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主管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
委印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出版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部
总 编 辑 朱清华
责任编辑 赵季平
编 辑 罗旭玲
地 址 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电 话 0818-2101939
邮 编 635000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达市府办函〔2014〕8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2014年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519


2014年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工作方案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4年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安排意见》(川办函〔201453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和《达州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10-2015)》和《达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2012-2020)》,制定2014年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工作基调,以扩量提比强功能为总要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实现服务业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创新突破。

(二)主要目标。201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352亿元,同比增长11%,力争12%

二、行业目标、工作重点及分工

重点发展物流、金融、旅游、科技、信息、商贸流通等带动性强、关联度高、影响力广、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重点行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服务业新的增长极。

(一)物流业。全市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3年下降0.3%以上;力争30%的工商企业完成物流业外包和物流资产剥离,培育年收入3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物流企业20家,支持物流重点企业参加等级评定,打造品牌企业,力争2014年实现全市物流企业评级零的突破。(责任单位:市物流办、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统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

1.规划引领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以构建秦巴地区物流中心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出台《达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和物流业发展实现次级突破的意见》,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城市配送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扶持发展骨干物流企业。

2.推进全国物流布局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建设秦巴物流园区和各县(市、区)物流园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在医药、煤电等重点行业中积极支持打造物流供应链纵向一体化体系。建设现代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农资农产品双向通道,提升农村经济。鼓励达州物流企业运用现代物流设施设备,相关行业使用LNGCNG等新能源物流设备,发展绿色物流产业。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年内启动各县(市、区)、经开区物流信息统计网络体系建设,初步建成覆盖全市的物流通讯网络体系。扩大达州公路物流港信息平台与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对接成果运用,提升货运物流平台效用。推进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物流园区(港口)等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完成秦巴医贸园现代医药配送中心高架仓库标准化建设,统一城市物流配送车辆技术规范。

3.推进物流通道建设。加快巴达铁路、南大梁高速公路、达宣和达开快速通道建设,力争开工达营、巴万高速公路、实施渠江航道升级改造,做好达州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培育达州至成都、重庆及周边城市的城际货运班线,促进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形成完善的对外运输通道网络,拓展区域物流通道。建立与蓉欧快铁和渝新欧快铁的对接,畅通出境通道。加强达州进出货物流向流量监测和分析,及时解决通道建设瓶颈。

(二)金融业。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实现新增贷款132亿元。力争全年实现直接融资和其他融资110亿元,完成保费收入40亿元,培育重点上市企业60家,新增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额3亿元,新增融资担保能力7亿元。(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配合单位: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达州银监分局、达州市保险协会)

1.加快推进秦巴地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市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做大资产规模。加快以“1+2”模式整合达州市联社和通川区、达川区农信社组建达州农村商业银行。加快推进宣汉县、大竹县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加快地方准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全面提升小额贷款公司放贷能力,鼓励各融资性担保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整合并购等方式增强实力。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鼓励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及融资租赁、信托、基金等机构,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加大基金公司引进力度,积极培育开拓基金市场,推动组建金融控股集团,规范民间投融市场。启动西外马踏洞金融中心建设。

2.拓宽融资渠道。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规模,积极引进异地银行业金融机构,争取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尽快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全年实现新增贷款132亿元。充分发掘银行资金的潜力,鼓励创新银行表外信贷资产业务,发展委托贷款、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信贷资产业务。积极开展送金融下乡活动,鼓励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私募债及信托、融资租赁等方式融资,实现多渠道融资。

3.做好保险业推广与创新。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推广菜篮子工程保险、渔业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农房保险等新型险种。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鼓励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提供投资、运营、劳动用工等方面的保险服务。试点推广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推动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4.全力推动企业上市。充分利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机遇,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分层次推荐企业进入主版市场、中小版和创业版市场、新三版市场、股权交易市场融资,重点推进川环科技在深圳交易所上市,四川一新到香港上市,同达博尔进入北交所上市,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川藏交易所挂牌融资,形成多方突破的上市新格局。建立企业上市后备库,加快企业上市培育,力争全年培育重点上市企业60家。

