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主管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
委印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出版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部
总 编 辑 朱清华
责任编辑 赵季平
编 辑 罗旭玲
地 址 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电 话 0818-2101939
邮 编 635000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继续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2013—2017年)的通知

达市府办〔2014〕1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相关部门:

《达州市继续教育五年发展规划(2013—2017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325


达州市继续教育五年发展规划

2013—2017年)

 

为提升全民综合素质,促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根据《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教育公平的全局,以提升继续教育的开放性、规范性、现代性、广泛性为主线,加强继续教育机构建设,加强平台建设和资源开发,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机制,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为加快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坚持继续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服务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创新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需求的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着力为专业技术人员、行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服务,切实做到继续教育育人用人一体化。

(三)目标任务。2017年,基本建成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群众学习需求的继续教育体系,继续教育的开放性和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制度机制更加完善,区域特色更加明显,规模和质量走在全省前列。每年完成成人学历教育5000人以上,非学历资格认证1万人以上,非学历教育90万人(次)以上,社区教育参与率达到50%,全市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40%

二、构建继续教育体系

以满足提升学历、增强职业技能和丰富文化生活等不同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居民、贯穿职前职后的继续教育体系。

(一)加强成人学历教育体系建设。依托达州广播电视大学和各县(市、区)电大站点、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外地高校,外地高校驻达函授站点,各地自考办以及社会助学机构建成全市成人学历教育体系,稳步发展成人学历继续教育。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干部职工或广大群众自主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取得高层次学历、学位。

(二)加快构建职业培训体系。建立职前培训和职后教育相互融合的继续教育制度,支持发展行业岗前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全面提升面向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广泛开展服务企业、三农和社会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社工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大力加强就业创业培训。

(三)加强社区教育体系建设。依托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习中心等载体,为城乡居民提供公民素质、职业技能、文化休闲、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服务。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学习周和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探索建设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服务机构。实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建设行动计划,力争至少一个县(市、区)被列为全国或全省社区教育实验区。

三、建设继续教育网络

以提高开放性和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为重点,加强继续教育机构建设,构建继续教育网络,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继续教育机构。

(一)培育壮大高校继续教育机构。以达州广播电视大学为依托,加快建成达州开放大学,将达州开放大学建成我市继续教育中心、社区教育中心和终身教育基地。支持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机构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国内知名高校在我市设立继续教育站点。

(二)规范发展职业培训机构。支持重点职业院校拓展职业培训功能,与部门、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共建职业培训定点机构20个。引进5家以上国内知名培训机构在我市建立分支或连锁机构。推进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市级以上示范性培训机构20家以上。

(三)加快发展社区学习机构。以达州开放大学为依托,设立达州社区大学;以各县(市、区)电大为单位成立社区学院6个;以城镇社区为单位,探索设立社区学习中心10个以上,建立老年教育中心8个以上。

(四)做实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开展创建示范乡镇成人学校活动。推进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与乡镇社区学习中心融合。探索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立村级学习中心。

四、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建设

(一)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各类教育培训网络,建设与四川开放大学网络相融的达州开放大学主干网络。建立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远程教育平台、远程网络培训平台及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实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教学平台的高速链接,组建一站式、开放性、可扩展的网络管理系统,形成“1+N平台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成为我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骨干网络平台。

(二)资源开发建设。依托全国继续教育城市联盟以及高校联盟、行业联盟、企业联盟,采取引进、整合、开发等方式,加快建设能够满足我市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需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中心);探索市场化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设集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形成性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等于一体的全媒体网络课程。到2017年,开发建成20门以上继续教育优质特色课程。

(三)学员基地建设。整合教育培训机构、人员和设施设备等资源,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立完善基地资格认定及基地年审制度,重点扶植师资力量雄厚、管理规范、质量保证、社会效益好。信誉高的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发挥其品牌效应,全面带动施教机构建设。

五、大力提升继续教育质量

(一)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以兼为主、动态开放原则,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学、科研、管理、远程学习支持和技术队伍。以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专家教授和行业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骨干组建达州市继续教育专家库;鼓励支持继续教育机构聘请高校教师和行业、企业一线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担任课程辅导教师,从事基于网络的教学、导学、助学活动。

(二)质量保障。分行业分类别制定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实施继续教育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培训机构入口关;实施培训机构年审制度和培训项目竞争遴选制度,构建培训机构优胜劣汰机制;实施课程设置评审、教学成效考评制度,强化继续教育质量监管。

(三)学科建设。根据产业发展、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引进吸收先进办学模式、优秀教材和课程资源,推动观念更新、理念创新和课程改革。

(四)成果认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转换互认和激励制度,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和职业资格的互认与衔接;建立终身学习记录和存储制度,把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和考核结果作为其岗位聘任、职称评聘、执业注册等的依据。

六、提升继续教育服务经济发展能力

(一)加强对外合作。依托全国继续教育城市联盟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继续教育交流合作,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和企业技术、人才、资金和课程资源,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

(二)深化产教对接。加强继续教育机构与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的合作,对接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继续教育课程和培训内容,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质量与效益。

(三)深化农科教结合。加强继续教育机构与农村新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对接,培育开发新农村建设继续教育项目和课题。依托继续教育机构,加强农科教结合,促进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七、强化继续教育组织领导

(一)组织领导。成立达州市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继续教育。各县(市、区)因地制宜设立相应领导机构。建立完善继续教育工作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建立继续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跨部门、跨行业协调机制。组建达州市继续教育协会。

(二)经费保障。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经费同级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市及各县(市、区)政府每年要把全民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序、有力、有效推进。鼓励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利用自有资金加大职工培训投入。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关于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的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加强培训经费整合及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考核激励。各级人民政府要督促职能部门加强对行业和企业、单位、社区、农村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管指导,确保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严格考核,逗硬奖惩。

(四)强化宣传。综合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重大意义、重大政策和重要部署,动员和吸引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参与学习,支持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