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十二五”期间渔业发展成就…………………………1
(一)渔业生产快速发展…………………...………………1
(二)特色渔业亮点纷呈……………………………………1
(三)惠渔措施落实到位…………………………………………1
(四)科技水平不断提高…………………………………………2
(五)渔政建设逐步加强…………………………………………2
二、“十三五”渔业发展优势、潜力与制约因素……………………2
(一)我市水产业发展的优势………………………………2
(二)产业发展潜力…………………………………………3
(三)“十三五”期间水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3
三、“十三五”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4
(一)指导思想………………………………………………4
(二)发展目标………………………………………………5
四、区域布局………………………………………………6
(一)生产主导区……………………………………………6
(二)优势特色区……………………………………………6
(三)功能拓展区……………………………………………7
(四)生态保护区…………………………………………8
五、重点工程…………………………………………8
(一)现代水产养殖工程……………………………………9
(二)渔业资源养护工程………....…....……………………9
(三)水产质量保障工程…………….........………………10
(四)渔业科技支撑工程……………..……………………11
(五)依法治渔提升工程……………..……………………11
(六)渔业资源保护工程……………..……………………11
六、保障措施……………........................……………………13
(一)加强组织领导……………......………...……………13
(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13
(三)强化法律制度保障……………..……….……………13
(四)强化渔政队伍建设……………..………………..……14
附件…………..............................…...........……………14
达州市现代水产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加快渔业经济发展,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促进渔民增收、水产业增效,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达州实际,制定《达州市现代水产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渔业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我市水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连续五年保持着快速、健康的增长势头,水产渔业不仅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丰富人民群众的餐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水产业累计投资2160万元,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0.72万亩,粮经复合稻田养鱼面积47.52万亩,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15万吨,居全省第七位;养殖面积1.14万公顷,居全省第八位;渔业经济总产值13.47亿元,居全省第十一位。休闲观赏渔业蓬勃发展,渔业收入0.55亿元。水产健康养殖稳步推进,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100%。(主要指标详见附表1)
(二)特色渔业亮点纷呈。全市名特优水产品占水产品总量29.9%。大鲵、大闸蟹、黄鳝、甲鱼、大口鲶、黄颡鱼等特色品种较快发展,市场占有率正逐步扩大。观赏鱼繁育年产量达到80万尾以上,产品主要销往重庆市。
(三)惠渔措施落实到位。五年累计发放燃油补贴668.8万元,全部打卡直补到渔民手中。启动渔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全市累计承保渔民3123人次、承保渔船1011艘。实施困难渔民以船为家上岸定居工程,解决困难户71户。
(四)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探索和创新,成功掌握了大鲵子二代驯养繁殖技术。节能减排、稻田综合种养、池塘高效增氧等新技术以及黄颡鱼、大口鲶、泥鳅、黄颡鱼、裸鲤等名优品种得到推广运用,科技为渔业示范户增产150余公斤。
(五)渔政建设逐步加强。渔业部门的职能不断强化,渔业管理能力、指挥调动能力、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建成渔政执法队伍8支,共73人,新增执法船(艇)3艘,执法用车8辆,水产品质量快速检测设备6套,渔政执法取证设备8套,渔政执法得到加强。
二、“十三五”渔业发展优势、潜力与制约因素
(一)我市水产业发展的优势
1.资源优势。全市现有水域总面积31.76万亩,宜养水面29.17万亩,实际利用17.1万亩,可利用空间大。特别是土溪口、固军水库、白岩滩、鲜家湾、寨子河等一大批大中型水库建成投产后,宜渔水面将大幅提升,资源优势更加凸显。
2.政策优势。2014年省政府出台了《加快现代水产业发展的通知》,大力支持水产业的发展,这对水产业的发展将起来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3.科教优势。市农科所拆所建院,将新设水产科研所,这将对我市实施科技兴渔战略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4.市场优势。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布局,我市将建成百万人口大市,在现有人口基础上将近增加一倍,市场缺口非常大。
