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荣耀——达州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实录⑩:一位老炮兵的回忆

发布日期: 2022-12-14 14:16:00

  前言

  不忘历史,铭记英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曲荡气回肠的战斗歌曲,勾起了陈大国、粟国祥、杨玖贵等10位老兵的回忆,那是一个个发生在70多年前的故事,虽然时隔久远,但老兵仍然记忆犹新……

  习近平总书记说:“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达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携手中共达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以及各县(市、区)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策划推出专题报道“老兵荣耀——达州市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实录”,深入宣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家国无恙,老兵荣耀!

  李才合,男,1928年3月出生,达川区百节镇关坪村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1年在朝鲜战场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秋天入朝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返乡担任生产大队会计工作直至1982年离任,现在乡务农生活。

  毅勇赴朝作战历经艰难不言退

  李才合老先生时年已逾94岁,面容和蔼可亲,身体还算硬朗康健,他和儿子两个人一起生活在达川区百节关坪村的向家大院里,家中虽陈设陈旧,但客厅与院坝都收拾得整齐干净。采访时,老先生端正地坐在客厅的木沙发上,向我们叙述他赴朝参加战役的往事,因为没有牙齿,老先生吐字有些困难,但还是尽力清晰缓慢地表达,他的儿子李万清就坐在门旁静静陪同。

  李才合于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第三野战军26军76师226团炮兵营,1950年秋天随志愿军进入朝鲜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史上最艰苦的第二次战役,为反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彻底消灭其“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妄想,李才合所在的志愿军第九兵团26军与兵团所属20军和27军,在长津湖与美军王牌军展开了殊死较量。

  “当时朝鲜太冷啦,”李才合布满褶皱的手掌在耳廓上摩擦了几下,仿佛当时经历的寒冷还渗透在骨肉里,“我们好多战士都受不了,趴在地上脚和手都冻烂,皮和肉掉在外面,没法治只能割掉,那次损失了很多人。”提起长津湖战役,那严苛的自然条件与战友的伤亡情况在这位退伍老兵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长津湖战役中国十万志愿军在没有御寒装备的情况下与联合国军精锐部队对峙,在朝鲜崇山峻岭的冰洞雪窝中埋伏,等待进攻的机会。“但是我们发誓要把美国人打退。打了一个多月,最后美军都被打到海边了。”话至此,他平缓慈祥的声音透露出高兴的情绪。经过志愿军一系列的勇猛进攻和围追堵截,联合国军被打得溃不成军,1950年12月24日美第十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历时一个月艰苦卓绝的长津湖战役以志愿军的全面胜利画上了句号。据李才合回忆,当时由于战斗损失惨烈,他所在的26军失去了大部分战斗力,后由志愿军23军支援,再编入了由福建等省份赴朝的老兵,才得以恢复。

  经历过第二次战役后,李才合作为炮兵,经组织安排开始学习如何使用针对坦克的炮具,后因装备始终无法运至他所在的炮兵营暂缓了学习进程。在这期间由于学习刻苦深得领导重视,他被调到连部担任通讯员,不久又因业务过硬担任连队炮兵观测员。由于战斗勇猛、服从性强、政治觉悟高,1951年8月李才合经梁宝生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2年苏联援助志愿军的一批苏式反坦克炮运至朝鲜,李才合终于摸到了之前已经演练学习过无数遍的武器。“但后来我就回国了。”李才合不无遗憾地感慨道。

  战斗经历丰富军功赫赫显志气

  李才合老人经历了朝鲜战争第二次、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及尔后的防御作战,战斗经历不可谓不丰富,在这期间也发生过一些让老先生印象非常深刻的事件。

