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商务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314号提案办理情况(A)的函

发布日期: 2023-09-06 15:59:22

刘菁委员:

你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做活城市“夜经济” 点燃达城“烟火气”的建议》(第314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刺激消费市场,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通过培育夜市、特色商圈等夜间消费集聚区,满足市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一、关于加大扶持力度的建议

为鼓励发展达州夜经济,自2020年以来,我市持续打造夜间消费新场景,罗浮·星光里、升华哈罗街区、巴渠美食街等先后建成投运,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超千万。统筹省市县促消费激励资金近4000万元,制定全年促消费活动方案,引导各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分行业、分时段、分季节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目前,已下拨1487万元省市财政资金,县级按不低于1:1配套资金,支持发放消费券、开展促消费活动,鼓励发展夜间经济。鼓励博物馆、图书馆、巴山书画院、非遗博物馆等夜间开放,创新开展夜间街景表演活动。在渡口巴人风情小镇、大巴山茶文化小镇等地常态开展“水舞秀”“篝火晚会”“民俗表演”“灯光秀”等特色夜间演出活动,吸引市民游客打卡,将“一日游”发展为“过夜游”,巴山大峡谷、八台山、磐石月湖、文峰山、欢喜坪等景区、场所,也依托各自优势,创意使用“光”作为假日夜经济的催化剂,举办露营节、音乐节、美食节、电音节等夜间文旅活动,促进游客驻留消费,带动夜游经济快速发展。市城管执法局为鼓励实体经济发展,允许商圈、步行街、夜市等商业地标在符合条件的区域规范化、品质化、常态化发展“外摆经济”“地摊经济”,实行划线经营,一点一策。同时,对夜间保洁进行提质升级,快速、高效的开展路面巡回保洁、垃圾收运、道路清洗、公厕保洁等环卫作业,适度延长周边公厕开放时间,助跑达州“夜经济”。

二、关于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议

我市大力实施城市地标建筑亮化、美化工程,不断提升城区景区景点品质,打造一批外形有特点、文化有内涵、声光有特效的代表性夜游打卡点,通过创意雕塑、装置艺术、主题景观小品等形式植入巴人文化、州河文化、传统港口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吸引夜间游客打卡,发展夜间经济。完成凤凰山巴人文化广场、莲花湖巴山大剧院广场“巴风虎舞”“舞动巴山”等一批城市广场地标文化景观打造和提升工程,达川区打造了三里坪巴文化主题街区,渠县建设了两江四岸夜间经济文旅项目,充分利用“金边银角”,创新开辟巴文化展示“飞地”,打造达州大小北街主题街区、蒲草田文创园等一批重要城市节点的巴文化文创景观。

三、关于注重文化赋能的建议

罗浮商圈哈罗街区·达州记忆位于罗浮广场负一楼,打造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景象的复古风格美食街区。在此,不仅能品尝达州特色美食小吃,还能通过复古装修风格、场景布置梦回八九十年代的老达县,具有浓厚的城市时代氛围。建成至今吸引众多年轻消费群体前来打卡消费。渡口巴文化小镇、大巴山茶文化原乡、龙潭河和文峰山景区利用水、舞、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因地制宜打造水舞秀、灯光秀新场景和夜游、夜宴、夜宿、夜购等夜经济业态,促进文旅消费多元化。龙潭河景区推出大型山体光影实景演艺《秘境龙潭》,八台山景区打造了魔幻之夜灯光秀,丰富了度假游客的夜间娱乐生活,巴山大峡谷建成沉浸式体验产品《夜游巴山》,通过20余个巴文化主题全息光影夜游景点和10余项感官互动游戏,以奇幻夜光森林点亮巴文化,为游客提供场景化服务和虚拟体验,渡口巴文化小镇以270°半包围式观演、360°全包围式视音频技术和升降、旋转、开阖、悬浮等舞台设计,推出全国首台大型沉浸式巴文化史诗剧《梦回巴国》。2020年9月首演至今共演出320场,接待观众10.89万人次,票房收入1533.61万元。

四、关于完善治理体系的建议

为保障达州夜经济商圈、集聚区能够持续有序开展,我市从三个方面做好夜市治安维护工作。一是提前介入,加大夜市安全保障工作。科学建议摊点安全设置。针对地摊群点整体规划,积极配合从摊点规模、进出口规划、安全区域设置、安全基础设施配备等角度给予建议,消除安全隐患。积极开展地摊群点安全检查。对夜市建设区域人流、物流进行分析,参照大型活动安全检查标准,组织属地公安机关对接夜市管理部门,对地夜市安全出口、照明设施、消防设施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有效维护夜市安全。做好夜市从业人员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围绕容易发生的盗窃、诈骗、假冒伪劣、噪声扰民、矛盾纠纷等案事件,积极对夜市从业人员开展安全常识和法律知识宣传,提高摊主规范经营意识。二是显性用警,加大夜市巡逻守护力度。完善巡防机制,充分依托属地派出所发动物业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建立联勤巡防机制,采取定点巡逻和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重点时段夜市摊点及周边的巡防力度,提升见警率和管事率。多警种联合,整合巡特警、交警、派出所值班备勤警力,根据地摊分布区域、人车流量及社会治安情况特点,科学配置警力,优化巡逻路线,采取车巡、步巡、定点值守等方式,最大限度延伸工作触角。加强警民沟通联系,通过发放警民联系卡、公开社区民警信息,让夜市从业者、顾客在遇到困难或各类治安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联系社区民警,让经营者、消费者真切感受到“警察在身边、安全在身边、服务在身边”,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三是规范执法,加大夜市地秩序管理工作。加强地摊群点周边交通疏导力度,结合地摊群点人流、车流密集的特点,通过定点、定人、定责,压实交警部门夜市及周边交通指挥疏导工作,确保夜市及周边交通秩序安全通畅。加强治安案件办理,全流程对治安案件警情进行跟踪,对可疑案件线索进行捕捉,加强对醉酒闹事、打架斗殴以及扒窃、盗窃等案件警情的办理,对治安案件警情高发的商铺、摊点及时约谈,并进行重点巡防,切实预防和减少治安案件发生。强化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充分依托“人民调解驻所”和“231”基础社会治理机制,发动社区民警、社区、夜市管理方、商家积极分子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通过走访、普法、疏导等方式化解商家之间、买卖方之间、买方之间的矛盾纠纷,维护夜市治安秩序。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商务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3-2020 Dazhou of Sichu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