(二)产业发展潜力
1.产量增长潜力大。2015年,我市养殖水面比全省平均亩产约低60公斤,通过实施鱼池标准化改造和新技术运用,全市可新增产量1.02万吨,稻(藕)田的综合种养全市可新增产量2.14万吨,全市水产品有3.16万吨以上的潜力可挖。
2.效益增长潜力好。通过调整结构,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打造知名品牌,使我市水产品平均每吨产值提高4000元,全市新增产值3.66亿元。通过实施休闲渔业、现代渔业物流等关联产业,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3.加工业发展潜力广。我市是水产品生产大市,但水产品加工目前还是空白,只要适度引进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水产加工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三)“十三五”期间水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渔业基础设施薄弱。较多鱼塘塘口老化,淤积严重;渔业装备水平总体不高,养殖形不成规模;渔业船舶总体偏老旧,安全性差,能耗高;渔政装备落后,执法设施设备不足。
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不高。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比例为85﹕0﹕15,二产业还处于停滞状态。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年产值过千万元的目前仍是空白。渔民组织化程度偏低,渔业专业化合作组织普遍规模偏小,实力不强,运作不够规范,影响力弱。
3.渔业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苗种亲本退化,良种覆盖率不高,苗种体系建设滞后。基层水产品质量检测设备和检测经费不足,水产品检疫检测体系不健全。渔政执法装备落后,队伍老化,渔政执法体系弱。市、县、乡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不完善,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
4.现代化的渔业生产体系尚未完整构建。一是现代渔机渔具及集约化养殖程度低,现代渔业启动缓慢。二是大多数养殖单位几乎没有完善“三项记录”,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突出。三是渔业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远程监控技术及物联网等先进信息管理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
5.渔业保障能力建设严重不足。目前,我市没有出台一条关于支持鼓励渔业发展的政策,财政也没有安排必要的项目奖补资金,相关金融机构也没有给出一条有利于渔业生产的保险政策,渔业政策保障严重不足。
三、“十三五”渔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健康养殖、合理捕捞、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转变养殖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拓展渔业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质量安全,保护资源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信息装备,促进科技兴渔,强化依法治鱼,加快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水产区域布局更趋合理,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生产方式更加现代,标准化健康养殖全面深入,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平较大提升,高效特色集约的水产养殖初步形成,渔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渔业保障更加有力,渔民生活更加殷实,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主要指标详见附表2、3、4、5)
1.水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水产品总产量12万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20公斤,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20.25万亩,产地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2.渔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渔业经济总产值20.69亿元、增加值8.41亿元;渔业一二三产的产值比达到80﹕1﹕19。渔业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进一步拓展。
