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莲湖校区毗邻莲花湖,2004年学生正式入驻,现有校区面积近700亩,学生约1万人。在中央、省、市环保督察期间,该校区被查出存在排污不达标现象。9月11日,在达州市环境保护局负责人的带领下,包括达州网在内的多家新闻媒体来到该校区检查问题整改情况。
据了解,四川文理学院在莲湖校区工程动工之前便委托了具有专业资质的环评单位进行了评估,并形成了报告先后递交到达州市环保局和四川省环保厅进行审批。而在修建过程中,每栋建筑周边均修建了液氧化粪池,以及实行雨污分流。
据该校基建负责人介绍,四川文理学院莲湖校区自搬迁以来,一直得到了达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17年8月1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郭亨孝还亲自率领相关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到该校区查看排污情况,同时该校党委书记王成瑞、校长刁永锋也就如何解决污水直排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制定了方案。
这位负责人表示,近期,该校分管副校长徐晓宗又多次召集国资、基建、计财、审计、后勤等职能部门对方案进行论证,研究如何解决污水直排问题。
从现场了解到,四川文理学院莲湖校区目前在全校设有三个污水排放点,并分别建设三座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均已进入混凝土浇注期。据该校设备处负责人介绍,这三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分别为处理规模50m3/d和处理规模200m3/d,并且均属于四川省环保厅推荐17项乡镇污水处理使用先进技术产品。
这位负责人表示,该校采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基础上通过明晰预脱硝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功能定位,优化污泥回流系统和硝化液回流系统的布局结构,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势充分结合,在降低化学需氧量的同时强化脱氨除磷的效果。在缺氧条件下预脱硝区充分去除入流污水和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和氧气,保证厌氧区的严格厌氧环境,使得聚磷菌在厌氧区中释放磷的效率大大提高,确保在好氧池的吸磷效率相应得到了充分提升,通过将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强化反应器脱氨能力,进一步实现贝斯一体化设备对氮、磷的高效去除能力。
这位负责人最后表示,该校采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流程是生活污水首先经管道汇集至格栅渠去除较大悬浮物后自流到调节池进行均值均量处理,然后由池内提升泵提升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内,依次经过预脱硝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的生化处理后经沉淀区实行泥水分离,沉淀出水最终通过排放渠紫外消毒后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