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江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路径,利用中央环保督察,迅速掀起“环保风暴”,全面打响“三大战役”,纵深推进“五治工程”,一批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得到集中整治。“绿化全川开江行动”扎实推进,新增林地面积7300余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2%。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工作全面落实,主要河流国控出境断面水质达Ⅲ类以上标准,城乡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明月湖—新宁河”河湖连通工程全面完成,人民群众近水、亲水、乐水再添一个好去处,构建了人水和谐新生态!
坚持“生态立县” 厚植绿色优势
强化绿色实践,建设美丽开江。坚持生态优先,就是保障永续发展。县委书记罗建多次强调,要以深入开展“环境治理攻坚年”活动为抓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是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把绿色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全面落实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成立乡镇环保工作站,开展县级环保督察,不断完善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环保监管机制。二是全域实施“绿化开江”行动。高标准编制城乡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深入实施“三林共建”,纵深推进“六大造林增绿工程”,扎实开展绿色示范创建,开工建设宝石湖—明月湖—宝塔坝“国家湿地公园”、峨城山竹海公园和马号大梁森林康养中心,大手笔规划建成县城南北环线“城市绿环”,串联起绿色出行的交通网络,确保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3%,积极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三是纵深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完善区域联防共治工作机制,持续打响“三大战役”,深入推进“五治工程”;全面深化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工作,铁腕整治企业、城镇生活、畜禽养殖和农村面源污染;大力推进城市自来水厂扩能、县垃圾填埋场渗漏液处理升级扩能、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分类处理厂和餐厨垃圾综合利用等项目;全面完成蕉溪河、澄清河黑臭水体治理,确保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进一步畅通环保信访渠道,扎实开展环保案件“回头看”,努力让开江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生活更美好。
加强生态建设,厚植绿色优势。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建平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环境治理攻坚年”活动,坚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一是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引进节能环保绿色产业,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供应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推进水、电、土地等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完善能源消费价格调控机制,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建立绿色发展考核机制,积极倡导绿色、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守护绿色的浓厚社会氛围。二是全面加强环境保护。持续巩固中央环保督察成果,常态落实河长制,加快推进第二水源地开辟工作,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全力攻坚“三大战役”,深化“五治”行动,重拳整治环保违法行为,推动餐厨垃圾、废旧物品、医疗废弃物集中规范处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巩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全年优良空气天数达标率85%以上;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四个不批”“三个严格”,全面落实“三同时”制度,严把项目环评关;着力补齐环卫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城市自来水厂扩能、乡镇垃圾压缩中转站、场镇污水处理厂及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确保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4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5%以上。
全力整治环境污染
努力打造良好生态
2017年10月,开江召开全县第五次环委会,县委书记罗建、县长周建平在会上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将环保工作一抓到底,按照“责任清单制、限期销号制、统筹调度制、定期通报制”要求,实干实为,善干善为,雷打不动、不折不扣地完成环境保护任务。2018年3月29日,该县召开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暨河长制工作会议。罗建、周建平再次强调,要举一反三、持续用力,继续以“五治”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大马力推进环保项目建设,全域实施城乡绿化工程,全面抓好河长制工作,对环境污染问题、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切实抓好环保工作。
开江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持续走在全市前列。为全力整治环境污染,2017年10月,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开江县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副主任,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源普查工作。污染源普查工作做到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办公场所及经费落实,并实现了污普办联通环保专网。县政府制发了专门文件对普查的范围、时间节点以及技术路线进行要求,并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在污染源普查中的职能职责,确保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在中央、省、市污染源普查培训班暨推进会召开后,先后三次召开会议,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对开江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18年5月,召开全县污染源普查培训会议,对拟聘用的11名普查指导员和43名普查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在培训后组织考试,并于当月完成选聘工作,对普查指导员、普查员进行了普查清查技术培训。该县将上级下发的污染源普查名录库与工商、统计、水务、税务等部门调取的名录库进行了筛选,全面清查污染源。同时,加强排污口监测,排污口监测率达100%,为污染整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做好环保“加减法”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开江县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坚持污染排放做“减法”、环境改善做“加法”,不断优化城乡生态环境。
