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主管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出版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室
地 址 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电 话 0818-2101939
邮 编 635000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达州市“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的通 知

达市府办〔2012〕7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达州市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 

 

○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达州市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

 

根据《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编制《达州市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规划范围:万源市庙垭、河口片区,宣汉县天生、君塘片区,渠县李渡片区,大竹县杨通、天城片区,开江县川东游击片区,达县九节滩库区,通川区犀牛山片区,共涉及23个乡镇、49个村。规划时期:2011—2015年。

一、背景

(一)达州革命老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达州是革命老区。王维舟等共产党人在达州创建了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川东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川东游击军(后改编为红三十三军),开辟了2500多平方公里、人口达6万人的川东革命根据地,至1932年发展到4万平方公里、20多个县(市)、500多万人,为红四方面军入川奠定了坚实基础。193212月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达州位居川陕苏区核心地带,是苏区的主要给养地和主战场。在达州这片红色土地上,红军夺取了宣达战役、营渠战役和万源保卫战等伟大胜利,粉碎了敌人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减轻了中央红军和中央根据地的压力,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4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于193610月到达陕北。为夺取革命胜利,达州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支前达70多万人次,提供粮食3000多万斤、衣被50多万套,8万人参加红军,10多万人参加游击队等地方武装,2万人牺牲。红四方面军长征后,5.8万达州人民被国民党还乡团杀害,解放后被定为烈属的达14039户、红属52764户。达州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高级干部,曾在达州战斗过的元帅1人、共和国第一代将军229人、省部级以上干部84人;孕育了张爱萍、陈伯钧、魏传统等26位达州籍将军和李家俊、唐在刚、徐彦刚等全国著名烈士。创造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目前,达州市7个县(市、区)251个乡(镇、办、管委会)被认定为革命老区乡镇。

(二)意义

达州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发展存在先天障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快发展面临瓶颈制约;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造血功能严重不足;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活艰苦;人力资源开发艰难,智力支撑不足;资金投入严重欠缺,扶贫工作严重缺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突出。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欠发达仍然是达州最大的市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明显仍然是达州最大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滞后仍然是达州最大的问题,达州仍是革命老区中的特困户。尤其是本规划七大区域,多为相关县(市、区)偏远乡村,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基础薄弱,困难群众集中,属于典型的特殊连片困难区域。

达州位居川渝鄂陕结合部中心,被列为全国、全省重要次级交通枢纽,区位优势突出,天然气、煤炭、石灰石、石膏、盐卤等地矿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文化底蕴厚重,人力资源充裕。十二五时期是达州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化同步的加速推进期、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型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面临着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扶持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革命老区跨越发展、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等重大机遇。大力扶持和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对于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达州和达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抢抓发展机遇,突出主题主线,坚持以加快发展、缩小差距、追赶跨越为基本取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收入为根本目的,以连片扶贫开发为主要抓手,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确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二)发展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短板补齐、争取政策、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注重加大政府性投入,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社会民生等薄弱领域建设,注重向上争取重大关键政策,推动老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确保全市不同区域、全市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具体坚持以下五条原则。

1.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扶持老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老区群众直接受益,努力实现强市与富民相统一。

2.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突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等重点区域,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脱贫致富等重点领域,突出优抚群体和弱势人群等重点对象,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共同发展。

3.整合资源,综合开发。注重与《四川省十二五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相衔接,整合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扶持革命老区和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跨越发展、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等各种扶持政策,以政策叠加形成规模效应,整合资金项目,综合开发,连片扶持发展。

4.自力更生,各方参与。坚持依托和发挥老区自身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与对外开放借力发展相结合,坚持尊重和发挥老区群众主体地位、主体作用与加大对口帮扶相结合,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老区发展。

5.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和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通过行政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薄弱环节流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要素活力。