3.渔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通过水产养殖带动加工、饲料、渔药、物流、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水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465元以上。
4.渔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渔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9%、成果转化率达到75%、水产良种化率达到95%;渔民培训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渔业节能减排、渔业污染排放控制得到加强。
5.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平显著提高。年均放流各类鱼苗苗种400万尾以上;国家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数量达到6个。
四、区域布局
根据各地资源现状,按照“主体功能突出、布局结构优化、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现代渔业的生产主导区、生态建设区、功能拓展区建设,形成“三带一区一基地”的格局。
(一)生产主导区
重点区域:达川区、大竹县、渠县。
建设要求: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以健康养殖为核心,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推进健康、生态渔业发展。
建设任务:打造池塘健康养殖带。产业主要分布在达川区的麻柳、亭子、赵家、金垭、双庙、大树、渡市、道让等乡镇;大竹县的庙坝、清水、乌木、石河、竹阳、石子、周家、竹北、石桥、清河;渠县的龙凤、中滩、丰乐、琅琊、城北、万寿、贵福、双土等乡镇,重点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健康养殖,主要养殖鲤鱼、鲫鱼、鮰鱼、大口鲶、黄颡鱼、泥鳅等品种,特色养殖泥鳅、黄颡鱼、大口鲶。到2017年,新改建健康养殖示范基地6000亩,产量达2500吨,总产值0.65亿元。到2020年,建成健康养殖示范基地7800亩,产量达4000吨,总产值1.04亿元。
(二)优势特色区
重点区域:万源市、宣汉县
建设要求:发展设施渔业,推广运用微流水、循环水养殖技术,实施无公害养殖,探索水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
建设任务:打造大巴山冷水鱼养殖带。产业主要分布在万源市的龙潭河下游、花萼、紫溪、白果、青花、茶垭、虹桥、永宁;宣汉县的百里峡、樊哙、土黄、黄金、毛坝等乡镇,重点发展冷水性和亚冷水性鱼类,特色养殖大鲵、虹鳟、金鳟、裂腹鱼、鲟鱼等品种。到2017年,新改建冷水鱼健康养殖场200亩,产量达100吨,总产值0.08亿元。到2020年,建成冷水鱼健康养殖场400亩,产量达200吨,总产值0.2亿元。
(三)功能拓展区
重点区域:境内高速公路沿线、城市周边、旅游区周边。
建设要求:围绕城市周边高速公路,依托现有水产养殖场、稻鱼综合种养区域、特色鱼苗繁育基地,发展集观光、休闲、文化科普、体验参与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渔业。
建设任务:
一是打造休闲渔业带。产业主要分布在境内高速公路沿线,建成一批公园式水产业养殖基地,形成以养鱼、钓鱼、品鱼、观鱼、购鱼为主要内容的都市休闲渔业、观光渔业和渔文化传播带,构成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美景。到2017年,新改扩建各类休闲渔业基地82个,基地面积4200亩,到2020年,新建成各类休闲渔业基地100个,基地面积6300亩。
二是建成川东小平原万亩稻(藕)田综合养殖区。产业主要分别在达川区麻柳镇、大树镇;开江县明月、普安、长田、回龙等乡镇实施稻田(藕田)养殖,辐射带动到宣汉县天生、君塘、明月、红岭、胡家等乡镇实施稻田养殖,主要养殖大闸蟹、泥鳅、甲鱼、鲫鱼、鲤鱼等品种,特色养殖泥鳅、鲫鱼。到2017年,新改建稻田(藕田)养殖区3万亩,产量达3000吨,总产值0.78亿元。到2020年,建成稻田(藕田)养殖区4万亩,产量达4200吨,总产值1.09亿元。
三是建设川东观赏鱼繁育基地。产业主要在市水产科技示范园,重点引进特色锦鲤、锦鲫等观赏鱼,特色繁育锦鲤。到2017年,繁育观赏鱼100万尾,总产值200万元。到2020年达到500万尾,总产值1000万元。
(四)生态保护区
重点区域:大竹河、龙滩河、百里峡、江口湖、巴河、渠江;中型以上水库;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
建设要求:实施生态增殖,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
建设任务:在重点区域内,年投放各类经济类鱼苗400万尾以上,建成通川区、达川区水生生物湿地保护区,具有饮用水源功能保护的水库全面取消肥水养殖,全面实施江河计划限量捕捞制度,全市年捕捞量控制在1.3万吨以下。
五、重点工程
(一)现代水产养殖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开展进排水系统、蓄水池、生态净化池等标准化建设,至2020年池塘标准化改造9400亩。推广设施渔业和工厂化养殖,运用循环水养殖、池塘底排污以及鱼菜共生技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增加效益。至2020年建立工厂化养殖场5家,重点建成大竹县南美白对虾基地,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基地,达川区宏达水产良种场基地。
