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主管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
委印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出版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部
总 编 辑 朱清华
责任编辑 赵季平
编 辑 罗旭玲
地 址 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电 话 0818-2101939
邮 编 635000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达州市落实<实施以质取胜战略 推进达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合作备忘录> 实施意见》的通知

达市府办〔2010〕3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达州市落实<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推进达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合作备忘录>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年七月十五日

 

 

达州市落实《实施以质取胜战略

推进达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合作备忘录》

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兴川战略的若干意见》,以推进科学发展为主线,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市政府与四川省质监局签订了《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推进达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合作备忘录》)。为确保《合作备忘录》各合作事项的顺利推进,现就我市落实《合作备忘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合作备忘录》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抓好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合作备忘录》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职能,深入落实好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兴川战略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实施以质取胜、质量兴市战略,共同推进达州经济社会和质监事业的协调发展,达成的合作意见。贯彻落实好《合作备忘录》,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市质量安全工作体制,形成长远的质量安全考核机制,真正建立起政府重视、企业主抓、社会参与的全方位质量安全工作格局,提升我市质量总体水平;有利于省级质监部门对我市质量安全工作和计量、农业标准化、品牌建设等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提高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做大做强产业支撑,提升产品、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推动院(校)、地、企三方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市在五大科技专项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抓好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实际,履职尽责,认真抓好《合作备忘录》相关事项的落实工作。

二、积极协调配合,扎实推进《合作备忘录》合作事项落到实处

《合作备忘录》明确了省质监局和我市的工作重点、合作事项和具体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措施,扎实推进落实。

(一)切实建立好全市质量工作机制。一要建立质量工作领导机制。成立全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市政府常设的议事协调机构,并设立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的质量工作。二要建立完善全市质量工作考评机制。把质量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对各级政府、各部门的目标管理,由市委、市政府目督办会同达州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严格目标考核。三要建立质量工作激励机制。市政府每年对获得国家和省级以上品牌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推进质量工作水平的提升。开展创建质量工作先进乡镇(街道、社区)、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质量工作氛围。

(二)进一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争创名牌产品的企业的扶持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企业产品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的规划,从产业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对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高质量的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力争在2013年以前,我市的四川名牌总量达到50个企业(60个产品)以上,并努力实现中国名牌零的突破。二是要加大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对我市的特色农产品(大竹醪糟、万源旧院黑鸡、宣汉黄牛、宣汉桃花米、巴山富硒茶等)种养殖业、加工龙头企业的帮扶力度,指导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我市特色农产品走出四川、走出国门拿到绿色通行证。三是建立品牌创建激励机制。全市各级政府要建立名牌产品的奖励制度,市政府对每届新争创为中国名牌四川名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企业和有关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三)切实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一是整合监管资源,延伸监管触角,建立并完善乡、镇质量安全协管员、社区(村社)质量安全信息员制度,实行年度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发放一定的补助,形成市、县(区)、乡(镇)、村(企业)四级联动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二是将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全市各级政府的年度目标管理,逗硬考核。三是由达州质监局牵头,积极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强对厂(场)内机动车、流动式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等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电梯等特种设备电子监管试点,确保乘坐人员的生命安全。四是实行对危险化学品、液化气站统一规划、统一选址,淘汰不符合条件的液化气站,消除安全隐患。

(四)切实加强全市质量管理。一是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在企业广泛推行开展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进一步深化企业优秀QC小组等质量管理先进组织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我市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ISO9000系列、ISO14000系列标准体系认证以及HACCP(关键危害控制点)体系认证。三是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对抽查不合格产品加大帮扶整改力度,确保到2013年,全市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在90%以上。四是加强企业质量资格准入工作帮扶。及时指导和帮扶我市够条件的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CCC认证、特种设备制造(安装、使用)许可证、CMA计量认证等,保证及时顺利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助推发展。特别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融入重庆经济圈的要求,积极做好承接重庆产业转移、延伸重庆产业链的质量管理与帮扶工作,为落户达州的重庆企业做好质量帮扶,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大力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指导企业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企业产品标准责任主体意识,加强对企业标准化的分类指导,探索企业执行标准动态管理的有效途径,坚决消除无标生产行为。以实施标准化良好行为为载体,着重鼓励、引导科技创新型企业、节能环保型企业等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引导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转化为标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提高我市企业的话语权和知名度。二是切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把我市特色农产品纳入体系框架,制定、发布高标准、高水平的农业地方标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是积极探索服务标准化建设,把现代物流业、餐饮住宿业、旅游业、商务、体育、社区和村镇标准化作为试点,进一步加快服务标准化的制定、实施和推广,为我市服务业的有序、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四是积极建立和完善全市标准化工作专家库,储备优秀的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积极的人才支持。五是围绕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加强标准、计量等在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我市的节能减排工作。

(六)切实完善质量工作保障措施。一是全市各级政府要依法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纳入当地政府年度财政综合预算予以保障,确保涉及质量安全的产品抽查顺利进行。二是将食品抽样检验购买样品所需费用和检验费按有关规定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列支,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的需要。三是根据推进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需要,给予特种设备安全检验设备和资金支持,改善检测条件,提升检测实力,增强特种设备安全把关能力。四是充分利用我市的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加强质量宣传,开辟产品质量专题栏目,定期发布我市的产品质量信息和产品抽查动态,积极引导消费,营造健康的质量宣传氛围。

(七)切实推进质量检测项目建设。一是把质量检测项目纳入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将建设秦巴地区煤炭检测中心、节能减排能源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压力容器安全研究中心和中国西部天然气化工检测中心、中国西部气体大流量(国家)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纳入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二是积极推进四川省苎麻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设。大竹县政府要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规划和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相关部门对中心建设要给予大力支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减免相关费用,确保该项目建设按期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投入使用。三是结合我市打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积极支持建立国家级、省级质量检测项目,为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质量安全检测及科研技术支撑。达州质监局要牵好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规划和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建设并投入使用。

三、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保障《合作备忘录》的顺利实施

《合作备忘录》所有合作事项涉及项目建设、品牌建设、农业发展、质量提升等多个方面,为了确保方方面面的及时有效地协调配合,保证《合作备忘录》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沟通。市政府成立由负责质监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办、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规划和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畜牧食品局、市安监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工商局、达州质监局、市食品药监局、达州日报社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落实《合作备忘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达州质监局,达州质监局局长涂斌兼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世斌、市政府督查室主任王、达州质监局机关党委书记刘保君任副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联络各成员单位推进落实《合作备忘录》的各项工作,负责与省质监局沟通情况,研究工作,协商解决有关问题,并定期向省质监局和市政府报告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