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人大建议第474号主办答复函

发布日期: 2023-12-07 14:58:32

                            达市公办议〔202320

 

达州市公安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74号建议

办理情况(A的函

 

余梁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涉诈重点人员管控工作减少涉诈外流犯罪问题的建议》(第474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近年来,达州市公安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部省部署,将涉诈重点人员管控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加强跨境违法犯罪的预防、治理与打击工作,着力党政统揽、警地联控、全域联动、精准联治,狠抓工作措施落地落实。截止20234月底,全市共核减滞留缅北人员1453人,核减绝对数全省第1;外流、拦截涉诈人员分别同比下降38.14%50.96%,下降幅度全省第1;依法采取法定不准出境措施4064人,任务完成数、完成率全省第1

一、高位组织部署,党政统揽抓推动

(一)党政主官空前重视。市委将深入开展全民反诈行动列入《达州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市委书记邵革军、市长严卫东多次在常委会、常务会上就涉诈重点人员管控工作进行强调部署,并将平安建设反诈考评权重由2%提升至4%。五届市委常委会第68次会议会前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市领导每周视频调度,将涉诈外流纳入全市基层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重点工作考核,综合采取法律、政策、宣传、教育等措施聚力攻坚。

(二)人大专题调研审议。全市178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涉诈外流管控列入今年市两会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瑜华主持召开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成专程赴重点区县、乡镇实地调研督导涉诈重点人员管控工作,加大对基层政府履行重点人员管控职责的监督检查力度。

(三)政法机关牵头推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成立由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强力推进反诈工作。59日,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召开,市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孙骏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政法委会同市联席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涉诈重点人员管控工作的通知》,就解决涉诈外流问题向各县(市、区)公安局长致信,发出《关于落实综治领导责任的工作提醒函》,集中约谈重点区县8个、重点乡镇(街道)45个,今年以来组织在全市开展两轮次巡回督导检查,督导结果通报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抄送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挂牌整治第一批重点县级单位、重点乡镇(街道)。

二、高效拦截劝返,警地联控抓清降

(一)最大限度劝返。在公安部下发核查数据之前提前对缅北及东南亚八国疑似滞留人员进行数据比对梳理,100%采集信息、建档立卡、数据建模,并下发派出所开展劝返核减和拦截劝阻工作。建立“1名民警+2名党政干部组成工作队的模式,派出工作队8批次30余人进驻云南边境市州,按照一人一专班原则,对滞留境外窝点人员开展逼投劝返工作。印发《关于涉境外违法犯罪线索举报奖励的通告》《致涉境外犯罪人员家属的一封信》,对涉诈重点人员采取短信警示提醒、通报属地管控、函告银行监管账户等措施,对明确在境外滞留不归、长期失联的涉诈重点人员依法采取停止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关停电话卡、限制出境、注销护照、注销户籍、暂停优惠政策等惩戒措施。

(二)严格出境管控。持续开展涉诈外流突出县(市、区)、乡镇(街道)组队赴机场、边境拦截工作,对2274名前科人员、1453名缅北回流人员严格落实国务院三个一律两不软一不懈(护照该注销绝不手软、报法定不准出境绝不手软、见面稳控绝不松懈)列管列控措施,加大对涉诈重点人员的审查力度,100%落实法定不准出境报备措施,无一漏报迟报。

(三)着力教育转化。参照禁毒管理模式,将辖区无涉诈重点人员作为乡镇(街道)、村(社区)八无平安创建的硬性要求,将反诈警示纳入全市2283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和祖训家风宣讲范畴。推动市委、市政府推行青年就业帮扶计划,今年以来开展适龄社会无业青年就业创业培训3000余人次,发布招聘岗位5.1万个,促进青年群体就近就地就业1.2万人,对中职院校学生、出境务工人员集中开展偷渡和电诈犯罪危害性、风险性教育100余场次,最大限度将人员稳在当地安家就业。

