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242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廖小林委员:
你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展高质量制造业的建议》(第242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加快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力的建议
一是加快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2021年全市共成功创建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家,其中:四川迈科隆新材料、四川九鼎建工、宏隆肉类制品成功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正威新材料等12家企业通过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1家,新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市级创新平台8家,四川迈科隆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宣汉骅龙塑料、拓普节能等11户企业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今年,天宝锦湖电子、兆纪光电、红土地等3家企业已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初评;正原微玻纤成为
达州首家通过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初评企业;玖源新材料、中节能(达州)新材料等20余家企业正进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二是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创建,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搭建企业服务平台,加快形成以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市工业和园区促进中心和县(市、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2+9”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持续深化企业“双创”能力建设,建设“孵化+创投”“孵化器+商业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以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服务能力。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举办万达开首届科技成果推介会,推动万达开共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深化与四川大学战略合作,促成科技合作项目25项。
二、关于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聘请高水平的专业机构编制完成了《达州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同步编制了绿色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重点和培育路径。大力推动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麻纺服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成链集群,达钢搬迁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举办服装服饰产业推介大会、玄纤产品推介大会等一系列招商活动,聚力打造“巴山食荟”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上半年,电子信息(23.3%)、新材料(26.1%)产业实现较快增长。二是鼓励实施技术改造。以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为方向,鼓励企业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设备补助,共计对兆纪光电、航达钢铁异地搬迁等51个技术改造项目补助资金1741万元,2021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9.9%,增速居全省第10位。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对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出台了《达州市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市级财政直接按5%的比例给予资金奖补,最高可达200万元。
三、关于优化发展生态,提升区域吸引力的建议
一是紧扣“双碳”目标,发展绿色经济。编制《达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行动方案》《达州市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主动做好碳排放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衔接,积极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达州发电、海螺水泥等重点企业均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二是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了“两高一低”项目排查清理、技改项目节能审查专项监督和整改工作,强化在册“散乱污”企业日常监督管理,防止问题反弹。三是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培育,指导帮助企业完善提升绿色发展指标,组织园区、企业争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截止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15家,省级绿色园区2家。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经信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