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八个有力”确保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0-01-15 00:00:00
字体:
[
大
中
小
]
技术支撑有力。制定下发了《达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G106表填填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达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G106表填报攻坚技术小组,先后制定了酿酒、榨油、制砖、石材和豆干加工等占比大、规模小、易填错行业填报模板120余种,有效解决了基层数据填报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的问题。
部门配合有力。市质监、水务、农业、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认真履行行业主责,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及时向市普查办提供锅炉、入河排污口、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清单以及工业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污染源名录库,为普查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质量控制有力。市、县级两级普查机构采取自查-普查员现场核查-指导员复查-县(市、区)自审-市上交叉审-集中审 “三查三审”等工作法,对普查对象开展数据质量审核,做到了逐家企业、逐个数据、逐项指标严格把关,上下联动、反复修改、层层严控,确保普查工作质量持续巩固。
核查督导有力。先后开展污普质量核查10余次,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核查、交换意见等方式,重点对国家、省市以及三方公司核查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国控、省控企业,以及全省工业源二氧化硫、COD、氨氮、VOC等污染物指标排名前100名6家企业开展了专项督导。现场抽查核查企业270余家,抽查、核查综合性电子表格21000余家,责令整改1400余家,补充完善佐证资料3350余家。
预警整改有力。落实专人每天跟踪监测国家、省污普办信息,及时了解掌握最新动态,及时发布监测预警,及时更新软件升级,及时应对处置各类问题。加大对国家、省市以及三方公司核查反馈问题整改力度,及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先后发下整改函30余份,完成企业整改6800余家,补充完善佐证资料4980余家,确保了普查数据差错率≤2%。
成果应用有力。积极探索普查成果应用与环境监察执法挂钩,深化了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推动精准治污取得初步成效。达川区将污染源普查名录反馈给相关乡镇和部门,督促其按照“管行业、管环保”和“属地管理”原则,强化对污染源的管控,有效避免了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推诿扯皮,杜绝污染源监管盲区,有效降低了环境风险。
数据保密有力。市污普办与各县(市、区)污普办均签订了保密协议。各县(市、区)污普办与辖区内乡镇和村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以及临聘人员也均签订了保密协议。截至目前,全市未发发生一件数据泄密事件,确保数据信息安全。
档案管理有力。市、县两级污普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普查档案管理要求,开展档案达标整理工作,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完成了普查文件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组卷,建立完善了各级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全市共归档4135册,做到“一源一册”“一企一档”,分类规范、整理有序,达到国家、省检查验收和移交同级档案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