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29个“6·25全国土地日”,也是达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式成立的开局之年。
时间回到2019年1月15日,达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挂牌成立。从国土资源部门、城乡规划部门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不是改名字、换牌子和职能职责的划入划出,而是辖区面积1.6591万平方公里的空间,这一方壮阔美丽的山水,从此有了新的管理机构。
这一改革,重塑的是达州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新格局,有利于解决空间规划重叠、部门职责交叉重复等问题,实现各类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为我市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重要的机构职能保障。
号角已经吹响,令箭已经发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达州建市20周年之际,达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第一届党组班子正仰首阔步迈向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规划引领 制定国土空间“一张蓝图”
“2020年底前要全面完成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报工作”,这是四川省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要求。
过去,涉及国土空间管理的规划职责被多部门分治,市发改委负责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原市城乡规划部门负责城乡规划,原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利用规划。此外,还有各种产业规划、行业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等。
避免“规划”打架,达州要怎么做?转变思维、分析条件、划定边界,形成“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积极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统筹协调各类空间管控;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基础和平台功能,对其他规划提出的基础设施、城镇建设、资源能源、生态环保等开发保护活动提供指导和约束。
“绘就达州空间管理‘一张蓝图’的思路十分明确。”达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当下,市、县国土空间规划正积极开展编制的前期工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刚性管控作用,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全力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贡献规划力量。
目前,达州加强了重点区域规划设计和重大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将完成《铁山景城融合概念性规划和核心区详细规划》《凤凰山生态功能区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犀牛山片区景城融合概念性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达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审视完善小河嘴、长田新区等片区控规,适时启动经开区核心区控规审视工作,完成空铁经济区和第二工业园区规划方案;将完成7101油库、中心城区大货车停车场、入城口洗车场、中心城区弃土场、中心城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9个重点项目规划选址;加强主城七大新区建设的规划管理,突出抓好城市给排水、地下综合管廊、停车场、休闲广场、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同时,为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四城同创”的开展,还加强了专项规划编制。正加快完成步行、自行车交通体系专项规划,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户外广告专项规划方案,规划引领城市精细化管理。
资源惠民
健全保障机制助推乡村振兴
达州资源丰富,但人口多、底子薄。如何杜绝耕地被侵占和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怎样利用资源惠民?达州打出了一套资源政策保障组合拳。
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达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保护区禁止勘查开采范围内矿业权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县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等文件,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在开江县长田乡长田村岑家岩聚居点,整齐划一的新建村居鳞次栉比,宽敞干净的水泥路直达屋前,农村图书馆、便民服务超市、活动广场等公共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我们长田村没有一块土地荒芜,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该村支书郝士川脸上写满了幸福。这是达州依托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该局将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安排,对增减挂钩项目区的田、水、路、林、村实行综合治理,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
2016年以来,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8个,建设总规模81.15万亩;推进了省政府大督察反馈的106个关闭煤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以及万源市、宣汉县自然保护区矿业权整改;实施增减挂钩竣工项目78个,在建项目17个,涉及增减挂钩指标4万余亩。
同时,还健全了生态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制机制。积极组织安排专业队伍开展2019年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工作;扎实抓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值班值守、会商调度、应急处突等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防灾救灾物资和队伍保障;扎实抓好地灾防治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督导检查等工作,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受威胁群众、地灾监测员熟练掌握防灾知识和防灾技能;大力实施了地质灾害治理和搬迁力度。
深化改革
兑现让群众“跑一趟”承诺
自机构成立以来,该局就将“放管服”改革放在了重要位置,进一步提升了不动产登记规范化水平,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家住通川区89岁的陶令福就是政策落实的受益者。因陶令福行动不便,达州市不动产中心工作人员采取了“上门”服务的方式,于今年3月给其送去了房屋不动产登记证书,这样他就可以尽快完成房屋买卖。
近年来,该局充分运用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有关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审批事项可在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站办结,彻底破除行政审批“跑长途”的弊端。同时,设置了8个综合受理窗口,并配备了3个业务组和2个取件窗。曾艳是二手房销售人员,是达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常客,“办理个人划拨土地转出让手续,以前最快要半个月,现在只要两天,节奏明显快了不少。”与以往的体验不同,曾艳只需将全套申请材料递交到综合服务窗口,然后就是坐等结果。
服务于曾艳的坐等“上菜”,是“放管服”改革的推进。目前,已全面实行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和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整合工作和市本级不动产登记基础平台建设工作。据统计,全市共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70443本、不动产登记证明244362份。
我市还修定了《达州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强化批后实施监管,保证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标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为了摸清“家底”,4月22日,达州市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推进会。“‘三调’工作是‘灵魂’,数据准确是‘生命线’,各县(市、区)务必要把保证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全面、真实、准确、可靠。”我市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强调。
专项整治
让违法违规问题得到解决
目前,清理排查共发现“大棚房”问题51个,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面积233.91亩,“大棚房”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这一切源于对违规占用国家资源挤占生态空间清理整治的决心。
该局出台了《关于开展“大棚房”暨重点区域违规违法占用国家资源挤占生态空间问题清理整治专项行动督导检查的通知》。并会同市住建、水务、林业等相关部门,组成了4个督导检查组,采取听汇报、看现场、访业主、查资料等方式,深入7个县(市、区)和达州经开区,开展“大棚房”问题整治整改和重点区域违规违法占用国家资源挤占生态空间问题清理排查。
同时,为了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遏制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还集中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开展了2019年卫片执法(自然资源卫星图片执法检查)工作、扫黑除恶工作;开展了“走基层化积案”“百案攻坚”活动;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区域进行清理排查;实施土地例行督察“挂账”问题整改,从而摸清家底,打击侵害自然资源违法行为,严守耕地红线,永久保持基本农田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及时化解涉地、涉矿、涉规划的矛盾纠纷。□刘姣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