(三)科技服务业。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10家,创立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达州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1.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和平台建设。推进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抓好天然气和盐卤化工市重点实验室、食品药品标准与检测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加强达州市仁和技术转移中心服务能力建设,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推动高新技术服务及其产业发展,力争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10家,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达到45家以上。

2.扶持发展科学研究、软件设计服务业。加大对国属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大力扶持发展软件设计服务业,将科技服务业发展计划列入《2014年达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予以支持,加强对灭火救援现场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房地产交易价格评估系统等软件开发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项目取得实效。

3.建立产业技术联盟。积极支持企业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建立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重点抓好企业与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实施,力争把省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与达州市场经济发展优势紧密结合起来。

(四)信息服务业。力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全年新增数字电视2万户;新增村村通直播卫星电视用户1.06万户。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信息化示范企业20家。探索发展物联网企业,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责任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文广新局、市科技局)

1.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范通信管道、移动基站等设施的共建共享;全面推进3G网络建设,推动电信增值服务、三网融合等向纵深发展;大力实施农村通信村村通工程,提高通信应急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2.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发展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业。推动物联网、泛载网、云计算等应用,培育新的增长点。推进社会信息化应用,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企业。

3.加强日常监管。加大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监管力度,加强教育引导和舆论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保护通信基础设施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对通信基础设施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坚决打击破坏、偷盗通信基础设施等违法犯罪活动。

(五)涉农服务业。建立农产品对外展示展销新平台1个,新培育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个。建立农产品直销门市60个、配送中心8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畜牧食品局、市粮食局、市科技局、达州质监局、市供销社)

1.打造特色农产品展销新平台。加强市场调研,在成功打造农产品融入重庆产销对接平台的基础上,拓展西北市场,举办达州特色农产品西安推介会,在西安西部欣桥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设立达州农产品专销区,建立达州优势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窗口。积极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在港澳地区、俄罗斯等地举办的国际农产品展销会。

2.创新产销对接新路径和新方式。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与基地农户签订订单,实行契约收购;鼓励和支持农民经纪人直接建立生产基地,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鼓励境内外市场与基地挂钩,推动经营企业与产区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的供需合作机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批发市场、居民小区设立直销网点,建立农产品直销配送中心,实现基地与市场的无缝衔接。

3.推进合作流通组织建设。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事农产品市场流通;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和种养大户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领办、创办农产品流通实体;创新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购销经营部和田头市场,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地销售农产品。加强对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引导和服务,促进其发展壮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商贸流通业。力争实现社消零总额557亿元,增长13%以上。50个商贸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60亿元。力争实现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其中:出口1.3亿美元,进口1.8亿美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

1.加快推进商贸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四川省流通设施建设指导目录》和《达州市主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引导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抢抓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落实年契机,加大商贸项目的招商和商贸建设投资力度,力争商贸流通项目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开工一批、落地一批,夯实商务发展基础。

2.狠抓大型商贸设施建设。引导商贸项目集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服务业功能区,实施服务集聚区培育方案,加快推进达川区杨柳商贸集聚区、渠县长德商贸城、大竹商贸物流园区等一批商贸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达州红星美凯龙、升华广场、罗浮新城市广场、复兴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十亿级城市商业综合体和大型商品市场建设。

3.强化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现代流通示范县、商贸示范镇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主城区农贸市场打造和规范化运营,启动主城区农贸市场星级市场评比工作,加快县域和乡镇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力争新建、改造乡镇农贸市场30个。进一步规范农产品、建材、家居等专业市场。积极打造城市特色商业街区,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4.扩大生活服务消费。加强社区商业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加快建立一刻钟便民消费圈,培育城市商业中心和特色街区。引导餐饮企业调整结构、推动转型发展。加快再生资源和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商务重点行业节能减排。

5.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坚持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突出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和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全市新培育1个以上省级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示范县(市、区)和2家以上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5家以上市级电子商务重点企业,建成有较强影响力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3个以上。

(七)旅游业。实现旅游总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20%。(责任单位: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达州质监局)

