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管危险化学品,实现危化领域零案件、零事故。一是构建管理网络,落实管理力量。全市所有剧毒化学品单位均安装了管理信息系统,每月对剧毒化学品单位进行治安检查,及时发现整改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共组织重点地区专项整治行动6次,出动警力900余人次,发现整改各类安全隐患470余处。二是加强备案管理,防止漏管失控。对化学化工和自来水企业等可能使用剧毒化学品的企业开展拉网式检查,通过备案,摸清剧毒化学品企业基本情况,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三是完善硬件设施,提高防范能力。全市剧毒物品单位的储存仓库均安装了报警装置和视频监控装置,有5家安装了防泄漏装置,并通过属地公安机关检查验收。四是强化路面管控力度。严厉查处车辆无证无资质运输剧毒化学品、违反限行规定、超载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近5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因剧毒化学品、放射源运输道路交通事故而危害环境安全的事故案件。
二、严管机动车排气,最大限度减少空气污染。一是严把新车上牌关。对新申领牌照的机动车,严格对照国家机动车管理目录,未经许可的机动车一律不予发证上牌。二是严把车辆定期检验关。联合市环保局、机动车检测站,大力推进机动车环境检验机构建设。将车辆尾气排放检测作为车辆年检的前置条件,对尾气排放检测不达标的车辆,不律不予年检合格。目前,通川、大竹、开江、渠县、万源已基本建成简易工况法检测线。三是严把淘汰注销关。2013年以来,全市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7522车辆,按每年省上下达的指标任务,全市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注销率达100%。
三、严管机动车鸣笛,全力减少城区噪音污染。一是完善标志。在城区出入口、重点路口、居民小区周边等新增“禁鸣”标志13块。二是加强整治。今年以来,开展集中整治8次,查处该类交通违法行为1100余起。三是加强教育。借助新闻媒体,加强“禁鸣”相关法律法规宣传,适时曝光乱鸣喇叭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提高驾驶人文明交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