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委员:
你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我市农业品牌建设力度的建议》(第216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宣传引导”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企业、塑造大品牌”发展思路,聚焦粮油、畜禽、水产、茶果等主导产业,统筹推进农业品牌培育,形成“东汉醪糟”“灯影牛肉”“宝石湖大闸蟹”“百岛湖小龙虾”“渠县黄花”“安仁柚”等产品品牌495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4个(“巴山雀舌”茶叶、“绿升”橄榄油、“东汉”醪糟和“宕府王”黄花),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90个,培育四川省优质品牌农产品10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1个,四川省名牌产品32个,四川省著名商标29个。2020年8月达州市首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食荟”于注册成功,取得涵盖市场上所有产品共45个类别全部获得商标专有权,12月正式对外发布。
市委、市政府组建工作专班,高位推动重点抓、整合资源有效抓,先后召开专题调度会达30余次。相继出台《巴山食荟行动方案》《巴山食荟培育方案》《巴山食荟宣传方案》《巴山食荟农文旅融合发展方案》等多个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坚持市场导向,提升产品品质,注重科技支撑,创新品牌营销,迅速构建起“1+N+N”品牌体系,“巴山食荟”统领达州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集体亮剑,向着高竞争力、高性价比、高品牌溢价大步迈进。
二、关于“健全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建议
近年,我局严格落实追溯与“4挂钩”工作要求,一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三品一标”等品牌认定工作紧密挂钩起来。二是在推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各级优秀农产品品牌时,必须将生产经营主体及其产品实施追溯管理作为前置条件。三是在参加国家(省级、市级)主办的农业展会时,必须将生产经营主体及其产品实施追溯管理作为前置条件,并需确保在其产品包装上规范加贴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追溯二维码。截止目前,我市农产品生产主体入驻国家(省级)追溯平台家数达1220家,其中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及“巴山食荟”用标企业入驻率达100%,完成产品批次数95465批次,在国家(省级)追溯平台上上传机构工作开展情况17489次。充分利用追溯平台保障产品质量,实现行业自律。
三、关于“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加快品牌认证步伐”的建议
为加大对“巴山食荟”品牌保护,我局聘请奥飞律师事务所为“巴山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班法律顾问,在品牌运营、知识产权保护等加大保护力度,维护品牌公信力。积极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使用“巴山食荟”标识,目前授权主体达158家,结合每年开展的知识产权“五进”活动、知识产权宣传日以及培训学习等行动,通过政策引导、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加大品牌保护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同时在市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深化知识产权信息监测预警工作,长期监测我市重点商标品牌是否有被傍名牌抢注行为,维护商标持有人的权益。将“绿升”等驰名商标、“通川灯影牛肉”等地理标志多项重点商标品牌纳入川渝东北部毗邻区域知识产权重点产品名录库,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对涉及两地的高价值专利和高价值商标品牌实施联合保护。
四、关于“加大品牌推介宣传,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的建议
一是扎实抓好内宣工作。在达州广播电视台、400台公交车车载电视、11家电影院投放“巴山食荟”15秒视频广告;在河市机场、达州火车站进站口、出站通道、20个公交站台、40个路名牌、45个居民小区投放“巴山食荟”户外广告;在1263台出租车顶灯投放宣传标语。在全市7个县(市、区)辖区内高速公路投放“巴山食荟”户外广告达14幅。创办《巴山食荟快报》3期。二是加大品牌外宣力度。在四川卫视、达州至成都、重庆高速公路收费站500米处、成都双流机场等投放了“巴山食荟”视频广告及户外广告。三是持续宣传推介。组织专题推介会2场,组织参加茶博会、西洽会、西博会等展会3次,布置巴山食荟品鉴会4次。开展“巴山食荟”拍客大赛,收到作品多达524幅,华西都市报7个版面整刊报道。另外学习强国、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均有巴山食荟新闻报道。四是激励用标企业。出台巴山食荟用标主体激励政策,设立专项资金100万元,在使用标识、展示展销、品质认证等方面予以激励。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5月18日
(联系人: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科 王一芃 2392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