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公安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36号建议 办理情况(A)的函

发布日期: 2023-02-25 15:28:41
关于商请将江苏省镇江市看守所服刑人员佘启果押解至四川审查的函

达市公办议〔2022〕49号

达州市公安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36号建议

办理情况(A)的函

余梁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一线民警健康保障的建议》(第136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强化从优待警措施

通过建立完善帮扶制度,加强人才梯次培养,选树先进典型,打造警营文化等,努力营造从优待警、拴心留人的工作氛围,激励民警干事创业激情。

(一)完善帮扶制度。出台《达州市公安机关困难民警、职工、警务辅助人员互助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共达州市公安局委员会关于建立健全市局机关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达州市公安局机关党内慰问帮扶暂行办法》《达州市公安局慰问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将警察风险基金纳入财政预算,将捐款企业纳入警察协会荣誉理事单位,共建“金盾救助基金”,接纳民辅警捐款建立警营“互助金”制度,实施民警就医绿色通道,协调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加大安居工程、团聚工程实施力度,持续解决好外地籍民警住房问题。

(二)建立培养机制。编制《达州公安2021-2025年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未来5年公安工作中涉及的阵地、人员、装备、科技等系列子方案,实现以纲带目、压茬推进。争取市委组织部专项遴选、硕博人才引进、市县轮岗等5个方面支持,建立“两库两计划一清单”人才培养规划,持续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选树先进典型。建立“政工干部季度例会”制度,打表推进创先争优工作。今年以来,选树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四川省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达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市级优秀团干部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全市公安机关获得省部级表彰集体5个、个人17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50%、325%;获得公安系统外表彰集体26个、个人36人,较去年同期增长44%、125%。

(四)打造警营文化。开展清明诗歌诵读、主题观影、百名党员无偿献血、“疗休养活动”、瑜伽健身锻炼、妇女节等系列活动,举办“110”警察节风采展暨“三个最美”发布仪式,邀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参加,收到一致好评。

二、加强民警职业保障

为民警办公、后勤、出警提供物质保障,落实体检、休假制度,不断优化工作环境,保障民警安全执法执勤。

(一)抓好疫情防控。强化防护物资储备,建立落实防护物资按需保障机制,坚持落实好扫码测温、佩戴口罩、全面消毒等疫情防控要求,应接种率达100%,筑牢免疫屏障。

(二)保障职业健康。落实民辅警每年体检、年休假、探亲假、护理假等制度,全面深化派出所“五小”(小食堂、小浴室、小健身房、小阅览室、小洗衣房)、“五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香化)工程建设,为遂行任务民辅警购买人身意外保险,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开展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三)严守内部安全。常态开展水电气、消防、特种设备、库房等安全隐患排查“清零”,邀请市场监督部门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推动实行公务车辆集中管理,常态开展教育警示和安全培训,确保了车辆管理使用的绝对安全。

(四)突出实战保障。规划警用装备及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在执法执勤、安保维稳、侦查技术、打击电诈等方面,进一步强化警用装备实战化水平;推进执法执勤车辆更新,夯实用车保障基础;推进新型单警装备及防护防暴装备配备,有效保障实战需要。

三、保护民警心理健康

创新举措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始终保持队伍旺盛的斗志和持久的战斗力。

(一)抓系统设计。一是强谋划部署。市局党委专题研究心理健康工作,制发《全市公安机关心理健康服务七项措施》等系列文件,将心理体检作为从优待警重要举措,将心理素质纳入能力体检重要内容,将心理训练定为战训基地集训科目,常态开展“用心护警基层行”活动。二是强专业队伍。组建50人的心理服务小分队,聘任10名心理精神卫生专家为公安心理教官,联合达州监狱、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全市民警心理健康工作骨干培训班、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大队长培训班,不断提升专业队伍心理服务能力。三是强特色设计。在全省率先编发《公安心理健康服务自助手册》,依托达州公安微信公众号,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36次,点击量2万余人次,其中公安部“警苑心语”微信公众号推广2期。探索与市精神卫生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试点建立了民辅警心理危机干预绿色通道,形成达州公安心理服务新特色。

(二)主动关爱。一是“菜单式”服务。从全市公安民辅警随机抽选1440人开展心理服务需求网络调查,根据需求反馈,提供心理服务自选菜单,针对性开展网络讲座2期、心理团辅93次、个体咨询262人次,基层一线覆盖率达85%。其中,为集中隔离民警专门建立心理工作微信群,开通视频连线服务,及时开展心理测试和疏导。二是“主题式”服务。分类别开展主题活动,为民辅警提供量体裁衣式心理服务,组织监管民辅警举办压力与情绪管理视频讲座,组织“家有考生”民辅警开展考前压力释放专题辅导,组织案侦民警开展身心放松技术培训,组织辅警队伍开展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心理团辅活动等。三是“干预式”服务。对269名心理预警配枪民警开展心理测评,暂停持枪资格56人,取消持枪资格人数12人。对参与办理严重暴力案事件的法医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10场120人次。对有自杀倾向的20余名民警开展心理干预,并建立工作台账,一人一策持续关注。

