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主管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
委印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出版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部
总 编 辑 朱清华
责任编辑 赵季平
编 辑 罗旭玲
地 址 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电 话 0818-2101939
邮 编 635000

达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微水工程建设的意见

达市府发〔2006〕7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切实增强我市农村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根据中共达州市委、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达市委发〔200612号)精神,现就加强微水工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微水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

水是农村经济的命脉,治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市特殊的自然和气候条件,迫切需要把治水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目前,全市尚有旱山村和严重缺水村805个,其中旱山村117个,严重缺水村688个,区域内有望天耕地73.24万亩,其中土44.45万亩、田28.79万亩,涉及农业人口115.5万人。这些地区,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难以覆盖,要从根本上解除其干旱缺水的瓶颈制约,加强微水工程建设势在必行。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站在坚持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加强微水工程建设和重要意义,务必从提高干旱缺水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高度抓紧抓实微水工程建设。

二、明确微水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市微水工程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解决广大干旱缺水地区缺水现状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按照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统筹发展、民办公助的原则,坚持三个为主(小型为主、节水为主、挖潜为主)的基本要求,大力实施以四水(水池、水窖、水井、水塘)为重点的微水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干旱缺水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十一五期间(20072010年),全市规划治理旱山村或严重缺水村100个,其中:2007年规划治理20个,2008年规划治理25个,2009年规划治理25个,2010年规划治理30个;重点解决100个旱山村或严重缺水村区域内望天旱地的浇灌用水和分散农村人畜饮水问题。通过治理,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新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开新步伐,农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

三、落实微水工程建设措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微水工程建设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坚持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帮助农民增收有机对接,全面落实微水工程建设各项措施,扎实抓好微水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

(一)科学统筹规划。各地要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微水工程建设科学统筹规划。规划要根据项目区内的作物类型和灌溉定额,科学确定工程规模和工程类型。按照工程类型服从工程效益的总体要求,宜池则池、宜窖则窖、宜塘则塘、宜井则井。水池、水窖以解决旱地浇灌为主;水塘、引水堰、石河堰及提灌站等其他小型抗旱水源工程以解决农田灌溉为主;水井以解决分散农户人畜饮水为主。

(二)分类指导实施。各地要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及时做好项目区农民群众的宣传、发动、协调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深入农户对微水工程建设进行帮助、搞好指导。在推进微水工程建设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尊重农民的意愿。

(三)加大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市、县财政应将微水工程建设投入纳入年度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支农补助资金用于微水工程建设并逐步形成适度规模。要多方挖潜,最大限度地整合使用项目资金,切实增加微水工程建设投入。要大力推广政府引导、农户建管、产权明晰、综合配套建管模式,按照民办公助的原则,在农民自愿并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把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户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微水工程建设多元投入新机制。

四、加强微水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微水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工程建设机制。要制定和完善微水工程建设方案,把任务分解到基层,落实到人头,特别要发挥好乡、村两级在微水工程建设中的组织、协调、引导作用,确保工程建设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推进。从2007年起,市政府把微水工程建设作为重点督办目标纳入考核内容,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做到治理一个,验收一个,确保微水工程建设按计划进度推进,按质量要求落实。

 

附件:达州市2007—2010年治理旱山村和缺水村指导计划表

 

 

 

 

                        ○○六年十二月二十


附件:

达州市2007—2010年治理旱山村和缺水村指导计划表

填报单位:达州市水利局

 

 

单位:个

县、市、区

治理旱山村

治理缺水村

2007年度

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治理旱山村

治理缺水村

治理旱山村

治理缺水村

治理旱山村

治理缺水村

治理旱山村

治理缺水村

   市

15

85

4

16

4

21

4

21

3

27

通川区

  

4

  

1

  

1

  

1

  

1

   县

4

15

1

4

1

3

1

3

1

5

宣汉县

4

15

1

2

1

4

1

5

1

4

开江县

3

6

1

  

1

2

1

1

  

3

万源市

1

15

  

2

  

4

  

4

1

5

大竹县

3

14

1

3

1

4

1

3

  

4

  县

  

16

  

4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