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概述
2014年,我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狠抓落实,有力地推动了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党组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公开,并将此项工作与全局其他重点工作同研究、同布置、同检查。成立了局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局办公室1名专人负责、各相关科室协作配合的信息公开工作体制,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认真做好信息工作指导与监督,积极完成市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中心交办的各项工作。
(二)完善工作制度。一是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二是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审核制度,对公开的信息由各科、室、队、中心负责人初审、分管领导复审、局保密办终审后再发布,确保信息公开工作质量及符合保密规范。三是及时、准确公开统计工作信息。按照《中共达州市委办公室关于下达2014年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达市委办﹝2014﹞41号)要求,制定了《各科、室、队、中心2014年信息工作明细账》,明确信息报送数量和时限,并按季通报科室信息完成情况,确保网页信息及时加载和更新。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结合统计职能职责,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分行政板块和业务板块两部分。行政板块主要有:单位情况介绍,领导班子成员简介,内设科室职能职责、机关建设、联系方式、投诉电话等;业务板块主要有:最新动态、权威发布、统计调研、统计法规、普查动态、统计科普知识等。2014年,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生保障等内容,以快报、专递、手册、信息、专报、预警、报告等7种形式全方位向社会各界提供统计产品。全年发布统计公报1期,印发了《2014年度领导干部统计工作手册》;按月(季)编发《达州统计快报》、《达州工业与投资》和《达州服务业》、《达州农村经济专递》等统计资料达32期;印发各类公文119期;撰写调研分析60余篇,被国家、省局、市委办和市政府办采用共计300余篇、省委办公厅采用2条;撰写统计预警1期、统计专报7期,其中,《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发展基础尚需稳固——201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达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达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提高达州主要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国家有关重大统计改革动向及对我市的影响》等分别被市委书记焦伟侠、市长包惠、市委副书记郭亨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元成等领导作出肯定性批示共6次;调研课题《对加快转变达州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被市政府表彰为优秀政务调研成果二等奖。
(二)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中心要求,我局以抓好网站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为重点,多渠道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以达州统计信息内、外网、《四川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管理系统》为主要发布平台,围绕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工作标准、时限要求、服务承诺等,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和服务信息。在统计内网和外网发布信息共计1632篇(条),在统计外网更新动态信息29条、权威发布信息1条、统计法律法规3条;在达州市政府公开外网栏目《四川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管理系统》发布信息19篇。同时,强化政务公开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
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发挥媒体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及时发布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和最新统计成果,增强统计工作透明度。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快捷的统计咨询服务,引导社会各界准确理解、正确应用统计数据。
三是主动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提升统计公信力。认真完成了市领导批示件、领导交办工作、民生工程数据提供等督查督办工作。同时,在“两会”期间积极提供统计信息服务,编辑整理、发放统计资料,受到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充分肯定和与会代表、委员的好评。
四是积极开展统计普法宣传,借助世界统计日、中国统计开放日、“12.4”法制宣传日、经济普查宣传月等,向社会各界宣传统计法律法规、曝光重大统计违法违纪案件、普及统计基本常识、介绍近年来我市统计工作的新成绩,营造良好的统计政务环境,有效扩大统计在社会公众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4年,我局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依申请件。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4年度我局无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事项。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4年,我局未对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取任何费用。
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由于统计方法制度还有亟待改进的地方,因而导致统计信息发布的时效性还有待增强,公开途径及查询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为此,我局将查找差距,增添措施,提高信息公开工作质量和水平。一是改进信息服务,根据形势变化和用户需求,加大创新力度,对统计信息产品进行梳理,适时补充完善数据指标,树立精品形象,使之更加有用、适用、管用,更加适应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需求。二是扩大公开透明度,充分利用网络和新闻媒体加大对统计产品及统计工作过程的诠释和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和认知统计。2015年重点策划组织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准备工作、统计“四大工程”建设、全面小康监测、统计开放日等重大统计活动的宣传,进一步提高统计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