(三)抓基础建设。一是建活动场所。建立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民警心理健康保护中心(室)和心理宣泄室、心理放松室,128个基层科所队结合实际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健身、减压功能区,使心理服务有专门场所。二是建服务专线。开通市公安局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心理服务预约热线,各地与辖区医院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完善心理热线电话台账,确保民(辅)警及其家属全天24小时获得心理支持。三是建舒心氛围。全市公安机关普遍建成“阅览室”“观影区”“民警展示墙”等放松功能区,广泛开展瑜伽健身、警营垂钓、春游登山、游园摄影等警营文化活动,大力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舒心氛围。

(四)抓制度完善。一是完善健康体检制度。把心理健康体检纳入民辅警年度体检必检项目,对配枪民警每年开展2次以上心理测评,对遭遇重大变故、罹患重大疾病或疑似精神障碍的民辅警24小时内开展心理评估,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由部门负责人对心理状况预警民警开展“谈心谈话”和“家访”活动。二是完善联系报告制度。明确教(指)导员作为心理工作联络员,每月向本级政工部门报告心理健康工作情况,建立民警辅警家庭情况和家属健康状况台账,至少每半年排查更新一次,并落实“六必访、六必谈、六必清”措施。今年来介绍送转医院治理心理疾病民辅警12人,持续关注患有重大疾病民辅警56人。三是完善信息保密制度。严格民警心理测评系统账号管理和管理员审批,落实专人管理心理健康档案,对民辅警心理测试、心理咨询严格保密,严格民辅警个人信息、健康档案复制、调研程序,保障民辅警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确保心理服务安全可靠。

四、实战练兵增强素质

通过强化实战练兵,加强民警警务实战技能、综合体能和武器使用训练,增强单兵能力素质,缓解民警工作压力,减少工作伤亡事故率。

(一)明确练兵重点。编制出台《全市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十四五”规划》等练兵文件14套,完善培训规章制度23条,分层级、分警种制定能力体检、考核指标、练兵项目86项,举办“基层所队长论坛”,开办周五学堂、公安大讲坛、市情形势讲座,提升全警履职能力。

(二)深化岗位练兵。组织公安民(辅)警开展随岗训练,每周训练时间不少于半天,侧重体能、技能和专业练兵。加强武器使用训练及考核,重点开展枪支性能检查、日常保养、操作规范、近距离快速射击等技能训练和武器使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基层一线民警每年实弹射击不少于50发,配枪民警不少于100发。编制《派出所工作手册》《社区民警工作手册》,积极组织社区民警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三)深化比武演练。以检验大练兵成效和提升民警履职能力为目标,针对基层实战部门,开展全覆盖红蓝对抗检查考核。针对有效应对处置有组织破坏性规模聚集事件和暴力恐怖袭击案事件,开展“防砍杀、防冲撞、防爆炸”最小作战单元现场处置合成演练。以实战需求为导向,结合全警实战大练兵举办警务技能比赛,着力提升基层一线民警的身体素质和实战本领,开展最小作战单元现场处置技能比武。

(四)建强教官队伍。通过个人申报、组织推荐、考察考核、公示聘用4个环节,选聘市级教官100名、所队小教官139名,推荐6名优秀教官参加省公安厅战训基地驻训,建成以市级教官为主导、所队教官为基础的“双百”教官队伍,创新开展民警+辅警实战单元练兵,确保实战练兵常态性、实战性、协作性。

五、调整优化勤务模式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基层自治工作,从空间上、时间上为基层民警减负,促进警务工作效能的提高。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推广“达州公安微户政”平台应用,设置 “一窗通办”窗口和24小时户政业务自助办理区,开通川渝黔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等户籍服务。

(二)优化派出所勤务。全市派出所数量从改革前的264缩减至126个,派出所民警数量由平均每所7人增加至10人,全市共建成社区警务室159个,驻村警务室137个,配备民警422人,建成校园警务室274个,配备流动人口协管员349人,物建矛盾纠纷信息员1225人,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警力配置“两个40%以上”。

(三)恢复治保会建设。市公安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全市村(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市2283个村全部建成治保会组织,共配备治保委员1.06万人,实现了全市治保委员全覆盖。

(四)推进基层自治工作。出台《达州市“231”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试点工作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群防群治工作打造“最强民力”工程实施方案通知》,通过社区民警组织统筹党员双报到、志愿者两个力量,夯实基层群众自治、矛盾风险化解、社会治安防控三个基础,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目前共发动基层组织8149个,发动基层干部3187人,发动群众18万余人次。

(五)建立多元化解模式。全市派出所紧紧依托“四川e治”平台、警综平台,在全市开展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登记及分流处置工作,有效提升公安机关对纠纷类警情的管事率和调解率。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公安局

2022年8月15日

(联系人:政治部 徐峰 3091004 18081530081)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3-2020 Dazhou of Sichu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