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主管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
委印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出版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部
总 编 辑 朱清华
责任编辑 赵季平
编 辑 罗旭玲
地 址 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电 话 0818-2101939
邮 编 635000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达州市畜牧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达市府办〔2006〕6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达州市畜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七日


达州市畜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我市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大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大目标”和“三大任务”,通过广泛深入调研,特制定我市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

一、“十五”畜牧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全市畜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636万头、45万头、149万只、11829万只,比“九五”末分别增长13.7%、56.2%、76.3%和51.4%,其中生猪、肉牛、肉羊、家禽的饲养量等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76万吨、11.2万吨、9914吨,比“九五”末分别增长35%、62.3%、122.8%;全市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为113公斤、16.7公斤、1.55公斤,比“九五”末分别增加18公斤、5公斤、0.63公斤。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00.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5%,比“九五”末增长72.2%,“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8%;全市农民人均畜产品纯收入达到436元,比2004年增加81元。

我市畜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畜牧业完成了两大历史性跨越。第一,畜产品供给已实现由短缺向丰裕的历史性跨越,市场供给有保障;第二,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实现由副业向骨干支柱产业的历史性跨越,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二是畜牧产业化发展已具雏型,畜禽基地建设卓有成效。我市适度规模养殖已占10%左右。全市已建国家级商品肉猪基地县6个、国家级商品牛基地县3个、国家级秸秆养牛羊项目示范县3个、国家级商品羊基地县1个,国家级草种基地县2个,省级水禽重点县4个、省级牛改繁育体系建设项目县5个,基地县提供的畜产品占全市60%以上。三是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一大批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得以推广运用,有五项科技成果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两项。科技成果转化增值在10亿元以上,对经济的贡献率已达45%。四是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全市已初步建立起肉猪和肉牛繁育体系,饲草饲料供给体系,动物疫病防检体系,正在建设畜产品安全体系。五是依法治牧步入正轨。畜牧业“两法三条例”得到较好贯彻落实,畜产品生产由传统粗放型向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转变。六是传统养殖方式得到改变,养殖大户和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养殖增多,养殖效益提高,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改变。

我市畜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投入不足,与其贡献、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不相称。二是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基层动物防疫监督体系不健全。三是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步伐较慢,传统的畜牧饲养方式所占比例大,肉牛产业化和生猪质量工程进展缓慢,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较为落后。四是畜牧业产业链建设不完整,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五是一些养殖场对环境污染问题不够重视,污染严重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凸显。

二、“十一五”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三大目标”和“三大任务”,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配置为要素,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奋力推进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以畜禽品种改良为前提,以饲草饲料生产为基础,以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强化饲料、兽药管理为保障,以畜产品安全为核心,突出抓好“优质肉牛”和“优质肉猪”、“高效乳业”三大产业化项目,提升传统产业,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努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奋斗目标

1、总体目标

2010年畜牧业产值年均递增6.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0%,畜禽良种化水平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畜产品基地及其加工产业;到202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8%,初步建成特色明显的无公害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和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基本形成规模养殖或养殖小区,建成畜牧业经济强市。

2、结构调整目标

“十一五”期间,大力种植优质牧草及饲用作物,发展草食畜禽,期末使生猪产值与非猪产值的比例达到40:60。优质肉猪、优质肉牛所占比例由40%提高到60%,鲜奶年人均占有量由1.55公斤提高到3.32公斤。

3、生产目标(见附表一)

三、“十一五”畜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及区域布局

主要建设十二个重点项目:即优质肉猪、优质肉牛、优质肉羊、开江白鹅产业化建设、万源市旧院黑鸡综合开发园区建设、川东鸭茅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乳品生产与加工、动物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建设、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建设、国家级重点种畜场扩建、优质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项目规划用地15420亩,新征土地930亩。项目建成后年实现经济效益15.8亿元以上.(见附表二)。

区域布局:总体按照“南禽北牛羊全市猪”的格式布局。达县、大竹、渠县、开江以优质肉猪与优质水禽为重点,宣汉、万源以优质肉牛、优质肉羊为重点,通川区以优质肉兔、优质家禽为重点。

