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主管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
委印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出版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部
总 编 辑 朱清华
责任编辑 赵季平
编 辑 罗旭玲
地 址 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电 话 0818-2101939
邮 编 635000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09年达州市安全生产 工作意见》的通知

达市府办〔2009〕1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2009年达州市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九年三月十一日

 

 

2009年达州市安全生产工作意见

 

一、总体思路

2009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安全发展理念为动力,深入贯彻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定位基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近期与长远、治标与治本、预防与查处相结合,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各项活动为主线,以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三项建设,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责任目标

(一)全市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共同责任目标

12009年,全市杜绝重特大事故。

2.努力遏制较大事故,较大事故起数不突破省下达的控制指标且不突破前三年平均数。

3.最大限度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全年各类伤亡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

4.依法查处各类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事故结案率达100%

5.按事故隐患治理三级管理原则认真排查事故隐患,限期完成重大安全隐患整治任务。

(二)各县(市、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见附件)

各县(市、区)要层层分解2009年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确保控制考核指标全面落实。坚决遏制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相对考核指标的落实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相对考核指标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列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三)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具体考核指标待省政府下达我市后,由市安委会另行下达)

市级重点责任部门、单位和省上派出机构除完成共同责任目标外,还应会同有关县(市、区)实现以下目标:

1.市公安局。不发生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管理原因而负主要责任的重大和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考核指标以内。

2.市交通局。不发生因交通部门管理原因而负主要责任的重大和特别重大水、陆交通事故。

3.市经委、市安监局、川西煤监分局。不发生因行业管理或监管监察原因而负主要责任的煤矿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考核指标以内。

(四)中央在达和省属重点在达企业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由省政府另行下达)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按照属地的原则纳入我市统计。

(五)隐患治理目标

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单位要继续坚持重大隐患排查整治信息定期公告制度,进一步规范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查、报告、评估、分级、整改及验收程序,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2.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单位于331日前将2009年隐患排查情况报市安办,由市安办汇总报市政府批准后,按事故隐患治理三级管理的原则,列入2009年隐患整治任务。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实践特色,在实践中把握安全监管规律,创新安全监管理念,转变安全监管方式,破解安全监管难题,实现安全发展。督促各级各部门增强落实安全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在调整产业结构、新上工程建设项目中,要符合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着力把解决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管理不严、监管滞后、协调困难以及违法违规生产等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找准症结,抓住关键,制定措施,严格责任,狠抓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和落实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不断推动安全监管工作沿着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健康发展。

(二)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

1.提高思想认识。指导督促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安全生产提高到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维护广大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坚持不懈地把各项安全措施抓紧抓实抓到位。

2.加大安全宣传力度。一是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继续组织开展好第八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二是进一步拓宽舆论渠道,加强安全生产宣传阵地建设,扩大与主流媒体的合作,保持舆论渠道畅通。三是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3.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一是认真落实各级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效果。加强三项岗位人员培训监督监察,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能力;继续开展对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加强对企业一线职工的培训教育,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企业整体水平;加强安全监管人员法律法规及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知识的培训和业务素质提高。二是加强安全培训机构的建设。要求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相应等级的安全培训机构;通过对安全培训机构的资格复审工作,进一步规范安全培训机构的管理,逐步淘汰落后的、不符合要求的机构,使安全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

1.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对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的企业和单位坚决依法取缔,严格实施经济处罚,严格责任追究。在各县(市、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协同作战等方式,组织对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专项行动,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已经关闭取缔死灰复燃的、证照不全生产经营的、停产整顿擅自生产的企业和单位要依法严惩,并盯住不放、跟踪督查。鼓励群众对非法违法生产行为进行举报,充分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在全市形成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2.深化贯彻法规、落实责任专项活动。以贯彻落实《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16号)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度为主线,切实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监管到位。严肃查处违背《安全生产法》关于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规定的行为,严防在增加投入、扩大建设规模的同时,造成新的安全隐患。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取消其安全生产资质,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

3.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和督查,严格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法规和安全规章,严肃纠正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按规定足额提取各类安全生产费用,扎实推进安全技术改造,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加强企业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岗位安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组织市级救援队伍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高危行业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情况进行一次预防性检查。督促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企业开展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试点工作,坚持每半年对各县(市、区)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专项督查。

(四)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继续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突出抓好煤矿、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金属非金属矿山、化工、烟花爆竹、铁路、建筑施工、民爆物品、公共聚集场所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