  那是朝鲜战争第四次战役期间,当时战斗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227团被美军包围在一个山洼地带,美军占领了四周高地,并且封锁了进入包围圈的公路,227团的处境岌岌可危。当时李才合所在的炮兵营及其他一共九个团的炮兵营被安排帮助227团突破封锁线的任务,他们从外围带着26军的炮兵装备将美军从高地打退,227团的战士才得以脱险。“我这里,”李才合指了指自己的左侧骨盆的位置,“还有这里,”他又指了指脚踝,“都被美军飞机扔的炮弹碎片打中了,嘿(很)痛。”那次战斗他的腿负了严重的炮弹伤,在卫生院他被割下伤口附近发炎的肉,但是他一直忍着没有打止痛针,只是让医生给他吃一些药片,就这样凭借意志力慢慢恢复。提到对这次行动的感受,李才合老人笑着说:“打仗嘛,就是你帮助我,我帮助你,今天我救你,明天你救我。”

  “我曾经还抓过一个俘虏,”讲到此处,老人家布满风霜的脸上出现了顽童一般的表情,两只眼睛在褶皱中被挤成两个亮晶晶的月牙,“那个时候我们为了消耗美军的弹药和物资,我们把空罐头盒往山下扔,美国人听到那罐头掉下山噼里啪啦的声音他们就朝罐头盒开枪,怪不怪?后来美国人的飞机就来了。”李才合讲道,当时他和战友为了躲避美军的炸弹,躲至山中的一个防空洞,不承想在这里遇见一个土耳其籍的敌军,他们立刻将其俘虏,“当时其他人俘虏敌人的时候都先喊‘hello’,我们四川人就说‘嘿’。我们就对他说‘嘿!缴枪不杀,youunderstand(你明白吗)?’就这么把他抓了的。”这时李才合的语气多了几分自豪与新奇的感觉,俘虏这位土耳其士兵是他在军中不可多得的有趣经历,“这个土耳其人他不吃我们煮的大米饭,只想吃饼干,我们连长后来发气(生气)了,跟我说‘你请回来的人你自己想办法解决!’我囊门(怎么)可能解决得了嘛。最后,这名俘虏被押往团部。”后来中美双方宣布停战后,互相交还俘虏,这位土耳其人也回到了联合国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在朝鲜战场上李才合老人全力战斗、英勇坚毅,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军功显著。

  光荣退伍还乡党员本色尽彰显

  1954年李才合申请还乡,1955年受组织批准,他终于回到了家人身边,那时他的儿子才刚满10岁。回到关坪村的李才合一直任生产大队会计一职,同时协助开展党建工作,发展了多名党员。他还多次参加区上、乡上组织的兴修水利、建设粮站及农田改造等中心工作,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公社的编外干部”。提到李才合回乡的工作,他的儿子李万清说道:“那时我们的日子真的太苦啦,父亲工作繁忙,村里干部又缺人手,他什么工作都要做。”谈到他当时对父亲参加抗美援朝战役的感受时,他说:“当时我太小了,没什么实感,就觉得活得很困难。”但是问到现在对父亲参军的感觉,这位一直陪着我们采访,脸上带着中国农民贯有的坚韧严肃表情的老人,也终于舒展了紧绷的嘴角,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好像还不太习惯微笑,“现在还是为父亲感到自豪的,他是战斗英雄。”

  李才合老人似乎因为耳背没有听到儿子的话,但是他也受儿子的笑容感染而开心,他说,“现在我们的日子还是过得好,希望以后越来越好。”

  结束语

  汲取英雄的力量

  为了援助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和捍卫中国的新生政权,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于是,一支英勇的队伍雄赳赳地跨过鸭绿江,在他乡写下了一首浩瀚长诗。

  《金刚川》《长津湖》《狙击手》……英雄的故事一次次被讲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应该代代相传。

  电影里的英雄并不遥远,“老兵荣耀——达州市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实录”以我市10位抗美援朝老兵为主线,从老兵们的战场回忆和各种物件佐证,来还原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

  老兵熟悉的方言、家乡当时的环境、战后回乡的情况……身边的真实最能打动人心。

  达州人听达州抗美援朝老兵讲述他们的过去,尽可能地切身体会老兵们在冰天雪地里前行的艰辛,感受炮火中锻造出的那股坚毅,由此深悟老兵精神,传承他们的忠诚、坚守、拼搏,在新时代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再次刻画中华民族的新时代形象。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3-2020 Dazhou of Sichu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