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主管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
委印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出版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部
总 编 辑 朱清华
责任编辑 赵季平
编 辑 罗旭玲
地 址 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电 话 0818-2101939
邮 编 635000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的意见

达市府办〔2016〕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为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提升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和扶贫能力,现就进一步加强蔬菜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思路,明确目标

(一)发展思路。按照产业扶贫和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的总要求,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以绿色、融合、循环、创新、高效发展为导向,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管理和资金支持,大力实施百亿蔬菜工程,全面提升我市蔬菜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特色化水平,努力构建生产快速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把蔬菜产业培育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目标。2020年,全市建成市场竞争力更强、特色更加突出的蔬菜优势种植区域,打造百亿蔬菜。即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50万亩,总产量300万吨,商品蔬菜(含食用菌)产值100亿元。其中,商品蔬菜种植面积110万亩,产量200万吨,产值75亿元;食用菌生产规模5万亩(亿袋),总产50万吨,产值25亿元。全市蔬菜商品化率达65%以上,加工转化率40%以上;蔬菜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9%以上。带动15.6万菜农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把达州建设成为川东北特色商品蔬菜基地和秦巴地区蔬菜产业强市。

二、优化布局,融合发展

(一)推进三区三带两基地建设。集中建设以达川双庙为核心的万亩设施蔬菜区,以7个县(市、区)城镇近郊为核心的时令蔬菜区,以宣汉方斗、开江甘棠和通川魏蒲路为核心的5万亩食用菌生产区;推进南大梁高速沿线30万亩特色商品蔬菜产业带,达开路江阳檀木线和开江普宁线、甘长线15万亩稻后蔬菜产业带,万源和宣汉北部山区5万亩高山蔬菜产业带建设;建设以通川安云、万源庙垭、宣汉胡家为核心的15万亩红辣椒榨菜复合基地;以开江普安、达川石桥、大竹石河、宣汉明月为核心的5万亩莲藕生产基地。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要求, 切实改善蔬菜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灌溉水源、灌排泵站、管道输水、生产便道及沟渠等工程建设,实现沟渠相连、道路畅通、能排能灌。完善生产用电设施,配套农资、农机具库房、田头预冷等设施。注重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提高耕地质量。

(三)强化科技服务支撑。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示范和地方名优品种的选育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设施栽培、无害化栽培、微滴灌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积极推广水旱轮作、粮菜轮作、果菜套作、粮菜套作、菜菜间作等种植模式。完善基层蔬菜技术服务体系,培植科技示范大户,充分发挥蔬菜专业协会、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在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加强菜农培训,提高菜农种菜水平,提升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

(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土地经营权流转力度,使土地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实行土地流转服务到主体、科技信息服务到主体、项目资金投入到主体。全市重点培育建设面积300亩以上的蔬菜示范合作社50个、100亩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0户、50亩以上的示范大户500户、年销售蔬菜1000吨以上营销大户或经纪人200个,带动10万贫困菜农增收致富。

(五)建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各类农产品市场建设,保障批发市场和菜市场建设用地,配套贮藏保鲜库、冷链物流、检测设备和信息网络,提升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继续推进蔬菜进超市、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完善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营销机制,创新蔬菜流通方式,大力推进互联网+蔬菜产业战略,大力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到2020年,升级改造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8个,新建或改建蔬菜产地批发市场10个,新建大中型农贸市场8个,新建库容2000吨以上的蔬菜冷藏保鲜库25个,总库容达到5万吨,吞吐能力达50万吨以上。

(六)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积极引进蔬菜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企业,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蔬菜加工项目。积极培育具有全方位服务功能和市场运作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建立蔬菜产品加工基地,延伸产业链条,使特色蔬菜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移。到2020年,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蔬菜加工企业,其中年产值超1亿元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1个,超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3个,超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20个,超500万元的100个。

(七)着力打造知名蔬菜品牌。进一步建立健全蔬菜标准化体系,推动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着力培育达州蔬菜地域品牌。在全面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发展。配套完善基地、市场检测网络,强化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继续推行蔬菜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蔬菜从田地餐桌全过程的监控机制和质量追溯体系,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到2020年,全市蔬菜产品创建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绿色、有机食品25个,无公害农产品50个。

(八)发展蔬菜休闲观光园。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蔬菜休闲观光农业。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采摘体验、田园观光、农耕文化等内容,建设一批采摘体验园、蔬菜博览园,发展融生产性、休闲性、生态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型示范园区,探索、积累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蔬菜工厂化生产,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到2020年,力争建设10个蔬菜休闲观光园,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优惠政策,扶持发展

2016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蔬菜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支持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各县(市、区)财政每年也要安排相应的蔬菜产业专项资金,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蔬菜产业发展,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一)支持设施生产建设。凡设施生产集中区和设施规模基地,各县(市、区)应优先安排涉农项目,支持完善田、水、路等基础设施。对集中连片建设钢架或复合型材料蔬菜大棚50亩以上、对年投料200吨以上、栽培面积10亩以上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5亩以上且亩均产销蔬菜商品苗在30万苗以上的智能化、工厂化蔬菜良种繁育中心,给予一次性奖补。

(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区域性产业协会,探索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蔬菜产业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运行规范、带动农户增收力度大的专合社、家庭农场、业主大户给予奖补。

(三)鼓励科技创新。支持蔬菜产业科技创新,重点对蔬菜生产加工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科研和推广项目给予支持。市科技部门对蔬菜产业科研项目优先予以立项支持。

(四)给予信贷支持。一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事蔬菜产业贷款的,给予免担保、免抵押信贷支持;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可申请小额无息贷款,用于购买蔬菜种子种苗、产品收购等;三是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从事蔬菜产业发展的,各县(市、区)给予创业就业贷款风险基金支持。

(五)支持企业壮大发展。从事蔬菜分级、贮藏、保鲜、加工以及包装等的蔬菜企业和专合组织,实际投资在500万以上、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以上,并取得QS认证的,给予一定数额固定资产贷款3年贴息支持;蔬菜专业合作社或加工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的产品,按有关文件予以奖补。

四、加强领导,严格督查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蔬菜产业在脱贫攻坚和促进农民增收中的重要性,把蔬菜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蔬菜产业发展的领导。市上成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市蔬菜产业发展,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挂达州市蔬菜产业办公室牌子。市蔬菜产业办公室定期对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督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对蔬菜产业发展工作进行定期督查。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蔬菜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发展改革委要把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交通运输部门要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确保蔬菜产品运输通畅;财政、科技、工商、质监、商务、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合力推动蔬菜产业加快发展。

本意见自20164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在有效期内,法律、法规、规章或上级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或已按程序对本办法作出废止、修改、失效的决定的,从其规定或决定。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