(三)目标任务

把消除绝对贫困和缩小发展差距作为奋斗目标,把尽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至十二五时期末,规划区村道全部硬化,人畜饮水、灌溉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28730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三、实施连片扶贫开发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注重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常规扶贫与特殊困难地区扶贫相结合,扶贫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项目扶贫与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专项扶贫与强农惠农扶贫相结合,自身努力与积极争取支持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各界帮扶相结合,突出贫困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农户内生发展能力、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实现跨越。到2015年,七大连片扶贫规划区累计投入各项资金91319.39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7884.88万元,占总投入41.49%;产业培育投入23893.7万元,占总投入26.16%;农户环境建设投入26723.32万元,占总投入29.26%;社会事业发展投入2817.48万元,占总投入3.09%。资金来源:省级以上财政扶贫与部门资金46179.17万元,占50.57%;市、县级财政扶贫与部门资金7495.63万元,占8.2%;业主投入资金11662.5万元,占12.77%;农户自筹资金25982.09万元,占28.45%

专栏1:万源市庙垭、河口片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

一、规划范围及人数

规划区覆盖3个乡(镇)7个村:鹰背乡大板桥村,庙垭乡火烽村、尖山村、云程村,秦河乡老鹰寨村、三官场村、半边街村。共有贫困户736户、贫困人口3841人,贫困发生率30%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基础设施

1.路:硬化村道30.9公里,新建桥梁3座;新建社道71公里,整治社道144公里,硬化社道82.5公里;新建联户路150.2公里,水毁道路修复12公里。

2.水:解决8342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治山坪塘38口,新建灌溉渠8.7公里,整治灌溉渠25公里。

3.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7处。

(二)产业培育

1.种植业:新植核桃0.076万亩,新植茶园0.08万亩,茶园低改380亩,种植蘑芋2140亩,间种套种马铃薯18490亩、大豆4340亩。

2.养殖业:规划新发展生猪养殖小区7—10个,养殖户460户,户均养殖40头,共养殖1.84万头;规划新发展旧院黑鸡养殖小区10—15个,养殖户386户,户均养殖200只,共养殖7.72万只。

3.村级互助社:新建村级互助合作社2个。

4.能力培训:开展劳务培训及输出7751人,实用技术培训16260万人次。

(三)农户环境建设

以消除茅草房、土墙危房的农户住房为重点,结合农户庭院建设,解决住房困难,改善居住条件。易地扶贫搬迁327人,危房改造173户,改厨2661户,改厕2776户,改圈4.03万平方米,建庭院810户,新建沼气池780口。

(四)社会事业

1.教育:改建村小2600平方米,购置课桌凳210套、电脑和打印机4套、教学仪器4套、体育设备等教学设备4套。

2.卫生:新建村卫生室6个,配置乡镇卫生基础医疗设备。

3.社会保障:新建敬老院1所。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渠道

项目总投资18423.34万元,其中:基础设施9085.10万元,占总投入49.31%;产业培育5342.07万元,占总投入29%;农户环境建设3330.09万元,占总投入18.08%;社会事业666.08万元,占总投入3.61%

资金来源:财政扶贫资金6021.91万元,占32.69%。省级部门资金(含省农发办)4035.16万元,占21.9%。整合其他地方涉农资金190.28万元,占1.03%。农户自筹(含投劳折资)8175.99万元,占44.38%

四、效益预测

规划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3841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到2015年,规划区新增农业产值1.5亿元,新增纯收入6000万元,人均增加纯收入3500元,年均增长20%。规划区植被覆盖率提高12%

专栏2:宣汉县天生、君塘片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

一、规划范围及人数

规划区覆盖7个乡(镇)7个村:天生乡大路村、七里乡新芽村、柏树镇九军村、芭蕉乡蒿坝村、明月乡万古村、红岭乡垛石村、东乡镇插旗村。共有贫困户890户、贫困人口3116人,贫困发生率19.7%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基础设施

1.路:硬化村道40公里,新建社道55公里,硬化社道80公里,新建联户路50公里。

2.水:解决2800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治山坪塘30口、维修灌溉渠55公里。

