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碧水青山蓝天净土达州市全力推进“环境治理攻坚年”行动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8-04-18 00:00:00
字体:
[
大
中
小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以来,达州以迎接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为契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好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全面打响水、空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当前,达州市正以非常之力、非常举措推进“环境治理攻坚年”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守护碧水青山蓝天净土,努力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攻坚目标】
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55.4微克/立方米
主要河流消除劣Ⅴ类水体
2017年大气、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交卷”。去年,达州市主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83.6%,同比上升9.0%,PM2.5平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稳中向好,4个国家考核断面(团堡岭、车家河、舵石盘、大蹬沟)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3%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
“达州生态环境虽然总体向好,但碧水、蓝天、净土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今年,市委提出要重点开展‘环境污染攻坚年’活动,重点是狠抓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主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既解决好全市大气、水、土壤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也严管重罚重点排污企业。市委、市政府已经在垃圾焚烧厂搬迁、殡仪馆搬迁、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还需要大家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下大力气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改善达州的空气质量,让达州更加宜居。”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达州市市委书记包惠在3月6日举办的达州市县处级领导干部轮训班上强调。
“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大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去年以来,集中开展了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百日攻坚”和“ 年度攻坚”,达钢“白烟”等环境问题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多年污染中心城区的火车东站货场彻底关闭搬迁,主城区环卫市场化清扫保洁、建筑工地扬尘和黑臭水体治理等成效显著,为有效巩固治理成果,持续推进环境改善,今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大力开展“环境治理攻坚年活动”,该活动既是落实中央省委部署和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大家务必提升认识、真抓落实,切实推动环境治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我市拟在达州主流媒体设置‘环保曝光台’‘环保公开检讨’等固定栏目,建立‘媒体常态监督、部门高效运转、群众主动参与、强化追责问责’的环保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幸福美丽达州建设”达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郭亨孝在4月10日召开的全市落实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暨“环境治理攻坚年”推进大会上指出。
今年达州市环境治理攻坚目标已经明确。大气环境方面: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率78%,PM2.5平均浓度确保目标不高于55.4微克/立方米。水环境方面:确保团堡岭、车家河、舵石盘、大蹬沟四个国家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100%,市级河长监测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8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河流消除Ⅴ类水体。
【攻坚任务】
加快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突出抓好工业、扬尘、养殖、燃煤等污染治理
据了解,自去年底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四川反馈督察情况以来,达州市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386件,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317件,整改率82%;省环保督察发现并移交问题493个,已完成整改436个,完成率88%。
“今年内要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整改任务19项,主要集中在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环保基础设施等方面。同时,完成整改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信访件53件(还剩44件未完成);完成省环保督察反馈移交问题34个(剩20个)。对于需要整改落实的问题,我们将和相关部门一起,加快落实整改到位。”达州市环保局局长刘涛说。
与此同时,工业污染防治、扬尘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燃煤、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和时令性大气污染管控是今年环境治理攻坚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在抓好扬尘污染防治上,将逗硬落实建筑工地“六必须、六不准、六个100%”刚性要求,加快主城区破损路面修复、道路黑化等,且优化调整和新建主城区入口停车场,严禁脏车入城。
在环保基础建设方面,今年我市中心城区完成狮子河、万家河、吴家沟等流域污水整治和主城区149公里污水管网建设任务;完成重点流域28个乡镇和非重点流域20个大镇的污水处理建设任务;加快实施开江、宣汉、渠县、大竹、万源等县(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加快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迁建和宣汉、开江、渠县、大竹的生活焚烧发电项目。 在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方面,今年达州市将加快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环境网格化监管运行保障机制,升级改造扬尘智能管控系统,建设移动执法监管平台、购置环境监控无人飞机和无人监测船,引入遥感、激光、雷达等监测新技术,购置车载和便携式等先进环境监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