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主管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
委印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出版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部
总 编 辑 朱清华
责任编辑 赵季平
编 辑 罗旭玲
地 址 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电 话 0818-2101939
邮 编 635000

达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迅速落实稳增长措施努力促进全市经济 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达市府发〔2012〕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国内、省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尽管我市经济总体形势较好,但部分指标增速呈现回落趋势。各地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切实把稳增势作为当前全市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增长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和潜在优势,突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四大着力重点,努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努力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一)确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围绕项目突破抓投资,围绕投资突破稳增长。各地各部门要把握当前项目投资工作的阶段性重点,突出,紧密跟踪并精确对接国家和省上稳定投资的政策动向,找准选好项目,集中精力研究、包装、上报、引进、开工、竣工一批重大项目,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当前尤其要加大工业、水利、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投资力度,力争工业投资达到322亿元、城乡建设投资达到265亿元、交通运输投资达到161亿元,确保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6亿元以上,力争达到900亿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加快推进在建续建项目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及时跟踪掌握在建续建项目进展情况,认真梳理和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切实做好要素保障和服务工作,在确保项目质量安全和施工安全的情况下,加快项目建设,确保达到投资进度,特别要加大120个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投资额,促进项目尽早竣工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畜牧食品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文广影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切实抓好项目谋划储备。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围绕七个加快策划组织一批重大项目,突出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及社会事业、重大产业及节能减排、生态建设、扶贫开发和灾后重建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储备,滚动充实项目储备库。做深做细可研论证等前期工作,确保达到规范要求提高项目准备的水平和质量。对成熟项目,要及时上报国家和省上。对已经上报项目,要组织专门力量,跟踪落实,争取尽快获得批复。〔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抓紧新项目开工。继续抓好“71”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每月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全年项目开工1560个,其中重点项目开工50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达到300亿元以上。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新开工项目联动推进机制,提前介入,主动服务,进一步完善并联审批制度,加快项目审核进度,提高审核效率。优化招标工作流程和方式,加快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尽快启动新的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鼓励引导民间投资36实施细则,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投资领域和范围。加强民间投资运行情况动态监测,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综合配套措施,引导民间资金参与我市经济建设。加强信息引导,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市场准入标准、国内外行业动态、投资管理规定等相关信息,加大引导民间投资的工作力度。搭建创业平台,开展引凤还巢工程,吸引民间资本回流,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各地各部门要不断丰富服务方式,积极主动为民间投资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深入实施九项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等九项民生工程,确保年内完成投入83亿元,促进各类民生问题有效解决。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力争下岗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万人。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范围和医保、工伤保险覆盖面,力争五大社会保险覆盖达到400万人次。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大农村沼气池建设力度,增加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确保全年新增保障性住房9924套,改造各类棚户区7112户、农村危房14458户。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城乡低保月均补差(助)标准。〔责任单位:市政府督查室、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扶贫移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决扭转增速放缓趋势
  (七)促进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核心战略,严格执行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全面落实工业发展支持政策,主动防范和化解影响工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狠抓督查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大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高度重视企业市场开拓,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帮助指导和支持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协调,关注工业用电量等先行指标,摸清行业发展动态,加强重点行业、困难行业的运行监测,认真研究对策措施,用好特殊时段丰水期富余电量电价政策,促进企业满负荷生产,实现全年产、供、销良性运行,切实遏制工业增速下滑的势头,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八)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发挥重大项目对产业优化升级的引领作用,全力确保香港玖源三聚氰胺、达兴能源炭黑等30个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开发、地奥天府药业、南国印染等27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进度,尽早开工建设川投天然气发电等40个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技术创新和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实施150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确保完成技改投入255亿元以上。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产业园区集聚集约发展,积极推进达州经开区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县(市、区)园区升级省级开发区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九)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发展资金引导作用,建立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机制,帮助企业恢复信心,加快生产。狠抓企业扭亏增盈,积极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认真落实现行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提高,营业税税率降低等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针对当前企业融资难、财务费用居高不下的实际,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行为整治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和规范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管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达州银监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强化规划联动,促进土地、产业、基础设施各规划和城镇规划的融合与协调,抓好市、县、城市及石梯、胡家、普光、任市等20个重点镇的规划建设。