四、“十一五”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深化认识,切实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领导

发达的畜牧业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真正把畜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和扶持力度。要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建立起“以农户投入为主体,国家投入为导向,信贷、外资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畜牧业投入机制,要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确保畜牧业项目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规模养殖场()的良种补贴以及技术推广人员的补助等落到实处。

()依法治牧,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依法治牧是维护畜牧业经济秩序,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要认真落实《动物防疫法》,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不断加大检疫监督管理力度,认真实施“放心肉”、“放心奶”工程,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认真落实《种畜禽管理条例》,加强种畜禽质量管理,确保种畜禽生产经营的有序发展。认真落实《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通过实施饲料安全工程,建立饲料质量追溯制度,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严禁滥用兽药和杜绝使用违禁药品,保障饲料安全。认真落实《兽药管理条例》,强化质量管理,大幅度降低畜产品药物残留。要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农民和加工经营者等利益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热情服务。

()科教兴牧,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科技进步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强畜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继续深化畜牧科技体制改革,稳定完善畜牧科技推广体系,全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多元化投入体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探索畜牧业科技园区、新技术示范区建设。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建设稳定的技术培训基地,加强在职教育和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县、乡两级推广队伍素质建设为重点,加快现代畜牧科学知识的更新和普及,全面提高畜牧行业的整体素质。

推广畜牧科技实用技术和应用高新技术。积极组织科研、教学、推广单位技术力量联合攻关,力争在优质高效的畜禽育种、饲料作物品种培育、饲料资源开发、安全低残兽药新制剂和高效价疫苗推广应用以及畜产品加工开发等领域有所突破。推广经济杂交等繁育技术,抓好生猪DLY和PIC等配套系及饲养管理新技术,肉牛开展以安格斯及西门塔尔为主的人工授精技术,奶牛推广荷斯坦及其高代杂交奶牛生产,家禽抓好旧院黑鸡及开江白鹅的选育开发,山羊重点推广南江黄羊及波尔山羊杂交改良,肉鸡、蛋鸡抓好良种推广,改传统饲养方式为适度规模养殖,抓好养殖小区建设,种植优质牧草,推广青贮玉米等应用技术。远期要抓好胚胎移植、转基因、动物克隆、分子生物、双季青贮玉米种植、岩溶地区种草、冷却肉加工、奶牛结核病PCR快速诊断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因地制宜地推进生物、电子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开发应用,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畜牧高科技产业。

()对接市场,加快畜牧结构调整步伐

调整畜牧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要把推广畜禽良种、提高优良畜禽比重作为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重点,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加快发展优质畜产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坚持“稳定发展数量,提高出栏率,提高质量,扩大加工,促进外销,增加效益” 的总体思路,生猪发展着力把工作重点放在品种改良上,大力推广DLY、PIC等优质肉猪,不断扩大生猪三元杂交面。高度重视和扶持发展猪肉深精加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紧紧抓住国家退耕还草、草地生态治理等有利时机,加大种草力度,加速牛羊改良步伐,大力发展市场需求大、效益好的节粮型、草食型牛羊生产,尽快建立区域化、规模化的优质肉牛、优质肉羊生产基地。高起点发展牛羊肉加工业,大力开发牛羊产品。加快优质肉用家禽的发展,在稳定禽蛋生产的基础上,加强具有特色的地方优良家禽品种选育,努力开发适应大众消费心理和特点的优质家禽生产,刺激对禽肉的消费,促进规模化、集约化肉禽生产迅猛发展。突破性发展乳业生产。建立无公害的奶源基地,加强奶牛生产基地建设和奶牛小区建设,不断增加奶牛养殖数量,调整奶畜群结构,打牢我市奶业基础,实现奶牛养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区域化、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的集成。扶持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引导奶类消费,大力推进“奶瓶子”工程和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进一步开发液态奶等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优质奶制品,生产营养、安全、多样化的乳制品,加快我市乳业产业化进程。