——现代水产种业。加强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基地建设和改造升级,更新亲本,提高水产良种的生产和供应能力。至2020年宣汉、渠县新建两个省级良种场。开展优良水产品种育种,重点对大鲵、白甲、黄颡鱼、泥鳅、中华倒刺鲃、白缘鰑、大口鲶等进行规模化驯养繁育,形成苗种的批量生产。至2020年,年产出泥鳅苗20亿尾,白甲、大口鲶、黄颡鱼苗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白缘鰑亲本提纯复壮基本完成。
——渔业园区建设。结合各县水产产业实际,全市建设以特色养殖、休闲渔业为主导的产业示范区5个以上。至2020年,重点建设完成开江县、达川区规范化稻鱼养殖示范区;宣汉县宏欣源秦巴山区水产科技产业园;万源市特色冷水鱼养殖示范区;大竹县庙坝休闲渔业示范区;渠县大口鲶、黄颡鱼养殖示范区和万源市150亩现代渔业科技园。
(二)渔业资源养护工程
——资源保护。在州河、巴河、渠江、大竹河等天然水域实施“双控”制度(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的控制制度),严格江河捕捞许可,严格限额捕捞总量,重点发挥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和资源养护的作用。严格执行渔获物起捕标准和渔具网具使用标准,保护经济鱼类幼体及种质资源。加强对涉水建设项目管理,做好水生动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补偿与修复。
——保护区建设。积极开展天然水域水生物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在通川区、达川区共同建立水生生物湿地保护区1个,加快完成达川区、宣汉县、万源市、渠县3个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依托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建立大鲵、白甲、白缘鰑、本地鲫鱼等重要鱼类种质资源库。至2020年,达川区新建重要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基因库1个。
——人工增殖放流。持续开展渔业人工增殖放流,保护并恢复渔业资源。到2020年,增殖放流重要经济鱼类400万尾以上。
(三)水产质量保障工程
——健康养殖基地建设。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在养殖企业建立完善水产养殖“三项记录一项制度”,规范健康养殖行为,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至2020年,全市创水产健康养殖基地15家,力争发展无公害水产品基地5个,2至3个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
——水产品质量检测。水产品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管理,建立常态监督检测与专项整治结合质量监管机制,提高水产品质量。加快推进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硬件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快速检测水平。到2020年,实现每百吨养殖水产品抽检样品1个。积极探索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水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四)渔业科技支撑工程
——技术推广服务。加强市本级和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配备必要的实验场地,购买必要的仪器设备,配齐相关人员,筑牢水产技术推广基础。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示范和推广,增加示范和辐射面积。至2020年,主推5项以上无公害、标准化和节能节水等先进实用技术。
——渔业技术培训。加强渔民技术和技能培训,提高渔民养殖技术水平。建立渔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扶持机制,加快培养渔业高技能人才。
——渔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物联网技术,逐步推广“互联网+渔业”信息平台的运用,提升苗种繁育、病害防治、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养殖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建立各类型智慧渔业信息平台。鼓励和支持开展数字渔业示范。鼓励各地渔业龙头企业、流通企业、经济合作组织,搭建电子交易平台,促进水产品流通和销售,降低交易成本。至2020年建成网上交易平台1个,水产养殖病害远程诊断系统在重要渔业生产区域得到应用。
(五)依法治渔提升工程
——严格渔政执法。依法加强船网工具指标、渔船检验、渔船登记、捕捞许可、水产苗种、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行政许可管理,积极推进渔业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绝户网”、电毒炸鱼等各类非法捕捞行为。依法打击和取缔非法捕捞行为。着力整治船证不符、渔船安全隐患等问题。加强水产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加大违规用药查处力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依法查处污染渔业水域、破坏重要渔业水域生态功能等违法行为。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