优化空间布局,积极推进通川区北外新区、达县南外新区等四个新区建设,大力实施新村和新农村综合体“1+10”工程,不断创新产业园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优化全市工业发展与布局,统筹三化联动,发展园区经济,完善“1+7”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建立健全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一)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51133”科技创新工程,深入实施新材料、节能减排、中药现代化、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科技专项,实现重点技术的突破,切实解决一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产品开发高新企业产业升级集群发展为路径,研究开发系列创新型新产品。大力整合科技资源,通过政策、资金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等。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形成创新型示范、试点、培育企业群。重点抓好企业自身成果转化,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社会多层次多元化投入的转化模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二)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围绕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加强与省级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实施,加强渠江流域以新村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成重建任务。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加强农民新村、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功能配套、社会管理五大建设,确保全年建成新村聚居点249个(其中新农村综合体47个)。做好“6.30”“7.4”“7.11”暴雨受灾地区的群众安置工作,及时启动恢复重建工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旅游局、市文广影视局、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三)大力实施扶贫开发。认真落实《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强化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生态与资源补偿、帮扶等8大政策措施的研究和对接,科学制定实施规划。抓好扶贫项目的谋划、储备和上报,全力争取中央和省扶贫专项资金,集中力量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切实推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确保全年启动扶贫连片开发整村推进项目30个,完成高寒山区、生态保护区群众异地搬迁500户,改善3.5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责任单位:市扶贫移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白岩滩、刘家拱桥、寨子河三座在建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抓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高标准农田、机耕便民道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土溪口、土地滩等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强力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通达通畅水平。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着力改善农村用能条件。〔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推进农业四区建设,深入实施农业“4+8”工程。加强果蔬、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设施农业建设,确保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万亩示范区13个,建成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基地15万亩,新建成以钢架大棚、滴灌、喷灌为主的设施农业2万亩。推进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建设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确保年内新建成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152个,主要牲畜规模养殖比例达到55%。加强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培育,加快林业产业强县(培育县)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力争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发展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选育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加强纳米土墒肥万亩试验示范工作,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特色农业科技攻关,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做响特色农产品达州品牌。〔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市畜牧食品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六)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抓好夏秋季农业生产,及时落实生猪收储预案,加大农资价格、涉农收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确保粮油、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开展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抓好我市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县建设。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加快推进冷链运输和生鲜农产品配送工作。〔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畜牧食品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扩大市场消费
  (十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秦巴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集中力量抓好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做好秦巴新区的规划调整和产业布局,加快杨柳配套园区、各县(市、区)物流节点建设。抓好汽车交易、再生资源等6个区域性市场建设,推进公路物流港二期、川煤物流等7个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天然气化工、富硒食品等省级检测中心建设,初步构建区域性要素交易市场体系。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引进各类金融企业建立分支机构,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推动银行、信托、融资担保、小额贷款、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业大发展。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整合本地商业资源,建立和完善中央商务区、县(市)中心商圈等服务网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文化中心,加快建设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充分依托巴山风光、巴人文化、红色旅游三大资源品牌,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和重点旅游线路打造,将达州建设成为川渝鄂陕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目的地。突出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探索发展外包服务业,创新发展咨询设计业,争先发展检验检测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广影视局、市旅游局、市政府金融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八)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认真执行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家电产品补贴等促进消费的政策,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积极培育信息、文化、养老、健身、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创新电子商务、服务消费、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鼓励居民信贷消费,积极研究、制定和落实有利于扩大消费的信贷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集中推进汽车、住房、家电、教育、旅游等与民生密切相关产业的信贷消费。积极开拓消费市场,精心组织第三届秦巴地区(达州)等各类商品交易会、展销会、美食节活动。继续实施双百新网工程,加快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农超对接。〔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九)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坚持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以落实藏区“9+3”学生、高校毕业生等政策性、群体性就业为重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加强培训统筹,改进培训方式,抓好各类职业培训,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推进创业促就业,稳定就业局势,保障城乡居民稳定的收入来源。