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大竹县始终将农民工稳就业促发展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战略,创新工作机制,突破瓶颈制约,助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
一是打造就业平台,拓宽渠道。线上整合资源,通过大竹电视台、大竹发布等线上平台发布招聘信息18期,推送全县429家企业用工信息,提供就业岗位58051个,运用电信、移动和微信朋友圈推送就业信息350万条,拓宽劳务信息传递渠道;线下搭建平台,围绕大竹县“1245”战略部署,引进361°、香港天宝、OPPO等企业126家,长期提供用工岗位,帮助20867名农民工解决就业难题。
二是打造培训平台,提质增效。创新采取“县内+县外”培训模式,围绕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培训重点开设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目前,通过广东农民工服务站开展适岗职业技能培训60班次837人,大竹县内开展返乡创业培训700人,劳务品牌培训2500人。培养致富带头人218名,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实体217个,产值达9000万元。
三是打造创业平台,带动就业。投资200万元,建成电子商务集聚区、东柳醪糟等16个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600㎡,免费供农民工创业使用。建成省级创新创业园区2个、市级创新创业园区6个,免费或低成本供农民工创业使用。建成标准化厂房30万㎡,对农民工返创入驻减免3年租金。用更好的发展前景让返创农民工把根扎牢扎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已回引农民工308人,带动就业3000余人。
四是打造服务平台,暖心升级。在全县31个乡镇(街道)设立农民工之家,打造村级服务站点235个,开展创新农民工精准服务机制示范项目,构建起县乡村一体化、全覆盖的农民工服务新格局。在广东、北京、重庆等地分设农民工流动党员党组织和农民工服务工作站16个,引导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聘请23名创业导师,对优秀农民工进行“1对1”跟踪指导;聘请8名专业律师组建法律顾问团,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创新实行县级领导+乡镇+村社区+农服中心共同联系帮扶返乡创业农民工机制,帮助解决农民工就业创业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