——提高渔政执法能力。全面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强化渔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细化、量化渔政执法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建立渔业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按照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要求对执法具体环节和有关程序做出具体规定,堵塞执法漏洞。健全渔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健全渔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件通报、案件移送制度。
——加强渔政执法保障。落实渔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和考核,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防止和克服执法违法行为,惩治执法腐败现象。对妨碍渔政执法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阻碍渔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的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理。支持渔政执法机关依法公正行使职权。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善渔政执法装备条件,完善配备标准。强化高科技装备在渔政执法中的应用,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精准监管能力。积极开展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创建活动,打造渔政品牌形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渔业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加大扶持力度。渔业主管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为广大养殖企业(场、户)排忧解难,认真落实好中央及省支持现代渔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拟定实施意见和项目,使渔业生产在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市场供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
加大对现代渔业建设的财政支持,争取财政投入增幅不低于大农业投入的增幅水平。调动社会投入渔业的积极性,促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渔业投资格局。加大对渔业小额信贷的支持,丰富抵押质押方式,简化办事程序,增加对渔业生产经营者的信贷支持。将渔业保险纳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尽快建立稳定的渔业风险保障机制。健全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将渔业防灾减灾纳入国家自然灾害防治总体部署。促进渔业在税收和用水、用电、用地等全面享受农业相应优惠政策,将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推进。
(三)强化法律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渔业水域、滩涂规划和保护制度,切实保护重要渔业水域、滩涂的渔业功能,保障渔业发展空间。加快建立与物权法相适应的养殖水域滩涂占用补偿制度和捕捞许可管理制度,保护渔民合法权益。建立污染减量排放和达标排放制度,健全涉渔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加强水产养殖环节执法和水产品质量检测,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四)强化渔政队伍建设
加强渔业安全管理和监督,构建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持续开展渔业行政执法,依法打击各类电、炸、毒鱼及非法捕捞行为。加强渔业管理、执法等方面人才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积极开展渔业职业技能、渔业实用技术和渔民转产转业等多种形式培训,提高渔民掌握现代渔业生产技术能力。加快培育渔业高层次人才,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稳定和壮大渔业科技人才队伍,提高科技兴渔能力。加强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高渔业技术转化率。
附件:1. 达州市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2. 达州市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3. 达州市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年度指标计划表
4. 达州市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拟建项目表
5.达州市现代渔业“十三五”规划地图
附件1:
达州市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指标 | 2010年 | “十二五”计划目标 | 2015年 | “十二五”年均增/减幅(%) |
