”筛查服务,“筛、诊、治”全链条服务模式基本形成。

(三)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一是完善政策保障。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托育服务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作重点推进,并纳入达州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以及15分钟生活圈专项规划。出台《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达市府办〔202062号)、《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达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的通知》(达市府发〔202026号)等文件,设立托育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用于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二是坚持多元推进。坚持“突出重点、先行先试、渐次推进”原则,聚焦“1中心4模式”着力推动托育服务一体化发展。依托达州市妇保院、达川区妇保院、渠县妇保院等积极推动综合托育服务中心试点建设,提供托育机构咨询、托育从业人员培训、婴幼儿早期发展研究等服务;针对托育机构03岁婴幼儿身心发育、健康评估、心理干预指导不足、不专业等问题,万源市妇保院以“养育”为主体、“医疗”为护航、“教育”为载体打造医育结合试点。为解决托育机构成本高、生源不稳定、家长送托不方便等问题,通川新锦社区、江湾城小区等5个社区3个小区依托闲置场地,积极探索社区托育和居民嵌入式托育服务;市委书记亲自谋划,将托幼一体化建设纳入达州市“微创新  微改革”项目,构建“党委政府主推行业部门指导、监管公立幼儿园具体实施”机制,在全市遴选22家公立幼儿园开展规范性托幼一体化建设改革试点,推动公办托育服务在收费价格、队伍建设、安全保障、养育支持等方面逐步规范。三是促进质量安全。以省托育协会达州工作部、托育服务综合中心、婴幼儿照护专家库为支撑,7家妇幼保健院、186家乡镇卫生院为载体,采取网格化包片指导、结对跟踪服务、线上线下咨询、签约服务等方式,常态化为家长、托育机构和从业人员提供咨询服务、育儿宣传和专业指导。建立以省托育协会达州工作部和应急、公安、消防等部门为一体的托育行业综合监管平台,全面保障婴幼儿健康和安全。充分利用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院校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开设8个幼儿保育专业中职教育点位,4家保育师、育婴师工种认定机构,细化明确普惠托育机构设置、登记、备案、指导、评价等标准和程序,在质和量上保障托育行业需求。

二、强化政策支持,提高生育意愿

(一)落实生育配套支持措施。2023年,我委在全市范围开展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网络问卷调查活动,总体上看,市民对三孩生育政府补助支持的期望值很高,反映最为强烈的有4个方面:①一次性发放购房补贴(占比76.88%);②减免二孩三孩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占比71.72%);③政府发放育儿补贴(46.28%);④对二孩三孩孕产妇孕前检查和生育分娩予以补助(占比47.8%)。为进一步促进“全面三孩”政策落实,促进人口均衡发展,2023年印发的《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若干措施的通知》(达市府办发〔202351号)中明确二孩、三孩家庭购买住房补助按照住房面积补助250/㎡,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到70万。20246月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达州市支持生育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条措施》,包括八部分内容:教育支持。执行子女“长幼随学”制度。就医支持。免除孕产妇门诊挂号诊疗费,住院分娩补助500/人;婴幼儿入托体检减免80/.年。托育支持。对新建或改扩建托育服务中心进行补助。医保支持。免除出生年度婴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假期保障。对未严格落实产假、护理假、母乳喂养假休假规定的单位和企业给予一定处罚。工会福利。加入工会组织的夫妻每年由双方所在单位工会各发放500元慰问金。

(二)完善生育医保待遇。近年来,市医保局深入贯彻落实各项医保政策,确保生育三孩人群生育医疗费、生育津贴等各项待遇享受到位。一是做好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国办发〔201910号)和《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等五部门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指导意见》(川医保规〔20194号)精神,会同财政、人社、卫健、税务等部门,出台了《达州市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方案》,从202011日起,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全面推行两项保险参保同步登记、基金合并运行、征缴管理一致、监督管理统一、经办服务一体化,实现生育保险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妇女生育保障稳步提升。二是完善生育医疗待遇。定额报销参保居民政策内生育费,由居民医保基金按以下标准报销医疗费用:顺产一次性定额报销医疗费用最高为600元,剖宫产一次性定额报销医疗费用最高为1300元,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在原报销基础上增加1000元,有合并症者增加700元;参保职工发生的生育医疗费按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进行报销,报销限额达20万元,切实减轻生育负担。三是减轻女职工生育经济压力。对参保女职工发放生育津贴,根据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足额发放非财政供养参保人员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保障女职工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待遇。2023年,我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2.73万人,共1815名企业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医保基金支付4306.6万元。四是落实新生儿参保待遇。及时将新生儿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起90日内参加出生当年居民医保的,从其出生之日起享受当年居民医保待遇,减轻新生儿医疗费用负担。主动做好新生儿参保宣传工作,准确解读政策,促进支持三孩医保政策落实到位。

三、强化宣传引导,改善生育环境

市卫生健康委印发了《达州市卫生健康系统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健康家庭建设八大行动》《进一步加强优化生育政策宣传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开展生育友好主题活动、幸福家庭案例评选等活动,引导群众建立正确的婚育观和家庭观。

市委宣传部全面统筹,打造达州生育政策宣传矩阵。一是优化新闻宣传。指导市直新闻单位及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加大生育政策宣传报道力度。充分利用达州广播电视台、达州日报社等新闻媒体多形式开展国家婚恋、生育政策解读与宣传,进一步加深群众对现行生育政策的认知,大力支持积极生育措施落地落实。二是强化社会宣传。把准生育政策宣传的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时间节点等,充分利用户外LED大屏、门楣电子显示屏、单位门户网站等多种社会宣传载体刊播(刊载)相关知识和公益宣传片,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三是创新文艺宣传。挖掘文化资源,运用本地素材,创作《王大贵相亲》《幸福村的浪漫故事》等一批形式多样、积极向上,反映农村生活、彰显健康婚育观念的优秀婚俗文艺作品,并通过“流动舞台进基层”文化惠民演出形式到基层一线开展演出,讲好新时代美好爱情、幸福婚姻、和谐家庭故事。

市民政局会同市文明办、民宗局、乡村振兴局、团委、妇联等六部门制定《关于治理农村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县(市、区)主管、乡镇(街道)主抓、村(社区)主阵地作用,层层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压实相关部门的责任,强化对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指导,加大治理农村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的力度,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营造良好人文氛围,推动移风易俗工作。2255个村(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占比达到98%。根据本村(社区)实际情况,2232个红白理事会制定了宴席申报制度,明确红白喜事办理申报流程。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公益集体婚礼、集体颁证仪式、金婚钻石婚纪念仪式、王婆说媒、青年交友联谊活动等主题活动15场。520日,举办“为你而来  达成良缘”2024年达州市公益婚恋系列活动,为25对新人举行中式集体婚礼,组织200余名青年开展交友活动。开展婚姻辅导服务活动,举办婚姻辅导专题讲座4场,到婚姻登记机关开展结婚辅导243对,离婚辅导215对。为离婚冷静期夫妻上门劝和服务,劝和79对。开展“幸福家庭,和谐社会—婚姻家庭教育基层行”公益婚姻宣传辅导12场。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79

(联系人:人口家庭科        利          08183091475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3-2020 Dazhou of Sichu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