()完善五大保障体系,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

切实抓好动物保护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5]15号)规范和完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加强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建立畜牧兽医协会。加快防疫冷链等兽医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动物疫情测报、预防、诊断控制和检疫监督体系,建立防疫的长效机制。开展动物及其产品卫生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对畜牧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全程监控体系,将动物及其产品卫生质量纳入法制化、标准化管理轨道,确保动物及其产品安全卫生。

切实抓好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生产环节监控,严禁使用违规饲料添加剂、兽药、有害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畜禽体内形成残留。抓好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对加工、经营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打击,依法处理,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和“放心奶”。大力推进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十一五”末,全市的规模养殖场应全部通过产地认定,积极争取政策和财政支持。加强认证后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无公害畜产品综合开发、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示范园区创建等项目的投入。

切实抓好畜禽良繁体系建设。一是加快种畜禽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加大畜禽良种选育工作力度,提高种畜禽生产水平,扩大优良畜种的供种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各级改良站()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建成育、繁、推、用相配套的畜禽良繁体系;三是建立健全畜禽品种性能测定标准,加强对优良畜禽品种的性能检测;四是在生猪生产大县建立人工授精中心站,加大优良种公猪的利用和推广力度;五是针对我市地方畜禽优良品种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建立宣汉黄牛、旧院黑鸡、开江白鹅等畜禽保种选育场,加强我市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发适合居民消费特点的地方良种;六是完善和制定优良畜禽品种生产的质量标准,强化种畜禽生产的质量监督管理;七是建立优质种畜禽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对外实行良种拍卖制度。

切实抓好饲草饲料体系建设。要提高饲料行业准入标准,调整工业饲料产品结构,在不断提高猪禽饲料质量的同时,积极研制和运用牛、羊饲料添加剂及非蛋白氮饲料。要加强企业管理,推广HACCP质量管理制系,加快饲料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建立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饲料工业集团,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设,开展饲料安全检测工作,强化饲料市场的监督管理,特别要加强饲料添加剂及预混料管理,打击劣质饲料,坚决查处饲料中使用违禁药品,确保饲料质量和安全。

切实抓好畜禽及其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强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初步建立起区域性批发市场——地区性批发市场的多层次市场体系,保证鲜活畜产品的运销畅通。加强畜牧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完善畜牧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及时掌握畜牧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国内畜产品市场信息,建立模拟国际、国内市场的畜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中长期动态预测系统,积极开发畜牧电子商务平台,为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实现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依据。

()立草为业,大力发展种草养畜

积极开展退耕还草、退化草山草坡治理和轮歇地、撂荒地人工种草,恢复和增加草地植被,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抓好优良牧草种籽繁育体系建设,继续建设多花黑麦草和川东鸭茅种子基地,以满足不同地区草地建设保护及种草养畜的需要。要搞好草畜配套的“种草养畜场”的示范试点,大力发展草食牲畜,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发展畜产品加工,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尽快改变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的局面,依靠科技进步,扩大畜产品加工能力,提高畜产品加工质量,增加畜产品种类,提高加工品在畜产品消费中的比重,实现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积极引导和支持我市的企业参与畜产品加工,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组建大型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和集团。继续探索“公司+农户”、“五专带农户”、“协会带农户”、“合作社带农户”等畜牧产业化运行新机制。通过合同契约方式、股份制股份合作方式,逐步引导企业与农户实行资产联结,实现资金、劳力、科技、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形成法律化、固定化的利益共同体,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建立有效的合同约束机制和股份合作机制;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龙头、基地、市场之间建立可靠的风险保障机制,真正铸造起牢固完整的畜牧业产业化生产链条、组织链条和利益链条,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组织集团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的畜牧产业化经营格局。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屠宰、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努力提高畜产品深精加工规模和水平。加快开发适合国民消费特点的“大众产品”,以及具有特色的新产品,积极引进业主开发一批产品档次高、市场份额大、经济效益好的“拳头”产品。重视对已具品牌声誉的传统优质特色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现代化改造,用现代的设备、技术、方法改造传统畜产品加工方式,扩大加工规模和提高产品档次。

