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17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通知》(国办发〔2017〕4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42号)、《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委办〔2016〕5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办发〔2017〕40号)等政策文件,积极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17年11月,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发布了第十六届(2017)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达州市人民政府网站首次进入全国地市级政府网站前100名。
(一)强化组织保障工作。
一是调整政务公开领导小组。2017年3月,市政府调整规范了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天满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向仕春,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谯学伟任副组长,切实加强了对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开展《在线访谈》节目。11月2日,王全兴副市长就“大力推进达州市农业供给侧改革”主题参加了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在线访谈》节目,宣传、介绍达州市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进展情况,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三是听取专题汇报。市政府秘书长向仕春专题听取政务公开和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对进一步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四是出台指导性文件。出台了《中共达州市委办公室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达市委办发〔2017〕45号)和《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达市府办〔2017〕36号)等指导性文件,重新设计和优化了工作流程,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工作机制,把政府信息公开全方位融入到政府文、会、事办理之中,政务公开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五是聘请政务公开社会监督员。根据政务公开工作要求,聘请了7名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基层代表在内的政务公开社会监督员,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切实加强对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和评议工作。
(二)拓展主动公开渠道。
一是全市政府网站建管水平稳步提升。按季度对全市政府网站开展了4次普查,对不合格网站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处理“政府网站找错”网民找错留言43条,按程序关停政府网站3个,全市的政府网站建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政务新媒体发展态势良好。举办达州市“新媒风尚微政能量”新媒体年会。充分发挥“达州发布”微政务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全市微政务发展。“达州发布”坚持每周统计、分析、发布全市各级各部门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排名数据,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定期通报。目前,全市已开通政务微博268个,政务微信331个,初步形成了上下一条线、全市一盘棋的微政务新媒体集群发展格局。三是依申请公开网上办理渠道不断完善。市政府门户网站新开通了依申请公开网上办理平台,接受公民、法人或社会组织对市政府办公室职能范围内政府信息的依申请公开,进一步拓展了依申请公开网上办理渠道。
(三)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
一是推进清单公开。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布了达州市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等清单,方便公众获取和监督。二是推进“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公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结果信息601561条,公开政策文件的废止情况信息316条、政策文件失效情况信息57条、随机抽查结果和查处情况信息3392条、服务事项上网办理信息137454项。三是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了市本级和222个市级行政事业单位2017年部门预算,公开了市本级和243个市级行政事业单位2016年部门决算。四是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公开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各类信息13401条,公开房地产市场金融管控、土地供应、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等信息123条,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信息338条,保障性安居工程相关任务完成情况信息1336条。五是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公开重大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及项目基本信息799条,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和社会效果信息741条。六是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信息公开。公开减税降费政策及其贯彻执行情况信息462条,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和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用地用矿、物流运输、制度性交易等成本的政策措施以及执行落实情况信息85条,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缓缴社保费等政策及执行情况信息78条。七是推进扶贫脱贫和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公开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政策信息958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信息1162条、困难群众救助情况信息2158条、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的涉农资金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等信息1046条。八是推进就业社保信息公开。公开促进就业创业方面的法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职业供求信息和职业培训、就业需求等信息6822条,公开社会保险法规政策、办理流程,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涉及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范围、医院和药店名录、社保关系转续经办机构等社会保障信息751条。九是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公开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信息2349条、重污染空气质量专题预警预报信息59条、水环境质量状况信息223条、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基本情况信息89条。十是推进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信息公开。公开“四品一械”质量抽检信息和抽检结果信息5996条,发布食品药品风险警示、消费提示信息167条,发布“四品一械”行政处罚案件及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成效等信息2620条。十一是推进围绕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公开。发布可能引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预警和安全提示信息150条,公开常规检查执法、暗查暗访、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执法信息2561条。十二是推进教育卫生领域信息公开。及时公开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招生范围、招生条件、学校情况、招生结果等信息,公开发布公立医院公示10个单病种次均住院费用及辖区内医疗机构常规医疗服务价格、常用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价格信息。十三是推进建议提案结果公开。公开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信息517条,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信息628条。
