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市公办议〔2023〕18号
达州市公安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64号建议
办理情况(A)的函
余梁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全市反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工作守护老百姓钱袋子的建议》(第264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市人大有力监督下,市公安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确保反诈形势持续向好。2022年全市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同比下降41.42%,损失同比减少1.25亿元。2023年一季度,全市发案率同比下降33.81%,“全市坚持党政统揽抓反诈”在全省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一、强化专题研究,提升“谋”的水平
(一)加强战略研究。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反诈工作,出台《达州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分工方案》,划分19个大项72个小项重点任务,平安建设反诈考评权重由2%提升至4%。同时,充分运用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和乡村振兴考核等抓手,采取法律、政策、宣传、教育等措施,主导解决案件高发、黑灰产突出、涉诈外流等突出问题。
(二)加强战术研究。成立达州市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侦查中心,聚焦犯罪规律及对策,出台《全市公安机关进一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实施意见》,编印《典型案例汇编》《法律政策指引》,建立“日综报、周调度、旬分析、月会商”制度,全面分析发案同比、升降环比、人案类比、区县对比、市州横比数据,持续提升深耕善治能力。
(三)加强战役研究。坚持“一战一评”复盘总结,侦破30万以上案件后及时开展“反思式、检讨式”总结,研究制定防控治理措施,确保边排查、边打击、边补短。《缅甸北部电信诈骗犯罪趋势和打防对策》被中央和省国安办采用,《破获部督“5.09”专案调研报告》获公安部分管领导、省公安厅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强化专门队伍,突出“能”的维度
(一)力量体系聚能。市县两级成立由政法委书记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市县领导包片抓反诈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反诈中心实体化运行,吸纳刑侦、网安、技侦、情报、通信、金融、教育辅助等力量132人;全市14万名公职人员带头反诈,92万名反诈志愿者定向帮扶高发案地区宣防工作,市县乡村已完成打造反诈宣传队伍、反诈专员、反诈联络员、反诈代表、反诈教员“百万反诈联盟”。
(二)机构体系赋能。充分发挥市县联席会议制度优势,扩充成员单位至44家,各县(市、区)200个乡镇(街道)、2283个村(社区)均明确专人负责反诈工作;教育、金融、通信、互联网主管部门及学校、银行、通讯运营商均成立专(兼)职反诈职能部门或工作站,四川文理学院挂牌成立全省首个高校“平安校园反诈中心”,达州农行成立反电信网络诈骗稽查队,大竹移动成立“公安+移动”反诈警务室;全市35个中心镇、12个副中心镇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和乡镇文明实践中心等基层阵地积极推动反诈触角向下延伸。
(三)人才体系提能。将反诈教育纳入达州市“巴山大讲堂”和市委党校“千名书记专项提能计划”;在基层治理专题班和公务员初任培训班上,开设反诈课程,启动党政、金融、通信、教育、卫健、财务、女性、老年人等十大专场宣教培训;建成反诈专家人才库、反诈讲师团,会同市检察院、市法院举办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培训班5期,培养反诈专家、人才、能手25名;举办全市反诈知识竞赛,我市拍摄制作微电影《圈套》被推荐参加全国反诈短视频大赛总评选。
三、强化专案攻坚,攥紧“打”的拳头
(一)“断链”压着打。全市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断卡”“断流”“拔钉”“百县破案会战”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实行专班工作机制,侦破“4.27”掩隐、“9.04”偷渡、“5.23”电诈等大要案15件,50万元以上案件破案率100%。2022年,全市破获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案件83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60人,分别同比上升64.31%、26.82%。全市检察机关起诉案件同比上升121.6%,全市法院受理案件同比上升41.47%。
(二)“断流”串着打。以“利剑”专项行动为抓手,起底偷渡犯罪背后以同乡、同籍、同学、姻亲、家族身份、社会朋友为纽带的人员关系网,打击与境外电诈团伙直接勾连人员特别是组织者、策划者,重点在达川、宣汉、大竹、渠县等地开展区域会战。2022年以来,打掉非法出境团伙87个,破获刑事案件38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54名,串并破获电诈案件133起,挖出境外窝点37个、“金主”13名,上报“拔钉”对象11名,滞留缅北涉诈高危人员清降率83.84%,核减绝对数全省第1。
(三)“断卡”追着打。开展“破网”“扫楼”专项行动,围绕寄递、资金、通讯等线索,重点打击高危人员开卡利益链条、集中开卡涉案团伙、区域性开卡关系纽带、多地流窜收售“两卡”犯罪网络等,以大案攻坚模式侦办达州籍人员涉“两卡”案件,挤压黑灰产业生存空间。2022年以来,全市捣毁贩卖“两卡”团伙7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11人,惩戒违法人员6540人。
四、强化专业技术,拓展“技”的运用
(一)数据建模预警。构建以公安、银行、运营商、第三方技术支持为主体的反诈技术实验室,多维度建立虚拟拨号电诈模型、境外涉诈人员挖掘模型,锁定涉诈网址域名1246条,提取涉诈手机应用软件1360个,日均拦阻本地点击访问1500次以上。96110反诈预警劝阻及人工智能预警系统运行以来,关键信息收集反馈准确率达90%以上,劝阻成功率76.97%。
(二)全域封控堵截。建立“公安+银行+运营商”打击处置涉诈“两卡”线索机制,制定存量卡清理、固网电话打击、虚拟拨号线索打击工作指引。在全市2297个电话卡网点、834个银行网点部署“两卡”管理与风险预警系统,收集新开卡数据33万余条,拦截风险人员办卡1400余人次。
(三)精准劝阻止付。建立“公安+银行+运营商”快停卡号止付保护机制,聚焦全市易受骗人群数据库,精准推广“传统+技术”劝阻模式,发动基层力量对“低、中、高、危”预警对象分类预警、贴身宣防、见面劝阻。2022年以来,全市共处置预警信息59.3万余条,精准预警55.6万余人次,止付涉案账户2.3万个,预警处置成功率95.7%,避免财产损失10.13亿元。
五、强化专项合力,推动“责”的落实
(一)内部资源聚合。制定“全警反诈”工作方案,全市公安机关“一把手”任组长,明确市公安局27个部门警种、8个县(市、区)公安(分)局、111个基层派出所三级打防任务。构建“刑侦主打、情指主令、技网主研、治安派出所主防”新型打防治理模式,落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警情首接止付责任,损失30万元以上案件,提级由市公安局会同案发地县公安局研判侦办。
(二)外部力量融合。制定考评细则,实行红黄牌通报、约谈警示及挂牌整治办法,2022年以来,对各地52个乡镇(街道)、26个基层派出所、21个行业部门单位、15个金融通信网点采取了通报批评、发函约谈、红黄牌警告和挂牌整治等措施。建立“无诈达州”宣防机制,根据市级部门业务特点、每月特殊节点下达宣防任务指标,宣防结果运用按照达州市创文管理办法执行,目前累计举办新闻发布、政策解读、专题报告、学习培训、线上直播、线下宣传等活动500余场次,覆盖受众100余万人次。建立警校联动机制,定期面向全市1300余所学校90余万名学生宣讲反诈公开课。建立“政府+监狱”狱地联动机制,对在押的3500余名罪犯特别是电诈类罪犯,开展现身说法警示教育,将宣防延伸到反诈终端。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公安局
2023年6月5日
(联系人:刑侦支队 唐嘉国 2115186 18081530028)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市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