 

 

 

 

 

 

 

附表一:

“十一五”畜牧业发展生产目标

   标

计量单位

基期年

(2005年)

十一五

  注

期末数

年递增%

肉类总产量

万吨

76

106.4

6.0

 

禽蛋产量

万吨

11.2

15.5

6.0

奶产量

9914

21612

15.0

出栏肉猪

万头

636

733

3.0

出栏肉牛

万头

45

60

6.0

出栏肉羊

万只

149

198

6.0

出栏家禽

万只

11829

16107

6.0

 

 


附表二

 

 

 

 

 

 

 

 

 

 

 

 

 

 

 

十一五”畜牧业重点项目规划一览表

 

 

 

 

 

 

 

单位:万元、亩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牵头实施               

实施地点

新增用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年限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社会经济效益

占地

其中:征地

1

优质肉牛产业化经营项目

续建

1、完善由1个市级、7个县级、200个乡镇牛人工授精站组成的牛种改良三级繁育体系。2、择优100个重点乡镇,在300个村、连片建立能繁母牛养殖基地。3、引进世界上最优秀的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100万只,实现每年改良黄母牛15万头,年产优质肉牛10万头。4、建立1000头规模的肉牛集中育肥场10个,500头规模的20个,200头规模的50个,50头规模的100个,5、年种植优质牧草50万亩,改建圈舍30万平方米,建氨化池20万立方米。6、新建年屠宰5万头优质肉牛的屠宰、分割、加工厂一个。

2006-2010

总投资11000万元,其中:中央省投入1000万元,银行贷款4500万元,企业投入5500万元

年增益1.5亿

达州市畜牧食品局、达州市畜禽繁育改良站、达州市冷冻精站、有关龙头企业等

7个县市区

5000

50

2

优质肉猪产业化经营项目

续建

1、巩固完善生猪人工授精站200个。2、建立200个良种母猪(DLY、PIC)饲养基地乡镇。3、建立年出栏优质肉猪3000头以上养殖小区600个。4、扶持发展年出栏肉猪1000-5000头的养殖大户500户,出栏5000-10000头的100户,出栏1万头以上的场20个。5、项目建成后,年出栏商品肉猪700万头。其中:优质肉猪500万头。6、扶持新建或技改年屠宰加工肉猪各100万头的企业二至三个。

2005-2010

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中央省投入5000万元,银行贷款2000万元,企业投入3000

年增益5亿

达州市畜牧食品局、达州市畜禽繁育改良站、达州市种畜场、华升、顺兴鹏程等企业

渠县、达县、大竹等县市区

8000

100

3

旧院黑鸡综合开发园区建设

新建

1、建设旧院黑鸡核心选育场1个,养鸡5000只;2、建立旧院黑鸡示范推广场10个,每场2000-3000只;3、建设旧院黑鸡科学示范户2000户,每户年出栏肉鸡5000只以上;4、带动周边地区农户50000户,每户养鸡100只以上,达到年出栏优质肉鸡500万只;5、建旧院黑鸡肉、蛋深加工企业1个。

2006-2010

总投资800万元,其中:中央省级投入500万元,业主投资300万元.

年增益2000万元

达州市改良站、万源市畜牧食品局

万源市

200

20

4

国家级重点种畜扩建工程

扩建

1、新征用土地150亩建集约化猪舍26幢1.2万平方米,配套工程0.3万平方米;3、圈栏、保温、种猪性能测定等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4、引进世界优良种猪700头;5、其它辅助设施设备

2006-2010

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中央省投资2000万元,地方自筹2000万元.