三、高压整治攻坚,全域联动抓打击

(一)深化断流行动。加大对组织非法出境黑中介的打击治理力度,起底背后以同乡、同籍、同学、姻亲、家族身份、社会朋友为纽带的人员关系网,重点在渠县、宣汉、大竹、达川等地开展区域会战,打团伙、挖蛇头、断通道,彻底切断境外诈骗窝点招募作案人员的犯罪链条。去年以来全市打掉非法出境团伙88个,破获刑事案件38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54名,其中蛇头”37名、非法出境人员1317名,串并破获电诈案件134起,挖出境外窝点37个、金主”13名,上报拔钉对象11名。

(二)开展清零攻坚。联合市委政法委开展滞留境外涉诈高危人员清零行动,责令现存滞留境外人员少于3人(含3人)的107个乡镇(街道)限期实现人员全部清零,行动结果纳入综治平安建设考评。到期后没有清降成果或人员不降反升的,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任务、时限,整改期满后仍未见到实效的,一律挂牌整治,坚决防止个别躺平现象影响总数和整体排名。同时,对滞留境外涉诈高危人员8人(含)以上的18个乡镇(街道)开展减量行动,对滞留境外涉诈高危人员4-7人的34个乡镇(街道)开展降档行动,对涉诈人员摸排劝返跟踪管控工作不力的重点镇街、村社采取追责责任人等措施。

(三)发动全警作战。发挥“406”机制作用,市县公安治安部门及基层派出所全面梳理辖区列管列控涉诈重点人员信息,依法按程序报备,逐一见面走访,对有外流跨境犯罪迹象、倾向的,警示敲打,加强关注;对失去联系、去向不明的重点人员,充分运用街所捆绑、社区同责,开展联合治理、管控、惩戒。市县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落实核查、函调、倒查、走访等措施,对前往涉诈重点国家、来自涉诈重点地区人员和系统报警人员严格把关,一律将涉诈人员管在前端、控在境内。全市公安科信部门将涉诈重点人员纳入本地重点人员库,通过省厅大数据3.0平台对重点人的出行数据、旅店数据等进行布控、预警,通过视觉计算、人脸预警管控出行轨迹。

四、高严措施问责,精准联治抓长效

(一)分色评估,构建风险防控机制。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绘制全市200个乡镇(街道)涉诈外流分色标注图,实行一乡一策风险预警管理、动态进退升降机制,同时比照涉恐、涉毒人员管理办法,将涉诈重点人员管控纳入城乡基层治理指标,将涉诈外流情况细化至社区、村组一级,加强涉诈外流管控工作考核,落实属地管控主体责任。

(二)警示提醒,构建定期通报机制。设定人员管控关键指标,建立日综报、周调度、旬分析、月会商制度,采取清降同比、核减环比、区县对比、市州横比四比方法,定期通报涉诈外流突出负向排名前20乡镇(街道)黑榜。将每日、每周、每月劝返拦截工作情况及时报送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通报各县(市、区),以督办促落实、以考核促提升。

(三)督导考评,构建责任倒查机制。发动各乡镇(街道)敦促辖区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立下严防辖区外流犯罪责任状,与外出务工人员、意图出境人员逐一签订反诈承诺书,对事后发生外流犯罪的,倒查问责。根据涉诈外流现状,由市局督考推办适时向各区县公安局发出《督办通知书》。根据《2023年达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考评细则》对管控工作落后县(市、区)、乡镇(街道)下发提示函,对重点镇街实行“369”问责机制。今年以来对外流涉诈犯罪突出的8个县(市、区)、52个乡镇(街道)采取通报批评、重点约谈、专项督导、红黄牌警告等措施,累计发出督导通报3份、提示建议函6份、督办整改书2份,责令7个乡镇(街道)表态发言。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公安局

202365

(联系人:刑侦支队  唐嘉国 2115186  18081530028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市政府督查室。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3-2020 Dazhou of Sichu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