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4日至2020年10月28日,由市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四川文理学院和数字化改造专家共同参与,组成调研组,深入8个县市区36家规上企业,开展了“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编制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调研专题活动。

此次调研的企业中既有丽天牧业有限公司、民生渔业有限公司、蜀韵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也有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瓮福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等工业企业,还有达州源美冷链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青联众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宣汉宏帆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商贸服务企业。通过到企业生产线,看企业数控室,与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座谈等真正沉到一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存在的困难。在调研中,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陈健指出,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特别是2020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经济爆发出强大的活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企业一定要积极转变思维,主动拥抱数字经济时代,运用好数字技术成果,强化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便捷管理流程,达到提能增效的目的。

在调研座谈中,四川国沃希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雍尚容谈到:大数据对农业的影响覆盖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对传统农业发展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国沃希隆作为一家集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农业种植智能化、自动化,搭建大米包装扫码溯源平台,使消费者可以“码”上知道大米产地、农药使用、产品质量等信息,实现大米质量安全溯源,解决消费信任问题。
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商月红谈到:宣汉正原微玻纤公司作为玻璃纤维新材料制作企业,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已建立以工程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也尝试从全制动化生产线、生产设备数字化监测以及后台管理数据平台等方面转型,此次调研专家组给我们带来了数字技术应用新思路、新指导,给我们的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
大竹县数字经济产业园负责人谷方勇谈道:作为大竹县第一个以数字经济命名的产业园区,通过实施“企业上云赋能工程、智能制造升级工程、数字农业示范工程、线上线下融合工程”四大工程,实现园区入驻企业208户,年总产值8亿元,解决就业1200人,利税2000万元。数字经济将是我们全面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引擎。

此次调研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数字经济发展要求,贯彻落实“问计于民”编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工作,下一步市大数据局将认真总结,梳理调研成果,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加快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为达州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数字经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