年提供优质种猪1.2万头,实现利润120万元,实现农民增收1200万元

达州市种畜场

待定

150

150

5

乳品生产与加工

新建

 1、招商引资做强做大乳品加工企业一至二家,其年加工液态奶10万吨;2、加强奶源建设:建设现代化奶牛示范场2个,奶牛小区10个,奶牛专业大户100个、无公害奶源基地7个、争取实施国家第二批“奶牛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现我市奶牛存栏达1万头,年产奶量达2.2万吨。  3、完善乳品质量安全体系,实施“放心奶”工程 ,消除乳批品安全隐患。

2006—2010

总投资120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入5500万元;银行货款4500万元;业主自筹2000万元

加快达州乳业的发展进程,就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2万人就业。确保上市乳品优质、安全。每年为奶农创收1亿元,为财政创税4000万元。

达州市畜牧食品局、达州市乳品管理站、有关龙头企业

宣汉、通川区、达县等

500

50

6

优质畜禽良种工程

新建

建设优质良种繁育体系;建市级良种场一个,县级良种场7.

2006--2010

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中央省投资1800万元,地方自筹1700万元。

种畜场年可获利800万元,农民增收5亿。

达州市畜牧食品局、达州市畜禽繁育改良站、市冻精站、市种畜场

达县、开江、渠县等

300

260

7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建

全市建8个动物疫病诊断室,建7个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市级建一个中型冷库,各县建一个小型活动冷库,无害化处理场,各中心场镇及县城区建1个隔离观察场。

2006-2010

总投资3050万元.其中中央投入2000万元,省投入1050万元。

有效预防、控制和扑灭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动物疫病,防止外疫传入,确保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市及各县市区防检疫站、动检站

达州市及各县、市、区

90

90

8

川东鸭茅种子繁育基地建设

新建

1.原种保纯选育核心基地50亩;2.商品种子繁殖基地2000亩;3.种子仓储、加工基地1个(10亩);4.年生产种子80000公斤。

2006-2008

150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投资60万元。

项目完成后,年纯收入15万元,减少水土流失,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为社会提供优质种源。

达州市畜牧食品局达州市饲草饲料站

   

10

10

9

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建设

新建

修建病害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厂1座,购置其配套设施。

2006—2010

总投资600万元,其中中央、省600万元

年减少损失2000万元

达州市畜牧食品局、达州市动物卫生检疫站

  

50

50

10

动物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建设

新建

修建检测中心1座;购置检测、检验设施设备1套。

2006—2010

总投资400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投入400万元

每年可降低猪死亡率2个百分点,年减少损失3000万元;年增加猪肉出口100吨,增收200万元。

达州市畜牧食品局、达州市动物卫生检疫站

市动物卫生检疫站

20

20

11

优质肉羊产业化经营项目

新建

1、新建山羊人工授精站60个;2、建立能繁母羊基地村120个,每村饲养母羊2000只以上;3、推广以南江黄羊、波尔山羊为主的经济杂交技术;引进良种公羊3000只,实现年改良山羊60万只;4、推广羔羊早期补饲技术,科学补饲面达80%以上;5、建立年出栏500只以上规模肉羊育肥场30个;6、改造羊舍30万平方米;7、扶持龙头企业新建羊肉加工厂2个。

2006—2010

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中央、省投入2000万元,银行贷款1000万元,企业投入500万元。

年增益1.2亿

达州市畜牧食品局、达州市改良站、宣汉、万源、渠县畜牧局

万源市、宣汉县、达县、渠县、大竹县

1000

100

12

开江白鹅产业化项目

新建

1、建立年存栏2000只母鹅核心选育场1个;2、建立开江白鹅扩繁户1000户,实现年饲养种鹅30万只;3、建立白鹅示范户1000户,年出栏商品鹅1000万只;4、改造小鹅育雏室20000平方米,改造农村养鹅圈舍20平方米,年示范种草5.5亩,建饲料加工厂1座,实现年饲养种鹅30万只,出栏商品鹅2000万只。

2006—2010

总投资4100万元,其中中央、省投入1000万元,银行贷款2500万元,业主自筹606万元。

年增益2.2亿

达州市畜牧食品局、达州市改良站、开江畜牧局

开江、大竹、渠县、达县、通川区

100

30

  

合计

  

  

  

总投资52150万元。其中:中央省投资23000万元,地方自筹4200万元,业主投资11900万元,银行货款15000万元。

以上项目建成后,年可增加经济效益15.8亿

  

  

15420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