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确保今年底前实现制度全覆盖,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加强市场物价调控,及时监测价格动态,做好重要商品产销衔接和跨区调运,保障市场供应,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积极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二十)加快融入重庆发展。强力推进《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贯彻实施,加大与重庆的对接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构建优势互补、互动合作的发展格局。主动融入重庆城市群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与重庆的基础设施对接、要素互动共享和产业配套合作。着力加快产业融入,打造重庆工业的配套基地、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度假旅游基地。认真落实与重庆有关县(区)和部门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投资合作协议,对照年初分解下达的融入重庆工作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等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十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实完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50强等企业信息库,认真整理筛选与我市产业发展紧密联系的相关企业,分类建立资料信息库。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加强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储备,夯实招商引资基础。创新招商引资思路,深入推进小分队招商,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坚持招大引强、集群承接、延链引进,组织开展在川世界500强企业达州行投资促进活动,力争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0亿元。创优招商环境,进一步健全政务服务体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继续整治发展软环境,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等干扰项目建设和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类问题,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软环境。〔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商务局等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十二)切实用好政府性资金。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提高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税收入任务。加强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加快预算资金分配拨付进度,尽快下达年初预算已作安排基本建设资金、工业发展资金和民生工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新区建设、灾后重建等各类发展性资金。加强汇报衔接,尽快落实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等项目中央、省预算内年度投资计划。尽快落实地方债券资金,及时下达各项财政补助资金,使项目尽快发挥作用,见到成效。〔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十三)引导信贷平稳增长。加强金融形势分析,用好用足中央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金融支持政策,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协调,争取加大对我市的信贷投放力度,确保年初信贷目标的完成。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信贷投放的标准和条件,加大对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条件,但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给予支持。以贯彻落实创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等政策措施为契机,积极向人行成都分行争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调控额度。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政策,促进全市所有农村信用联社和村镇银行开展支农再贷款业务。积极争取对达州市商业银行开展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试点工作,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经济增长力度。〔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人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达州银监分局、市发展改革委〕

(二十四)加强银政银企对接。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融资信息沟通及协作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资金平衡状况监测和窗口指导,建立和完善对接信息平台。加强项目储备,做好项目推荐,积极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方式、多平台的银政银企对接活动。加大今年银企签约项目的落实力度,确保签约项目信贷资金尽快落实到位。用好用足国家和省关于政府融资平台的有关政策,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政府金融办、人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达州银监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十五)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消除只存不贷存多贷少等问题。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确保实现两个不低于的监管目标。继续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或参股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在达州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加强财政金融配合,通过定额补助、奖励性补助等方式,支持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要结合不同行业、不同成长阶段小微企业的特点,不断加强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综合运用各类配套政策,灵活确定贷款期限、贷款利率、担保方式和还款方式,提高对小微企业服务的针对性。〔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人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达州银监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十六)积极拓展社会融资。大力推进企业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进一步动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争取上市融资,力争今年在上市培育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债券融资,争取今年区域集优直接债和企业债等债券规模达到10亿元。大力发展股权与创业投资,引进有实力的股权与创业投资公司帮助我市企业实现上市融资。加大金融创新,推动信托、租赁等新型融资工具在我市的利用。积极通过BOTBT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各类项目建设,实现多渠道融资、多渠道投入。〔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人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达州银监分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十七)强化建设用地保障。建立健全促进科学用地的利益导向机制,在制度安排上推动集约节约用地,促进集约发展。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挖掘土地潜力。积极争取省级以上的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使用国家、省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统筹安排灾后重建用地指标,合理使用年度计划指标,提高土地审批效率,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城市新区建设和园区建设用地需求。加快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大力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严格规范土地开发、储备和出让等重点环节,加大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力度。〔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十八)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切实做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给,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需要。加大煤炭安全生产帮扶和资源整合力度,争取有更多的煤矿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增强全市电煤的持续保供能力。继续加大电煤调运力度,充分发挥主网电厂主体作用。加强预警预测、调度协调和行业管理,确保全市成品油需求。积极争取和落实用气指标,全力保障全市天然气用气需求。加强与铁路部门衔接,及时协调解决运输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市运输需求。〔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举措,迅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达州市人民政府

201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