渔业产值(亿元) | 8.34 | 9.72 | 13.47 | 10.11% |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 7.45 | 9.15 | 9.15 | 4.20% |
其中:养殖产量(万吨) | 6.24 | 7.85 | 7.85 | 4.71% |
捕捞产量(万吨) | 1.22 | 1.30 | 1.30 | 1.29% |
加工量(万吨) | 无 | 无 | 无 |
|
农民渔业增收(元) | 200 | 350 | 365 | 12.78% |
捕捞机动渔船数(艘) | 1283 | 1200 | 1232 | -0.8% |
捕捞机动渔船功率数(千瓦) | 8415.6 | 7500 | 7287.43 | -2.68% |
养殖产品药残抽检合格率(%) | 100 |
| 100 |
|
附件2:
达州市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类别 | 指标 | 2015年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产 业 发 展 | 渔业总产值(亿元) 渔业三产比例 水产品产量(万吨) 其中:养殖水产品(万吨) 养殖面积(万公顷) 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公斤) 水产品加工量(吨) 渔船数量(艘) 农民渔业增收(元) 渔民专业合作组织数
| 13.47 85:0:15 9.15 7.85 1.14 17 无 1550 365 26 | 20.69 80:1:19 12 10.72 1.14 20 200 1450 465 35 | 8.5
5.6 6.2 -- 3.3
1.3 4.96 6.12 |
渔 业 科 技 | 科技贡献率 成果转化率 良种化率 信息化率 | 42 60 80 65 | 50 75 95 90 | 3.7 4.4 3.5 6.1 |
社 会 事 业 | 增殖放流苗种数(万尾) 参加保险渔民数量
培训渔民数量(人) 国家级保护区数量 | 374.55 64(不含 渠县达川) 1300 5 | 450 150
2000 6 | 4 26.9
10.8 2 |
行 业 管 理 | 捕捞渔船总数(艏) 捕捞渔船功率数(千瓦) 县级水域滩涂规划出台率(%) 养殖证发放率(%) 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重大违法渔业案件数
| 1232 7287.43 100
100 1 1 0 | 1160 6880 100
100 0 0 0 | -1.2 -1.1 0
0 0 0 0 |
附件3: 达州市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年度指标计划表 | ||||||||||
年份 项目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
建设规模 | 产值(万元) | 建设规模 | 产值(万元) | 建设规模 | 产值(万元) | 建设规模 | 产值(万元) | 建设规模 | 产值(万元) | |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 9.33 | 141400 | 9.86 | 162000 | 10.52 | 175800 | 11.24 | 190700 | 12.01 | 206900 |
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公斤) | 17 | 17.5 | 18.1 | 18.7 | 20 | |||||
新建健康养殖场(亩) | 1800 | 952 | 2150 | 997 | 2620 | 1093 | 2880 | 1149 | 3650 | 1436 |
新建稻鱼综合种养基地(亩) | 1400 | 282 | 1950 | 404 | 2450 | 517 | 2100 | 572 | 2500 | 703 |
新建冷水鱼养殖场(亩) | 60 | 298 | 80 | 308 | 80 | 250 | 80 | 95 | 100 | 130 |
投放优质特色苗种(吨) | 1010 | 3030 | 1150 | 3450 | 1313 | 3939 | 1492 | 4476 | 1670 | 5010 |
新建休闲渔业基地(亩) | 830 | 700 | 870 | 700 | 1010 | 815 | 1280 | 1135 | 1510 | 1445 |
繁育特色苗种(万尾) | 1880 | 170 | 3253 | 320 | 6555 | 660 | 8160 | 830 | 11015 | 1130 |
附件4:
达州市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拟建项目表 | |||||||||||||||||||
县别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 建设性质 | 项目总投资(亿元) | “十三五”规划投资(亿元) | 投资分年度安排计划(亿元) | ||||||||||||
小计 | 中央 | 省 | 地方 | 小计 | 中央 | 省 | 地方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
通川区 | 博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磐石镇渡口村 | 生态农业观光占地8000亩:建鱼池800亩 | 新建 | 1.2 | 0.7 | 0.3 | 0.2 | 1.2 | 0.7 | 0.3 | 0.2 | 0.3 | 0.3 | 0.3 | 0.2 | 0.1 | ||
龙马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 安云乡落花村 | 鱼池扩建300亩 | 扩建 | 0.05 | 0.03 | 0.01 | 0.01 | 0.05 | 0.03 | 0.01 | 0.01 | 0.03 | 0.01 | 0.01 | |||||