(二)产业培育

1.种植业:规划种植脆红李800亩、西瓜800亩、水果3000亩。

2.养殖业:规划养殖生猪4000头、肉牛2000头。

3.能力培训:培训贫困农民工150人,适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

(三)农户环境建设

规划移民搬迁100户、危房改造700户、改厨3500户、改厕3500户、改圈7.1万平方米、建庭院3500户、建沼气池400口。

(四)社会事业

1.卫生:新建村卫生室7个。

2.教育:改扩建小学1所、初中3所、村小4所,维修小学2所、初中4所、村小10所。

3.文化:新建村文化活动室7个。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渠道

项目总投资10146万元。其中:基础设施5880万元,占投入57.95%;产业培育892万元,占投入8.79%;农户环境建设3234万元,占投入31.87%;社会事业140万元,占投入1.39%

资金来源:财政扶贫资金5447万元,占53.7%;部门整合资金1750万元,占17.2%农户自筹(含投劳折资)资金2949万元,占29.1%

四、效益预测

规划区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得到明显改善,农业持续增收,农村快速发展,3116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到2015年,规划区新增农业产值4.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457元,年均增长21.03%,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专栏3:渠县李渡片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

一、规划范围及人数

规划区覆盖1个乡(镇)6个村:新渡村、狮牌村、新和村、坪水村、永寺村、灯台村。共有贫困户1070户、贫困人口3746人,贫困发生率20.9%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基础设施

1.路:新建水泥路25公里,硬化社道18公里,新建便民路30公里。

2.水:解决2675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容量100方蓄水池19口,整治山坪塘12口,新建渠道15公里。

(二)产业培育

1.种植业:新植红心琯溪蜜柚3000亩,蔬菜1300亩,其中种植番茄400亩、茄子300亩、尖椒600亩。

2.养殖业:规划养猪10000头。

3.能力培训: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及输出1000人,实用技术培训7000人。

(三)农户环境建设

规划建设新村聚居点100户。

(四)社会事业

教育:改扩建村小学1所,维修村小学1所。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渠道

项目总投资5086万元,其中:基础设施2955.98万元,占投入58.12%,产业培育930.23万元,占投入18.29%,农户环境建设1199.78万元,占投入23.59%

资金来源:申请国家补助资金3161万元,占62.15%,整合部门资金1061万元,占20.86%,财政扶贫资金864万元,占16.99%

四、效益预测

规划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得到明显改善,实现脱贫致富。规划区实现栽植红心琯溪蜜柚3000亩,总产值达4320万元。在果园进行林下间种蔬菜,产业园配套种植番茄400亩、茄子300亩、尖椒600亩等经济作物,总产值达5250万元,预计年人均增收2943元。

专栏4:大竹县杨通、天城片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

一、规划范围及人数

规划区覆盖2个乡6个村:杨通乡春光村、东升村、凤河村,天城乡三元村、中和村、井星村。共有贫困户2110户、贫困人口7201人,贫困发生率为43.5%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基础设施

1.路:硬化村道56公里;新修组道59.2公里、硬化组道14公里;新建桥3座、维修病险危桥3座;新建便民路52公里。

2.水:解决7200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治山坪塘14口。

3.电:规划改造主线路34公里。

(二)产业培育

1.种植业:规划发展优质核桃4230亩、柚子200亩;建生产路43公里。

2.养殖业:规划养猪5600头,养乌鸡、野鸡6400只。

3.能力培训:开展劳务培训及输出300人,实用技术培训5600人次。

(三)农户环境建设

新建居民点7处、216户;新建沼气池347口;新建垃圾池2处。

(四)社会事业

1.阵地建设:维修村办公室7840平方米;改善办公条件2处。

2.教育:改扩建小学2所,维修村小学41600平方米,添置部分音体美器材。

3.卫生:新建村卫生室7420平方米。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渠道

项目总投资9551.45万元,其中:基础设施5699万元,占投入59.66%;产业培育1314.4万元,占投入13.76%;农户环境建设2293.45万元,占投入24.01%;社会事业244.6万元,占投入2.56%

资金来源:财政扶贫资金4502.7万元,占47.14%,整合其他涉农资金1679.45万元,占17.58%,农户自筹(含投劳折资)3369.3万元,占35.27%

