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荣耀——达州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实录①:血书明志 赴朝作战

发布日期: 2022-12-06 10:17:15

  前言

  不忘历史,铭记英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曲荡气回肠的战斗歌曲,勾起了陈大国、粟国祥、杨玖贵等10位老兵的回忆,那是一个个发生在70多年前的故事,虽然时隔久远,但老兵仍然记忆犹新……

  习近平总书记说:“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达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携手中共达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以及各县(市、区)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策划推出专题报道“老兵荣耀——达州市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实录”,深入宣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家国无恙,老兵荣耀!

  陈大国,男,1927年7月出生,宣汉县华景镇人,1933年10月随家人参加红军,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1935年11月,部队动员返乡,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并荣立三等功。

  我叫陈大国,出生于宣汉县华景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早年参加革命,被地主老财捉住乱刀砍死,二哥被国民党反动派捉住,身中五枪,当场牺牲,牺牲时才16岁。面对父亲和二哥的惨死,还有国民党反动派的斩草除根和赶尽杀绝,我与60岁的母亲胡先群、大哥陈大林、姐姐陈大志、大嫂刘氏一家五口,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红军。

  参加红军后,我多次乔装打扮,深入国民党反动派辖区侦察敌情,为部队提供可靠情报,受到首长表扬。还先后参加过峰城、通江、南江、巴中等战斗,走过草地。随着部队战斗越发激烈,减员厉害,后勤人员都被调配到一线战斗。政治部便动员像母亲一样的老弱病残和妇幼人员返乡或者就地转移到地方。为减轻部队负担,经商议,我们一家五口便返回家乡参加革命。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很多年轻人都踊跃报名参军。作为烈士家庭,我的父亲、哥哥都为革命战斗至生命的最后时刻,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到了。于是,我告别家人,咬破食指,写上血书,要求赴朝作战。1951年6月从宣汉县城起身,步行至万县,上轮船到武汉。住了一周,半晚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坐火车到东北,每人发一双鞋、一根毛巾、一个瓷盅、几斤压缩饼干,唱着《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

  当时四次战役刚结束,我被分配到20军58师173团当警卫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战役中,美国鬼子突然反扑,战斗十分惨烈,战士们两三天没有吃一点东西。我团接到上级命令,要将汉江上一座大桥炸掉,阻止敌军车辆前行。当时,部队离这个桥200多里,无路可走,而且要翻越几座大山。为了争取时间,部队不得不将重武器全部甩掉,只带步枪和手榴弹。战士们不顾疲劳,用绳子攀爬上山又用绳子掉下山,半夜三更终于到达汉江大桥头。我军用炸药把桥炸断,炸断过后天刚要亮,美国鬼子约两三百辆车就来了。敌军未发现桥已经炸断,以为还是好桥,把车开上桥,“轰”的一下车子全部都掉到那河里面,我们又使劲压着他们打,就把他们打乱了……敌人的尸首飘在水面上,血水染红了汉江。

  战斗后,敌人丢弃的车子排了100多里,大家俘获了大量战利品。饥饿难忍的战友们爬上军车,发现车子高处都是武器,有机枪、炮各种装备,其余都是穿的、吃的。那时看到大量的军衣、罐头等物品,战友们都兴奋不已。我立即就用挎饭的包,不停地装不停地装……装了满满一大包的牛肉罐头,当我把这些东西背回去给团长看时,团长看见这些稀罕物,高兴得不得了,立马让大家打开快吃。第一次尝到了美国的牛肉罐头,部队都欢呼雀跃,战斗情绪高涨。

  打到汉江以北时,部队又接到命令,要求死守一高地,就是用人堆也要守住。那时,我们和朝鲜部队一起并肩作战,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始终坚持心中的信念:拼死不下高地,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记得最深的是,我坚守的一个口子,敌人一发子弹过来,把我戴的帽子掀掉了,把头皮给划掉一块。每次看到这个伤疤就觉得无比庆幸,幸好没打到骨头上,如果再下去一点就可能当场就牺牲了。这次战斗打得很艰苦,我们装备差,又没有吃的,死伤巨大,我所在的团仅剩下了一个营,许多战友都将年轻的生命留在了那片土地上。战斗虽残酷,但我们依旧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五次战役下来,我评了个三等功。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3-2020 Dazhou of Sichu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