1.加大旅游标准化实施力度。完成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创建任务,在旅游标准化评价机制建设、地方旅游标准制定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以标准化推动旅游规范化建设。创建一批省市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示范景区、示范企业,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

2.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启动实施旅游景区“135”计划,推进八台山龙潭河、賨人文化商业街、凤凰山巴人文化广场和金山寺修复工程建设。启动通川区北部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完善宣汉洋烈水乡、大竹海明湖温泉建设,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秦巴生态旅游区建设,做好五峰山、金山寺、峨城山等景区的提档升级。抓好铁山、清河古镇、九龙湖观光休闲等重点项目招商工作。

3.全面提升行业品质。贯彻执行《旅游法》,深入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活动,以强化旅游安全监管、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为着力点,抓好旅游景区、旅行社、导游人员、星级饭店、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的管理。加强旅游人才教育,举办旅游产业发展专题培训,全面促进旅游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八)职教培训业。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规模达到9.5万人;中职毕业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0%左右;品牌培训人员2000人,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1.2万人,做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3.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000人。(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局、市科技局、达州质监局、市畜牧食品局)

1.加快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以构建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为突破口,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就业指导,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完成中职招生3.4万人,加快西南职教园区建设,完成投资5亿元。

2.强化实习管理和就业指导。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适应性训练,学会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职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制度。

3.注重实效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发挥专业特长,整合优势资源,开展各类培训,打造达州技工品牌。

(九)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10%。(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市科技局)

1.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一心三带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以基地建设带动其他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依托各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各县(市、区)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2.推进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依托现有文化艺术资源,打造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品牌,培育达州演艺娱乐产业群。打造以巴文化、红军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会展业。以传统民俗民间工艺美术品等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创意设计品牌推动传统文化市场升级改造。扶持互联网文化、艺术品制作等新兴文化市场,进一步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重点产业项目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重庆金科文旅公司等有实力的集团进行合作洽谈,共同打造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开辟龙头企业投资达州文化产业项目绿色通道,从政策、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依法给予优惠和快捷周到的服务,为达州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引进开发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带动达州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十)房地产业。力争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完成房地产业投资100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1200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销售面积200万平方米。(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

1.加强城市重点开发项目建设和储备。继续抓好滨江新区、三里坪人文生态园、渠县东区、宣汉西区新城、万源河西新区等一批提升城市形象、拓展城市空间重点开发项目建设,积极启动塔沱综合开发、万源市城市东区、万源市火车站片区、开江县城市综合体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抓好新项目的论证储备和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

2.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监管。认真执行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审、商品房预售、预售资金监管和网上签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成熟的监管制度,切实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

3.强化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引导房地产企业正确认识、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建立以房产网为依托的房地产市场监管分析平台,定期公布房地产市场信息,正确引导供求,稳定市场预期,强化和提升房地产市场统计分析监测能力和行业监管能力,做到早预警,早防范,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4.支持发展物业管理。贯彻落实物业服务行业招标投标制度,引导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物业服务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整合、重组、做大做强本地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引进外地品牌企业入驻达州市场。培育年收入1000万元,入库税金50万元以上物管企业3家。

三、保障措施

(一)严格执行相关规划。严格按照《达州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10-2015)》、《达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2012-2020)》和各个专项规划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认真贯彻相关文件精神,按专项规划要求在行政审批、财政扶持、土地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全力保障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按照扩量提比强功能的要求,认真抓好达州市2014年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强项目调度、管理和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在谈项目的跟踪,对重点服务业项目落实专人负责,力促早开工、早投运。加大对正在兴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的服务力度,使之早日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加强服务业资金和人才支持。发挥好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符合条件企业的支持,培肓服务业品牌企业,鼓励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依托高等院校加强服务业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再培训,注重引进高端现代服务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四)狠抓服务业统计工作。加强服务业统计服务,建立政府统计部门统计和行业主管部门统计分工负责、互为补充的现代服务业统计制度。开展全口径范围的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和服务业重点行业指标监测分析,充分发挥各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统计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

(五)实施绩效考核督促工作有序开展。各级各部门要将服务业重点行业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并按季度收集汇总进展情况。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每半年通报一次各级各部门服务业重点行业工作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