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达州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307号提案 办理情况(A)的函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9-20 09:54:09 字体: [ ]

梁军委员:

你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山地肉牛产业集群的建议》(第307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政府要按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引导产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达州市狠抓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产业已覆盖饲草、养殖、加工、屠宰、电商等,正逐步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全市建成肉牛加工企业12家、有机肥厂10家、牛肉制品品牌11个、牛文化展厅2个、牛类产品体验馆1个、电子商务平台2个、销售网点86个、特色主题文化餐厅20余家。同时,达州市积极争取肉牛产业发展项目,全市5个县(市、区)先后争取到“四川山地肉牛产业集群项目(1.2亿元)”“肉牛(羊)增量提质行动项目(2357万元)”“肉牛现代农业园区项目(2500万元)”等3个中省项目,总投资1.69亿元。市本级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县本级整合资金超3.5亿元用于肉牛产业发展。

二、关于大力推广自主培育的蜀宣花牛,推动本地特色的巴山牛培育的建议

我市饲养肉牛历史悠久,通过长期的自然与人工选择,形成了具有牛体型大、肉质好、抗病力强、适应性好等特点的优良地方良种—宣汉黄牛(巴山牛)。2012年,“蜀宣花牛”的成功培育,填补了我国黄河以南牛新品种培育的空白,为我市突破性发展草食牲畜提供了优良品种。近年来,达州市肉牛饲养量保持稳步增长,2021年,全市肉牛出栏34.1万头,牛肉产量4.38万吨,饲养量位居全省农区第一位。产业延伸链上现有天友、汉田农牧科技、佳肴食品、川汉子、汉玺食品等12家省市肉牛加工企业,建有3家商品化秸秆加工企业,有机肥厂10家,完善了产业链条。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宣汉黄牛(巴山牛)、蜀宣花牛为主的优势特色肉牛产业集群,为促进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支撑乡村产业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关于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并与养殖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建议

为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提升畜禽养殖生产水平,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全市已累计完成创建市级以上肉牛标准化示范场136个(其中部省级23个)、肉牛养殖合作社313个,带动了畜牧生产由传统的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方面转变。同时,我市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寄养”、“租养”、“订单”等养殖模式,构建农户、基地、企业“产销联结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我市养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关于建立专家服务站,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建议

达州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牛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强我市培育的新品种蜀宣花牛的保护与利用,宣汉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科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成立了省畜科院川东分院、在大成镇建立了专家大院,完善了专家常驻开展研究和推广机制,同时建立健全了“首席专家 县级科技特派员 乡镇技术专员 村社技术骨干”四级联动的科技服务体系,广泛推行良种繁育、人工冷配等关键技求,建成蜀宣花牛创新创业团队专家工作站1个,每年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200人次,培训养殖从业人员500人次,推广肉牛养殖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加工企业加强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开展肉牛食品加工技术研发,开发高端牛肉产品、冷鲜牛肉等,加快肉牛副产物利用的深度开发研发,把牛角、牛骨、牛皮等加工制造出新奇特优的生产生活用品、文旅纪念品、装饰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农业特别是畜牧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729

​(联系人:畜牧渔业科   黄襄渝 2320000  13982886838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3-2020 Dazhou of Sichu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