2.继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切实消除各种事故隐患,巩固隐患治理成果。督促企业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把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继续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整改落实。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3.严格行政许可管理,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督促、检查和指导各地和各有关部门依法严格安全许可,加强源头管理。严格执行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安全许可证制度和继续做好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工作,严把颁证关、换证关,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加强安全许可证日常监管工作,认真开展回头看,坚决依法暂扣或吊销整改不合格、危及安全生产的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严格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按照项目建设与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原则,切实把好立项审批、设计、建设、投产等关口。

(五)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

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机制。严格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要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年内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或死亡人数突破控制指标的县(市、区),实行一票否决;发生三次以上(含三次)较大事故的县(市、区)、发生较大事故的乡镇(街道办事处)不能参加评优树先活动。

2.全面推进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继续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和核实,逐步建立全市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督促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对全市目前已登记申报的重大危险源,要定期开展评价、评估和检测,坚决防止重大危险源演变为重大隐患而导致重大灾难事故。

3.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结合机构改革,各级安全监管机构都要逐步设立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机构,或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在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设立职业安全健康监督员,建立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职业危害申报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制度,督促指导企业改善作业环境,防范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逐步开展危害项目的评价、评估和检测,为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健康提供基本保障。

4.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机制。认真总结和推广基层好的典型和经验;着力创新和改进安全管理思路、方法、机制和体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5.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调机制,严肃事故责任追究,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

(六)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

1.继续加大安全投入。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和企业主体安全投入力度,督促指导各地按规定安排相应配套资金,确保必要的安全投入到位。切实加快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工作步伐。大力推进十一五规划的安全生产重点科研项目实施。加大各级政府和企业主体科技投入力度,组织对重点行业、事故多发环节安全生产科技攻关,提高科技对安全生产双降的贡献率。

2.扎实推进安全科技成果应用,强化安全硬件管理基础。加快各县(市、区)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和井下人员定位监控系统的建设,大力推进客运车辆、危险物品车辆、重点客渡船舶GPS监控系统、城镇人员密集区域加油站点HAN阻隔防爆系统的推广应用,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各监控系统有效运行。

3.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支撑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安全认证、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安全培训、安全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并加强监管。加强安全科技管理和落实安全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积极组织专家参与安全生产调研、事故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分析、隐患排查和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等工作。加快职业健康检测检验机构建设,加大对工矿商贸生产和经营场所尘、毒、噪音及重要设备的安全检测检验,督促企业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减少对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

(七)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1.强化安监队伍,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加强安监队伍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转变作风,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推动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廉洁执法,维护安监队伍良好形象,把安全生产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突出政风行风建设;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制度,强化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健全完善群众监督制度,严格按照信访举报工作程序认真处理来信来访;以便民、务实、高效为重点,建立健全政务督办、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安全监管工作政令法令畅通,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2.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步伐,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和相关制度。加强应急培训、演练和宣教,提高预案质量。进一步加强各级应急机构队伍的配合协调,建立完善防范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联合处置机制,增强各级、各部门应急救援的指挥协调和协同处理能力。

(八)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

1.在落实政府及其部门监管职责方面,突出抓好四个环节一是事前预防。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三同时审查;深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二是过程监督。通过严格执法检查和专家检查、专项检查,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安全生产。三是应急救援。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职能作用,完善预案体系,加强演练,不断提高预案和演练的实效性;加强装备建设;加快指挥平台建设。四是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建立事故推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事故责任的认定和事故责任追究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方面,突出抓好四个提高一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的提高。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提高企业法人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二是企业安全生产规范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台帐,加快安全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三是企业安全生产技术保障能力的提高。加大安全投入,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技术装备,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技术保障能力。四是企业安全生产全员素质的提高。加大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力度,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执证上岗率。加大对企业全员培训的监督检查力度,督导企业制定并严格执行全员培训计划,打牢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各地、各部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切实把安全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从发展规划、行业管理、安全投入、科技进步、经济政策、教育培训、安全立法、激励约束、企业管理、监管执法、社会监督以及事故责任追究、查处违法违纪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附件:2009年达州市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

 


附件:

2009年达州市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

县(市、区)

各类事故
  计

  

  

火灾

  

  

  

铁路

交通

道路交通

生产经

营性道

路交通

工矿商贸

煤矿

  

  

  

  

瓦斯事

故人数

全市

186

105

68

2

60

41

5

19

通川区

17

12

7

 

3

2

 

2

  县

35

16

10

 

13

12

 

6

宣汉县

26

18

13

 

8

5

 

 

大竹县

26

18

11

 

8

8

 

 

  县

32

15

10

 

8

4

 

9

万源市

26

18

12

 

8

5

 

 

开江县

17

8

5

 

7

4

 

2

  属

5

 

 

 

5

1

 

 

  它

2

 

 

2

 

 

 

 

        注: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待省政府下达我市后另行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