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州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按照“13221”脱贫攻坚工作思路狠抓落实,突出“七大政策”全面实现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截至目前,全市7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
落实产业发展政策。以巩固粮猪生产、做强特色种养业、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推广培训农业科技为抓手,实施到村产业项目3782个,带动扶持26.96万名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稳定增收,其中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辐射带动9万多名贫困群众。
落实务工就业政策。开展“巴渠建工、巴渠保安、巴山妹子、巴山厨师”等各类职业培训7.42万人次提升就业能力,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院坝小微招聘”等就业扶贫招聘会283场;打造扶贫车间61个,吸纳703名贫困人口务工;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贫困人口2.14万,组建133个就业扶贫挎包服务队“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技术”,打通就业扶贫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贫困线“两线合一”,累计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2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30.4亿元;累计发放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4万人次、4701万元;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累计为未脱贫困难群众代缴养老保险56.92万人次,为已脱贫对象代缴养老保险49.84万人次,累计为101.91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贫困对象参保代缴实现全覆盖。
落实住房建设政策。以“双靠近三融合”模式为引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8837户15.25万人,“以产带迁、以迁兴产”建成集中安置点647个,让搬迁群众搬得安心、住得舒心、生活开心、发展顺心;完成5.64万户贫困户危房改造、22.26万户贫困户住房安全鉴定和核验工作,实现所有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住房条件有改善。
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建立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联控联保机制和动态监测机制,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有保障;实现全市405所标准中心校全部达标。精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应贷尽贷、应助尽助”。制定落实《达州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减免幼儿学前保教费3.02亿元、发放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费补助6.38亿元,实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应助尽助”。
落实医疗救助政策。落实“十免四补助”政策,补助571.22万人次4.28亿元;开展免费健康体检76.96万人次;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代缴、“一站式”结算政策,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参保率、公立医疗机构和定点民营医院“一站式”结算率三个100%;落实医疗救助政策,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
落实安全饮水政策。按照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优先纳入项目库、优先安排资金、优先组织实施(“三个优先”)原则,集中与分散、配套与联网、自引与打井相结合(“三结合”)模式,新建农村饮水工程4793处,新增供水受益人口147.41万人,实现所有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