(四)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我市万源市被确定为全国100个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单位之一。万源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目前工作进展良好。
(五)加强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
市政府门户网站及时、权威、准确地公开政府的法规文件、重大活动、重要决策、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民生工程等各类政务信息,全年公开政府信息24039余条,满足了社会各方面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一是公开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公开了达州市人民政府和7个县(市、区)人民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依法公开了达州市人民政府、7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和44个市级部门2016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二是公开政府文件。发布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室文件130份,让群众能及时了解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三是公开政府常务会议。公开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内容20期,让群众能及时了解政府的重大决策事项。四是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新闻发布会内容24期,对2017年“两会”召开、市纪委就《达州市党员、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答记者问、市公安局召开“315”达州公安在行动新闻通气会等热点内容进行了及时公开和权威发布。五是公开政策解读。公开了有关政策文件和解读140余条,重点公开了《中心城区缓堵保畅攻坚年行动方案出台》、《破除“以药养医”解读“两孩政策”》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解读,让群众更好地知晓、理解我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改革举措。
(六)加大政府公报免费发放力度。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向全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免费发放,向30个基层政府信息公开示范点和200个新农村综合体免费发放。在市内人群集中的邮亭设置了3个免费赠阅点,让群众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
(七)加强市长热线(信箱)督查督办。
市长热线全年受理市民有效来电6833件,转交部门处理2797件,办结率99.8%。市长信箱受理市民有效来信2603件,转交部门处理2038件,办结率100%。编发《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社情民意专报》3期,《市长热线工作简报》12期,每月对部门办理情况在新闻媒体上进行通报。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主动公开涉及政策咨询、建言献策、民生问题等来电来信90余件。与市广播电视台“阳光问廉”“阳光政务”栏目和达州日报社开展合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切实保证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有效解决了通川区西外镇西晶农贸市场和西晶巷摊贩占道经营,老城区二马路、西外罗浮广场等地段车辆乱停乱放堵塞交通等反映较突出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从主动公开的总量看,2017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74416条,其中,市政府办公室公开政府信息31889条,占8.52%;县(市、区)公开政府信息155417条,占41.51%;市级部门公开政府信息187110条,占49.97%。
从主动公开的内容看,概况信息6281条,占1.68%;计划总结信息4136条,占1.1%;规范性文件信息866条,占0.23%;工作动态信息182333条,占48.7%;人事信息3445条,占0.92%;财政信息7081条,占1.89%;行政执法信息25709条,占6.87%;其他信息144565条,占38.61%。
从公开的渠道和方式看,全市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180670条,其中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信息24039条;政府公报公开信息220条;通过政务微博公开信息48215条;通过政务微信公开信息36117条;通过其他方式公开信息109194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申请情况。
2017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60件,其中,市政府办公室受理申请1件,市级部门受理申请7件,县(市、区)受理申请52件。
从申请渠道看,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主要形式为当面申请、网络申请和信函申请,全年申请量分别为1件、40件、19件,所占比重分别为1.67%、66.67%、31.66%。
申请公开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财政资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行政执法等领域。
(二)申请处理情况。
2017年,全市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60件,从答复情况看,属于已主动公开的有37件,占61.66%;同意全部公开的有9件,占15%;同意部分公开的有7件,占11.67%;因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原因不同意公开的有3件,占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的有1件,占总数的1.67%;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的有3件,占5%。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收费情况
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均未对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均无因政府信息公开提出行政复议、诉讼的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7年,我市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主动公开内容不够深入,依申请公开规范办理有待加强,政府网站建管水平有待提高。为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一是深入推进主动公开。抓好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细化落实,深入推进“五公开”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政务公开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公开水平。
二是规范办理依申请公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的受理和办理回复工作,确保依申请公开情况有记录、可核查、能追责。
三是推进政府网站普查工作。按照政府网站普查要求继续加强对全市政府网站的普查,对检查不合格的网站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切实解决政府网站存在的群众反映的“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