四、效益预测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预计到2015年,规划区农户将人均增加纯收入2000元以上。通过道路建设,农户出行、农资运输更加方便;通过人畜饮水和水利设施项目建设,解决项目区群众的饮水困难,农业生产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项目区7201个贫困人口将实现增收脱贫致富;通过村卫生室、办公室、村小学建设,有效解决看病难、办公条件差、上学条件差等问题。

专栏5:开江县川东游击片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

一、规划范围及人数

规划区覆盖3个乡(镇)7个村:广福镇双河口村、兰家塝村,拔妙乡复兴村、马鞍山村,长岭镇山溪口村、土堡寨村、天马头村。共有贫困户683户、贫困人口2156人,贫困发生率22.5%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基础设施

1.路:规划新建村道18公里,整治村道9.5公里,硬化村道45公里,硬化社道41公里;新建联户路182.7公里。

2.水:新建集中供水站20处,新修蓄水池65口,安装供水管网71公里,打井608口,解决10000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治山坪塘32口,新建整治灌溉渠40公里。

(二)产业培育

1.种植业:规划新发展钢架大棚设施蔬菜2000亩、莲藕1500亩、茶叶1000亩、生姜1000亩、银杏1000亩。

2.养殖业:新增生猪养殖户1000户,养殖生猪32500头。

3.加工业:新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户。

4.能力培训:培训农村实用技术9800人次;开展劳务培训及输出1400人。

(三)农户环境建设

以消除茅草房、土墙危房、地质灾害房的农户住房为重点,结合农户庭院建设,解决住房困难,改善居住条件。规划旧房改造960户,统一民居风貌修葺1370户,建新村聚居点14个,新建住房470户。

(四)社会事业

1.卫生:新建村卫生室7个,配置乡镇卫生基础医疗设备。

2.教育:改建4所村小围墙,硬化4所村小操场。

3.文化: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7个。

4.便民服务中心:新建便民服务中心5个。

5.体育:新建乡镇体育文化中心3个。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渠道

项目总投资27254.6万元。其中:基础设施6128.8万元,占投入22.49%;产业发展11415万元,占投入41.88%农户环境建设9204万元,占投入33.77%社会事业385万元,占投入1.4%,能力建设121.8万元,占投入0.4%

资金来源:财政扶贫等方面资金9317.4万元,占34.19%;部门整合资金1686.9万元,占6.19%;业主投入7182.5万元,占26.35%;农户自筹(含投劳折资)9067.8万元,占33.27%

四、效益预测

规划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2156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到2014年,规划区新增农业产值1.02亿元,新增纯收入0.78万元,人均增加纯收入7890元,年均增长45%,明显高于同期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规划区植被覆盖率提高1.5%

专栏6:达县九节滩库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

一、规划范围及人数

规划区覆盖5个乡(镇)10个行政村:桥湾乡走马村、云顶村、白鹤村、陈余村,虎让乡陵江村,洛车乡虎盘山村、道让乡白庙村、五童坪村,江陵镇沿河村、江北村。共有贫困户1836户、贫困人口5599人,贫困发生率46.3%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基础设施

1.路:硬化村道49.65公里,硬化社道79.55公里,整治社道14.5公里,新建联户路25公里,新建桥梁2座。

2.水:解决3573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山坪塘3口,整治山坪塘60口,新修灌溉渠6.5公里;整治灌溉渠6.5公里,新建提灌站3个,整治水库2座。

(二)产业培育

1.种植业:规划新种植柑橘3000亩,种植银杏700亩,发展大棚蔬菜300亩,江陵镇江北村发展莲藕2000亩。

2.养殖业:道让乡五童坪村建生态养殖场1个,带动发展生猪5000头。虎让乡陵江村建设畜牧小区1个,发展农户养肉牛1000头,山羊2000头。

3.村级互助社:建立村级互助合作社6个,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

4.能力培训:适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培训全覆盖。

(三)农户环境建设

以消除土墙危房、地质灾害房的农户住房为重点,结合农户庭院建设,解决村民住房困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规划易地扶贫、地灾等搬迁352户,实施旧房改造(改厨、改厕、改圈、改外观形象)300户。