达川区 | 达县亮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 亭子镇 | 青虾养殖500亩(已建120亩),休闲渔业200亩虾池300亩。 | 扩建 | 0.1 | 0.1 | 0.1 | 0.1 | 0.05 | 0.03 | 0.02 | ||||||||
巴河鱼类基因库 | 亭子镇 | 新建标准池塘70亩,购买本地特色鱼种 | 拟建 | 0.05 | 0.05 | 0.05 | 0.05 | 0.02 | 0.02 | 0.01 | |||||||||
宣汉县 | 宣汉县水产良种场 | 南坝 | 征地120亩,建各类鱼池90亩,配套设备。 | 新建 | 0.15 | 0.15 | 0.15 | 0.15 | 0.15 | ||||||||||
国家级四川百里峡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 百里峡 | 改扩建大鲵救护场、大鲵观测站,新建增殖放流站,购置仪器设备等。 | 续建 | 0.15 | 0.15 | 0.15 | 0.15 | 0.15 | |||||||||||
宣汉县 | 宏欣源秦巴山区水产科技产业园 (宣汉县重点水产健康养殖基地) | 毛坝镇 | 水产养殖基地和渔文化科普教育及休闲渔业基地,150亩 | 新建 | 0.29 | 0.20 | 0.05 | 0.04 | 0.29 | 0.20 | 0.05 | 0.04 | 0.20 | 0.09 | |||||
宣汉县水产养殖基地建设 | 东乡、君塘、红岭、明月、七里等 | 建健康养殖基地6个,养殖规模达到500亩 | 改建 | 0.12 | 0.12 | 0.12 | 0.12 | 0.12 | |||||||||||
宣汉县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 樊哙镇、毛坝镇 | 征地10亩,建大鲵、岩原鲤等繁育场、放流站。 | 扩建 | 0.1 | 0.1 | 0.1 | 0.1 | 0.1 | |||||||||||
宣汉县渔业码头 | 东乡镇 | 征地10亩,建长1000m能停泊500艘渔业船舶的专业渔业码头 | 新建 | 0.1 | 0.1 | 0.1 | 0.1 | 0.1 | |||||||||||
开江县 | 开江宏泰大闸蟹养殖场 | 开江县新街社区 | 标准池塘建设500亩 | 扩建 | 0.05 | 0.03 | 0.01 | 0.01 | 0.05 | 0.03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
开江县眷虹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红花山观光园 | 开江县普安镇水口庙村 | 名优特新,休闲观光,新农村建设,共占地3000亩 | 扩建 | 1.49 | 0.75 | 0.37 | 0.37 | 1.49 | 0.75 | 0.37 | 0.37 | 0.30 | 0.30 | 0.30 | 0.30 | 0.29 | |||
万源市 | 万源市顺旺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 | 花萼乡、梨树乡等 | 引水渠及养殖厂房新建、扩建 | 扩建 | 0.17 | 0.11 | 0.03 | 0.03 | 0.17 | 0.11 | 0.03 | 0.03 | 0.05 | 0.03 | 0.03 | 0.03 | 0.03 | ||
万源市 | 晋亿水产养殖示范基地 | 竹峪镇、虹桥乡等 | 养殖场新建 | 新建 | 0.06 | 0.03 | 0.01 | 0.02 | 0.06 | 0.03 | 0.01 | 0.02 | 0.02 | 0.01 | 0.01 | 0.02 | |||
大竹县 | 团头鲂良种场 | 乌木镇 | 建鱼池165亩;建产卵、孵化车间、检验化验室等配套设施 | 拟建 |
|
0.05 |
|
|
|
0.05 |
|
|
|
|
0.05 | ||||
园林式休闲渔业基地 | 庙坝镇 | 建休闲设施齐全的园林800亩,其中标准化鱼池220亩 | 在建 | 0.15 | 0.1 | 0.05 | 0.15 | 0.1 | 0.05 | 0.03 | 0.03 | 0.05 | 0.03 | 0.01 | |||||
生态渔业基地 | 川主乡、竹北乡 | 生态立体种养,占地总面积1400亩,其中鱼池430亩 | 扩建 | 0.3 | 0.23 | 0.07 | 0.3 | 0.23 | 0.07 | 0.06 | 0.07 | 0.07 | 0.07 | 0.03 | |||||
休闲渔业基地 | 东柳乡 | 以养为主的休闲渔业基地220亩,其中鱼池120亩 | 扩建 | 0.05 | 0.04 | 0.01 | 0.05 | 0.04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0.01 | |||||
稻(藕)鳅养殖 | 乌木镇 | 连片发展3000亩,建成稻(藕)鳅养殖区,形成泥鳅、黄鳝、莲藕等水生动、植物产品产出基地。 | 扩建 | 0.3 | 0.1 | 0.1 | 0.1 | 0.3 | 0.1 | 0.1 | 0.1 | 0.06 | 0.06 | 0.06 | 0.06 | 0.06 | |||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 黄滩河、东河、东柳河等 | 征地20亩,建岩原鲤、中华倒刺鲃等繁育场1个、3个观测保护站、3个放流站。 | 拟建 | 0.2 | 0.2 | 0.2 | 0.2 | 0.03 | 0.05 | 0.05 | 0.05 | 0.02 | |||||||
渠县 | 新建渠县水产良种场 | 李渡乡 | 年生产5000万尾名优鱼 | 新建 | 0.1 | 0.07 | 0.02 | 0.01 | 0.1 | 0.07 | 0.02 | 0.01 | 0.07 | 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