一是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重点是严看死守,切实抓好秸秆禁烧,做好扬尘治理,优化能源结构。2017年,该县制定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不定期全覆盖开展巡查执法,严格追究违法禁烧责任,做到“有烟必查,有火必罚”,不留盲区和死角,全面加强大气生态保护。 二是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实行河长制,加强河流综合治理,力争水质明显改善。加大了宝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加强重点污染源环境监察。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开展日常监察,雨季派专人值守垃圾填埋场。实施环保专项整治。开展环境保护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牵头或配合相关单位对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等14项重点内容进行专项整治;集中开展“小散乱污”(小、散乱、污企业包括: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企业;不符合当地产业布局规划和不在工业聚集区的散乱企业;超标排污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和“两考禁噪”(中考、高考禁噪)专项行动,开展在线监控设施、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砖瓦行业、水泥行业等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关停、治理不合格畜禽养殖企业。中考、高考期间,全面禁噪。成立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和机构,配备应急监测车、应急电源、应急帐篷、防护服等应急物资。创新环境监管模式。建立健全移动执法的双随机环境监管系统,26家重点企业被录入移动执法系统,实施差别化监管;推行环境监察网格化责任管理制度,实现执法规范化、精细化、效能化和信息化;深化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三是强化固废和噪声防治。大力推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扎实做好固体废物、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物等处置。强化交通噪声防治,从严查处施工及社会生活噪声扰民,治理工业点源噪声,争取各类噪声达标排放。四是全面保护农村环境。以“四好村”建设为统揽,通过以奖促治、以创促治、以减促治、以考促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构建生态农业系统,努力做到生态循环利用。
2017年,该县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完善工程及其配套雨水管网工程。该工程分为7个标段,第1—3标段已完工,第4—6标段按工程进度要求已完成50%,第7标段已于2017年11月开工建设。着力实施沙坝场乡、梅家乡雨污管网分流和沙坝河排污治理等民生工程。其中,沙坝场乡、梅家乡雨污管网分流工程已全面完工,两乡污水收集率达到80%以上;沙坝河排污治理工程已完成进场道路建设3.6公里已全线贯通,修建堡坎1.2公里,污水管网铺设2200余米,人工湿地已开挖1000平方米,修建消能渠100米。启动了宝石镇、沙坝场乡、梅家乡污水处理站项目。其中,沙坝场乡污水处理站已进入招投标程序、梅家乡污水处理站工程量清单正在评审中、宝石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已进入设计程序。目前,这些重点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坚持绿色生产理念
优化生态产业结构
开江县努力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产业支撑。生态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方式问题,要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并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
一是加大发展生态工业的力度。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引导重点企业使用先进装备,改造技术工艺,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创建,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规划建设产业园区。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开展绿色养殖,加大秸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力度。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绿色产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现代商贸业,鼓励和引导节能型交易、低碳式消费。三是强化节能减排和提升环保门槛。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对严重污染的项目,无论经济效益有多高也不能引进。对新上项目、扩建项目,要树立强烈的生态意识,算好投入产出账,进而细化到能源账、土地账等。各地各部门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守住了环保准入门槛。
2017年,市政府绩效办下达开江县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为:化学需氧量净削减量102.58吨,氨氮净削减量25.52吨,二氧化硫净削减量0吨,氮氧化物净削减量0吨。实际完成化学需氧量净削减量124.35吨,氨氮净削减量30.7吨,二氧化硫净削减量17吨,氮氧化物净削减量1.5吨,各项指标的净削减量均全面完成任务。
该县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出具环境监测报告200余份,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开江县城区空气质量达标,开江县境内主要河流水质良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宝石水库全水质良好,达标率为100%。
强化环保宣传教育
建设生态文明文化
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深入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基础,是开江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特色、亮点。
一是加大生态环保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引导市民形成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坚持正面宣传和负面曝光相结合,建立健全有奖举报和信息公开制度,广泛发动社会团体、公益机构和公民个人等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动员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保护生态环境尽义务、作贡献。二是强化生态环保教育。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充分利用党校、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会议、职工大会等平台,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和能力,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带动社会“最大多数”。三是开展生态创建示范工程。巩固已有创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建设内涵,实现从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向持续改善与保护并举多方发力的提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社区)、生态文明乡镇、生态文明县的创建工作。
下一步,开江将进一步严格行政审批、狠抓污染控制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强化环境监察执法、持续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后期工作,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陈小玲 蒲正杰 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