(四)社会事业

1.教育:迁建桥湾初级中学;改建村小1所,添置课桌凳、电脑、打印机、教学仪器、体育设备等教学设备。

2.卫生:新建村卫生室2个,配置乡镇卫生基础医疗设备。

3.文化:新建村文化活动室3个。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渠道

项目总投资1531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5953万元,占投入38.88%;产业培育1765万元,占投入11.53%;农户环境建设6592万元,占投入43.06%;社会事业1000万元,占投入6.53%

资金来源:财政扶贫等方面资金7210万元,占47.1%;省级部门资金(含省农发办)3000万元,占19.6%;地方财政资金600万元,占3.9%;地方部门资金300万元,占2%;业主投入4000万元,占26.1%;农户自筹(含投劳折资)200万元,占1.3%

四、效益预测

规划区连片扶贫开发基本实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5599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到2015年,该片区将新增农业产值3500万元,新增纯收入1500万元,人均增加纯收入2500多元,年均增长20%

专栏7:通川区犀牛山片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

一、规划范围及人数

规划区覆盖2个镇6个村:罗江镇密林村、庙坪村、天池村、老林村,北外镇青杠垭村、犀牛山村。共有贫困户992户、贫困人口3071人,贫困发生率35.08%

、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基础设施

1.路:硬化村道33.52公里,新建桥梁2座;新建社道12公里,整治社道20公里,硬化社道11公里;新建联户路31公里。

2.水:解决2874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治山坪塘4口,维修灌溉渠2.5千米,整治病险水库1座。

(二)产业培育

1.种植业:规划新植巴山脆李3000亩、梨子500亩,新建大棚蔬菜基地300亩。

2.养殖业:新发展生猪养殖户3户,户均年养殖50头。

3.专业合作社:新建专业合作社2个。

4.能力培训:开展劳务培训及输出570人,实用技术培训3500人次。

5.农家乐:新建农家乐80户。

(三)农户环境建设

以消除茅草房、土墙危房、地质灾害房的农户住房为重点,结合犀牛山景区及农户庭院建设,着力打造村民聚居点建设,解决住房困难,改善居住条件。规划易地扶贫、地灾等搬迁118户,危房改造466户,改厕180户,改厨132户,改圈700平方米,建庭院122户,新建沼气池133口。

(四)社会事业

1.教育:改建、维修村小4所,购置课桌、凳子等教学设备,并硬化2所村小操场。

2.卫生:新建村卫生站(室)4个(240平方米),配置乡镇卫生基础医疗设备。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渠道

项目投资5548万元,其中,基础设施2183万元,占投入39.35%;产业培育2235万元,占投入40.28%;农户环境建设870万元,占投入15.68%;社会事业260万元,占投入4.69%

资金来源:财政扶贫等方面资金920万元,占16.58%;省级部门资金(含省农发办)1700万元,占30.64%;地方财政资金88万元,占1.58%;地方部门资金140万元,占2.52%;业主投入480万元,占8.65%;农户自筹(含投劳折资)2220万元,占40.01%

四、效益预测

规划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全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到2014年,规划区新增农业产值1.325亿元,新增纯收入915.4万元,人均增加纯收入2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规划区植被覆盖率提高9%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达州市革命老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革命老区发展的具体事宜。各县(市、区)相应成立革命老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资金保障。制定向上争取支持扶持计划,落实目标任务,确保向上争取资金落到实处。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投入保障能力。在规划期内,各县(市、区)对各类涉农资金、帮扶资金实行统筹整合、打捆使用,原则上集中投放于本规划区域,扶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三)强化对口帮扶。在巩固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对口帮扶万源市和宣汉县两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基础上,争取增加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帮扶宣汉县和万源市。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或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达州其余五个省定贫困县。大力开展挂、包、帮活动,积极组织引导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力量帮扶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四)强化督查考核。实行革命老区建设项目管理责任制,把老区扶贫开发任务纳入党委、政府和部门年度工作预决算和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考核,逗硬奖惩。

(五)强化舆论宣传。大力宣传达州革命老区对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大力宣传中央、省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重大决策政策,大力宣传加快达州革命老区发展的意义、思路、目标、任务及举措,大力宣传加快达州革命老区建设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积极营造全市扶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