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主管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出版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室
地 址 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电 话 0818-2101939
邮 编 635000

达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

达市府发〔2006〕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是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加快构建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撑,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根本要求。为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一批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和有较强加工能力的龙头企业集群,促进全市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形成多个产业共同发展、多渠道促进增收的新格局,现就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区域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重点培育优质粮油、畜禽、苎麻、薯类、油橄榄、中药材、蔬菜花卉等七大特色产业,通过建设规范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实施龙头企业带动,逐步形成特色明显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到“十一五”末,全市建设规范化特色农产品基地325万亩,建设规范化畜禽养殖基地乡镇200个,畜禽规范化养殖小区400个;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0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特色农产品加工率达到80%以上,商品率达到70%以上,实现特色农产品年加工产值130亿元以上。

(二)特色农业产业的区域布局和主要任务。

1.优质粮油产业。布局在七个县、市、区的重点乡镇。到“十一五”末,建立规范化优质粮油基地220万亩,其中优质粮食规范化基地160万亩(优质稻规范化基地80万亩,专用玉米规范化基地80万亩),优质油菜规范化基地60万亩。2006年建立优质粮油规范化基地100万亩,其中优质稻规范化基地40万亩,专用玉米规范化基地30万亩,优质油菜规范化基地30万亩。扶持壮大梨梨生物化工、中贸粮油、东柳醪糟、云蒙米业、通源油脂、渠县精米加工厂等粮油加工龙头企业,使全市30%的优质稻谷、80%的专用玉米、100%的优质油菜籽得到深加工。到2010年,实现粮油年加工产值20亿元以上。

2.畜禽产业。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34亿元,年均增长6.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60%以上。(1)生猪。布局在七个县、市、区的重点乡镇。继续实施生猪质量工程,到2010年全市年出栏肉猪730万头,建立生猪规范化养殖乡镇150个、优质肉猪规范化养殖小区200个,其中今年分别完成40个、50个。(2)肉牛。重点布局在万源、宣汉、达县。2010年全市年出栏肉牛60万头,建设规范化肉牛养殖乡镇80个,新建优质肉牛集中育肥小区100个,其中今年分别完成20个、25个。(3)奶牛。重点布局在宣汉县,到2010年奶牛存栏达到1万头,建设规范化奶牛养殖乡镇10个,规范化养殖小区10个,其中今年分别完成2个。(4)旧院黑鸡。重点布局在万源市。到2010年年出栏旧院黑鸡300万只,建设规范化旧院黑鸡养殖基地乡镇10个,养鸡小区45个,其中今年分别完成2个、10个。(5)开江白鹅。重点布局在开江县。到2010年年出栏白鹅500万只,建设规范化养鹅基地乡镇10个,养鹅小区45个,其中今年分别完成2个、10个。重点扶持发展顺鑫鹏程食品、华升肉食品、八仙桥肉食品、西塔乳业等肉乳食品加工企业,引进一批有较强实力和较大规模的猪、牛肉深加工龙头企业。到2010年,实现肉乳制品加工产值30亿元以上。

3.苎麻产业。重点布局在大竹县、达县。到2010年,全市苎麻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其中优质高支苎麻面积达到48万亩,苎麻总产9万吨;建设苎麻规范化基地15万亩,其中今年完成3万亩。扶持发展金桥麻业、智鹏麻纺厂、馥麟麻纺厂等苎麻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引进一批苎麻纺织、印染、服装等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特大型交易市场1个。出口创汇0.5亿美元以上,实现苎麻年加工产值50亿元以上。

4.薯类产业。2010年,全市薯类总面积达到200万亩,总产达到200万吨,其中马铃薯100万亩,红苕100万亩,每年为龙头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商品薯100万吨以上;建设薯类规范化生产基地50万亩,其中今年完成10万亩。扶持发展荷田生物化工等龙头企业,引进一批薯类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年加工产值10亿元以上。“十一五”末,在开江、万源发展规范化葛根基地5万亩,其中今年完成1万亩。以宋氏葛业为重点抓好优势粉葛的产业化开发,到2010年,实现粉葛年加工产值2亿元以上。

 5.油橄榄产业。重点布局在开江、达县。到2010年,油橄榄面积发展到13万亩,完成规范化基地建设10万亩,其中今年新建2万亩。依托天源油橄榄公司,新建橄榄油及其护肤品、饮料、保健品等系列产品生产现代化综合加工厂1个,实现油橄榄年加工产值2亿元以上。

6.中药材产业。重点布局在达县、万源、渠县。“十一五”期末,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主要发展乌梅、百合、桔梗、白芍等道地优势中药材,完成规范化基地建设5万亩,其中今年完成1万亩。以天予药业、惠康药业、福瑞药业、琦云药业等为基础,重点扶持1-2家产值超5亿元的中药现代化龙头企业,到2010年实现年加工产值10亿元以上。

