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纪念日特别报道②:在炮火中铸造钢铁意志

发布日期: 2022-11-15 10:07:15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7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顽强奋斗、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为铭记英雄历史,市委党史研究室、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部分抗美援朝老战士,回溯鲜为人知的生死瞬间,追忆难忘的战争岁月,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立下伟大功绩。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让我们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加快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汇聚磅礴力量。

生平简介:

曾繁荣,男,1932年7月生,开县人。1951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4月转业回乡。

踊跃参军 为国出征

我叫曾繁荣,出生于四川省开县(现重庆开州区)三汇口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5月朝鲜战争爆发,我和家乡的很多年轻人,响应政府号召,踊跃报名参军。1951年1月7日,我去开县报名,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个头很小,前四轮我因身高不够而被刷下来,但我没有气馁,第五次我踮起脚后跟,使身高达到标准,如愿参军,被编入二野11军33师97团1营3连任通信员。1952年3月,我们坐着闷罐车秘密前往朝鲜,到达新义州后就步行前进,因为要躲避敌人飞机轰炸,我们只能晚上急行军、白天宿营。晚上不能打电筒,只能趁黑前进,到达阳德后,特务发现了我们,指引飞机对我们狂轰滥炸,我们团的直属队伍牺牲了一批同志,我们急行军6天6夜,最后赶到“三八线”,接收60军的阵地。我们师的任务是在“三八线”构筑防线,阻止敌人反攻越过“三八线”,战斗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双方一直对峙到1953年7月,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

野菜充饥 坚守阵地

在朝鲜期间,我们打得很艰苦,我们三汇口乡一起出去了60余人,最后回来的只有十几个。有一次我们3连阵地被敌人包围,断炊绝粮,我们只能晚上趁黑爬到阵地后山上,挖野菜充饥,整整吃了一个多礼拜,并最终打退了敌人。我们连之所以没有被打垮,是因为我们有必胜的信念和不怕死的决心。

事实上打阵地防御战比打运动战更苦更难。敌人飞机和大炮经常不停地轰炸我们阵地,由于坑道不通风,不能烧菜做饭,炊事班只能在坑道外面的猫耳洞烧饭。我们连的炊事班长,在敌人飞机轰炸中牺牲了。每次看到战友牺牲,我们都很悲痛,同时也更激发我们打垮美国鬼子,为战友报仇的决心。

急中生智 传送口令

我是连通信员,负责收送口令和情报,每次战斗打响前都必须传递新口令。口令很重要,尤其是晚上,无法凭衣服颜色分清志愿军和南朝鲜军,只能靠口令区分。有一次我去送口令,阵地被敌人封住,白天晚上都送不出去,眼看战斗就要打响,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我钻进堆码工事的麻袋,用麻绳从里面把口扎住,接着就从山尖往山下滚。敌人朝我扫射,我听到枪声滚得更快,一路朝山下滚去两百多米,敌人没能打到我,我顺利地把口令送到了另一个阵地。这个方法后来在营里和团里推广,广泛使用。

1953年7月停战后,我们团在马桩岭一带驻防,守卫火车站、电厂和一座金矿,一直坚守到1954年秋季,才接到和另外两个师一起回国的命令。经过一天一夜辗转,我们回到安东(丹东),在祁家堡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

因为在抗美援朝中的表现,1953年3月5日,我在前线入党,9月5日转为正式党员。1964年4月转业回乡,先后担任万源县公安局大竹河派出所所长、万源县化工厂厂长、万源县饮料厂厂长、万源县锅罐厂主要负责人、万源县供销社工会主席,1992年退休。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3-2020 Dazhou of Sichu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