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生动的剪纸课在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进行。以“非遗进校园·童心共传承”为主题的达州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传承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我剪的小粽子戴了一副眼镜。”“我的剪纸上有‘浓情端午’几个字。”剪纸课上,何老师耐心地指导孩子们折纸、描痕、剪纸……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拿起桌子上的工具也有模有样地操作了起来,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粽子很快就剪好了。何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很重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无论是美术课还是趣味课堂,都会组织孩子们参与剪纸,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的魅力。
剪纸课后,100余名孩子有序来到操场,将各式各样的粽子剪纸摆放在龙舟形状的地毯上。大家相互分享自己的剪纸作品,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四年级刘雨欣同学兴奋地说:“我太喜欢今天的活动了,希望以后可以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操场上,4项国家级和36项省级非遗项目展板吸引了不少孩子们的目光。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仔细观看展板上的内容和图片。达县灯影牛肉传统加工技艺、巴山背二歌、安仁板凳龙、三汇彩亭会……孩子们对这非遗遗颇感兴趣。“我最喜欢吃灯影牛肉了!”“爸爸妈妈带我看过安仁板凳龙,表演可精彩了!”“刘氏竹编好看,我也想学着编一编!”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通川区文化馆馆长僧希林告诉记者,此次非遗传承活动由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通川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达州市文化馆、通川区文化馆、达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通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旨在将非遗文化同传统节日有机结合,让非遗项目融入日常生活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撒了非遗的种子,必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