7.蔬菜花卉产业。1)蔬菜产业。在低海拔地区重点发展早春蔬菜,在中海拔地区重点发展“迟春、越夏、早秋”蔬菜,在城镇近郊重点发展鲜销蔬菜,在其它地区发展耐贮、耐运及加工型蔬菜。“十一五”期间,全市蔬菜生产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300万吨;建成蔬菜生产专业村200个以上,建设规范化商品蔬菜基地20万亩,产量达到80万吨,其中今年完成10万亩,产量达到40万吨。扶持壮大塔沱农贸市场,建成川东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实现市场交易额12亿元。重点引进和发展一批加工、销售和鲜储的龙头企业,到2010年建成蔬菜加工龙头企业10个以上,实现年加工产值2亿元以上。(2)花卉产业。主要抓好以腊梅为代表的观赏花卉和以黄花为代表的食用花卉,适度发展观赏苗木及鲜切花。“十一五”期末,花卉栽植面积达到10万亩,建设花卉规范化基地5万亩,其中今年完成1万亩。到2010年,培育花卉产业开发龙头企业10个,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

二、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规范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规范化特色农产品基地是指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中,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特征,按照“六化”(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机械化、订单化)要求,集中连片建设的高标准、高起点特色农产品基地或规模化养殖基地。通过规范化农产品基地建设,带动面上农产品生产逐步实现规范化,推动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规范化基地建设中,要大力实施农业“种子工程”,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应用先进实用的农产品栽培、养殖技术,加强关键性技术和薄弱环节的科研攻关。要加快特色农产品及其基地标准化建设,质监、农业、畜牧、林业、科技等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在2006年内完成七大特色产业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的建立,市政府对获得认证的农产品标准制定单位进行奖励。进一步搞好无公害农(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工作,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和“原产地域保护”申报认证,市政府对获得认证的企业和单位给予奖励和补助。积极创建具有达州特色的地方农业品牌,并整合现有农产品品牌,市上对每种农产品重点向外推出2-3个品牌,对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省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的给予奖励。要积极引导,加强组织和协调,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规范化农产品基地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和政策优惠。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适度发展特色农产品规模经营。

(二)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七大产业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以七大产业为基础的加工企业集群。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信贷扶持龙头企业力度;要积极支持特色产业龙头企业通过资本经营、品牌运营等扩大规模;通过技术研发应用、人才培养引进等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扩大订单规模、设立产业化风险基金等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带动基地和农户的能力;通过新建项目、挖潜改造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进优势农产品转化增值。

(三)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农业特色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树立“不求我所有,但求我所用”的理念,敢于拿出我市优势产业如苎麻、畜禽、油橄榄、中药材等项目去招商,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特色产业的发展后劲。特别要注重承接成渝、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转移落户我市,借助其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加快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四)抓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配套工程建设。一是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条件,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强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综合防治体系,提高对危险性病虫害,特别是对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疾病的防控能力。实施“放心菜”、“放心肉”、“放心奶”工程建设,以达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及各县(市、区)分中心为依托,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质量、农产品药物残留、重金属含量等进行综合性监督监测,逐步实现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三是注重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新建或改建一批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完善市场交易、检验检测和交易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积极扶持农产品和农资品实行连锁、超市经营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农民运销大户在农产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四是抓好科技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建设,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农村专合组织和民间组织到基地开展技术承包、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完善以“绿色证书”、“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为主的农民技术培训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水平。

三、加强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落实机构。市上成立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罗强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志科,市政府副市长何平任副组长,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公室和优质粮油、畜禽、苎麻、薯类、油橄榄、中药材、蔬菜花卉等七个特色产业推进办公室。综合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办,主要负责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综合、协调、组织、督查、考核和日常事务等工作。各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办公室负责各产业的规划、实施、技术指导。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人员专门抓,相关部门配合抓,认真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二)科学规划。各特色产业推进办公室要会同各县、市、区尽快制定“十一五”期间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要因地制宜,既要有中长远的战略规划,又要有近期发展的目标要求;既要有各特色产业的区域布局安排,又要有规范化基地建设的示范带动;既要有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又要有企业与农户之间合理的利益联结。要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落实到村组、农户和田块,做到规范化基地建设面落、种源、技术、物资、责任五落实,确定今年特色农产品规范化基地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要把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布局一批规范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要坚持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在注重规范化基地建设的同时,把“六化”标准逐渐向面上延伸,最终实现全市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大转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的大提升。

(三)加强扶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级财政今年预算200万元扶持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扶持规范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根据财力增长情况,财政投入比例要逐年增加。各县、市、区也要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二是整合使用项目资金。要整合农业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良种补贴、农机补贴80%以上要用于规范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三是鼓励社会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有志之士和种粮大户到规范化特色农产品基地规划区内从事农业规模开发,政府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

(四)目标考核。为确保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扎实有序推进,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七大特色产业发展实行目标管理,重点考核规范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扶持培育龙头企业的情况。市特色农业产业领导小组将制定具体的考核管理办法,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和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市级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措施不落实,工作进展不明显的予以通报批评。

 

 

 

 

 

 

○○六年五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