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涛委员:
你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允许摆地摊、合理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第129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让“地摊经济”回归,让街边小店复苏,是出于疫情过后保民生、保就业的充分考量。低门槛、无租金,为众多失业或者低收入群体提供了选择就业的机会,夯实了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市商务局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支持打造消费新场景,鼓励发展多种经济形态,让“地摊经济”散发“烟火气”的同时兼具“文明风”。
一、关于政策规划
1.根据《达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二节第二十一条规定: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可以根据群众需要,在不影响安全、交通、市容、环保等情况下,设置临时摊区。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的地点、时限有序经营。目前主城区内各街道办正有序规划临时摊位,流动摊贩和居民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买卖。
2.市城管局鼓励实体经济发展,允许商圈、步行街、夜市等商业地标在符合条件的区域规范化、品质化、常态化发展“外摆经济”“地摊经济”,实行划线经营,一点一策。
3.适度放宽临时占道行政许可,经市城管局审批,市商务局备案,鼓励商场商家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占道促销由1天延长至3天,充分释放经济活力,助推消费市场回暖向好。
二、关于场景打造
1.鼓励发展达州夜经济,持续打造罗浮·星光里、升华哈罗街区、巴渠美食街等夜间消费新场景,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超千万,支持各种饮品、特色小吃、烧烤在打造的夜市街区内营业。利用抖音、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热门门户网站等方式加大对夜间消费场景宣传力度,推广本地特色餐饮美食、夜间文娱活动。借助网红人气流量,在夜市区域进行直播、拍照宣传,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打卡消费。
2.市委深改委印发《关于切实抓好2023年第一批“微改革·微创新”项目确保利企惠民实事干一件成一件的通知》,开江率先落实流动商贩“定时定点定项目”经营微改革,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域规范划定临时摊位300个,容纳500余就业困难人员摆摊,并通过社区备案证、健康证、食品安全证等方式,给流动商贩“安家”。
3.开展各类展会活动,举办首届新春彩灯游乐美食嘉年华、夏季啤酒音乐节、小龙虾音乐啤酒节、汽车展销及后备箱集市等各类活动,既达到了促民生、保就业的目的,又唤醒了达州的烟火气。
三、关于服务执法
1.达州市主城区夜市区制定了相关经营管理制度,与摊贩签订相关经营合同,明确各方职能职责,不违规占道经营,不乱搭乱建,不吵民扰民。有效引导夜市区管理方重点支持特殊人群、困难群体,在符合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在选定摊位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2.市城管局环卫处对夜间保洁进行提质升级,快速、高效的开展路面巡回保洁、垃圾收运、道路清洗、公厕保洁等环卫作业,适度延长临时摊点周边公厕开放时间,创造一个良好整洁的市容环境卫生。
3.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深入推进“12315”、“12345”双号并行,加速消费纠纷化解。
4.市公安局积极开展地摊群点安全检查。对夜市建设区域人流、物流进行分析,充分依托属地派出所,发动物业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建立联勤巡防机制,对地摊夜市安全出口、照明设施、消防设施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有效维护夜市安全。做好夜市从业人员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摊主规范经营意识。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商务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