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湖因石莲花水库而得名,位于达州主城区西北角,湖区库容量1033万立方米。由于前期缺乏规划和管理,湖区湿地生态日趋恶化,自然景观日趋破败。2017年开始达州市按照“生态功能恢复→生态价值转换”思路,大力实施湖区湿地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先后投资近26亿元完成建设打造公园面积2.9平方公里,栽种植物1200余种,建设绿地181万平方米。目前,湖区绿化覆盖率已达98%,形成了覆盖全域的四季景观;湖水水质保持在III类以上,常年鱼鸟成群,日均接待游客量5000人左右,实现了城郊荒湖向市民花园的美丽蝶变,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
水:由“浊”变“清”。通过重构排水体系抓“净水”,采取“协商收购依法整治”模式,强力拆除了水域周边200—500米范围内的农家乐、农房、饭馆等758家共计22万余㎡,取缔湖区经营性机动船和小游船162只。新建截水沟渠18公里、管道800余米、截污管道约5公里,标准化厕所和污水直接处理配套设施10座,消除了水体污染隐患。通过综合修复治理抓“活水”,采取截污、活水、生态驳岸修复、植物生态修复等方式实施综合治理,引入周边水库活水注入莲花湖区,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打造生态浮岛形成小型生态系统,吸收、吸附和降解深水区氮、磷和有机物,解决深水区水质净化问题;采取局部小型化污水处理,提升浅滩边界地带水质,确保了湖区水质整体由污变清、稳步提升。
岛:由“荒”变“园”。构建水陆交通抓“通行”,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借势梳理汇水廊道、改造河流廊道、扩展生态廊道,修建索桥、玻璃桥等多类别桥梁9座,将湖区原来隔离的各个岛屿进行生动串联,架起极具特色的水上通道。依托湖岸线建设游步道23公里和园区车行道路5公里,做到水陆道路和谐搭配、互为补充。分片布景抓“游玩”,规划打造生态湿地、婚庆园、亲子乐园、文化公园等7大功能分区,穿插设置休闲廊架21处;分片布局红枫、粉黛乱子草、樱花、玫瑰等多种类植物观赏区,形成春赏桃花、夏沐林海、秋观红叶、冬享阳光的四季不同景色;打造以莲花形态为布局,集“声、光、水、火、雾、影”景于一体的5D全息水舞光影秀,生动展示达州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人文面貌等,让市民流连忘返。
管:由“乱”变“治”。出台《达州市莲花湖湿地保护条例》,为保护莲花湖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功能提供法律依据。按照市级统一规划管理、辖区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模式,高效推进湿地公园资源保护与日常管理。由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做好湿地公园周边居民管理服务;坚持景区管理委员会、市政管理、城市管理等多部门和企业方联席会议制度,长效做好景区动态管护;聘请专业化清扫保洁机构,并由企业方成立专门管理部门,坚持公司化运行,有序做好游客服务、环境质量维护等日常工作,实现了湿地公园管理常维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