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主管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出版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室
地 址 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电 话 0818-2101939
邮 编 635000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金融发展三年规划 (2018—2020年)的通知

达市府办〔2018〕2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单位):

经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将《达州市金融发展三年规划(2018—2020年)》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628


达州市金融发展三年规划

2018—2020年)

 

2018—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期,也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攻坚期。为加快把达州建设成秦巴地区区域金融中心和全省次级金融中心,推动全市金融业健康发展,实现达州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现根据《达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四川省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达州市金融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特编制本规划。

一、达州市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基本状况

十二五以来达州市金融业保持较快发展,金融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金融产业总量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07.22亿元,较2010年末增加93.16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6.7%,成为达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产业。

1.金融组织体系呈现多元化。达州市金融机构类别和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22家,其中地方法人机构10家;证券营业部4家,保险机构41家;新型金融组织快速发展,全市融资担保机构31家、小贷公司1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63家;达州市已初步形成多元化的区域金融组织体系。

2.金融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1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01.93亿元,比2010年末增加1900.8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77.93亿元,比2010年末增加912.48亿元。2017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84.36亿元,比2010年末增加44.42亿元;赔款及给付合计26.15亿元。

2016年至2017年末,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9.03亿元,居全省第1,较年初增长13.39亿元,同比增长1318.4%(高于全省增速686.98个百分点)。各级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成立风险共偿基金52支,总规模达到179883.5万元,对产业扶贫、再就业、园区建设、中小微、三农补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风险补偿作用。2017年底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共计91家。

3.金融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达州市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2014年至2017年,自动取款(ATM)机具数量、销售点(POS)机具数量以及借记卡用发卡数量分别增加85.77%142.48%84.12%,所有服务终端均实现互通互联,为企业和城乡居民带来了较为便利的金融服务。全市自动取款(ATM)机空白镇全面消除,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达100%。

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的能力显著增强,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相继推出了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自助可循环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税融通,销售点(POS)贷、创业贷、仓储质押融资、税金贷、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产销通公司+农户生产经营贷款等产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金融总量相对不足。尽管达州经济近年来增长迅速,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在全省排名靠前;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排名靠后。达州经济结构中一产业占比较大,三产业占比偏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业发展空间;加之达州金融业增加值相对较小,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存贷比偏低,金融业的发展基础较差,发展后劲不足。

2.区域金融组织体系尚不完备,地方法人机构和区域龙头机构实力不强。目前,全市金融组织体系仍是以国有大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缺少外资银行、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私募公司等机构,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地方法人机构数量少、实力弱,治理水平不高;区域金融龙头域相对缺乏,带动效应不强,资本实力有限,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受到限制。

3.资本市场业务拓展严重不足,难以支撑双创活动和产业升级。企业在各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的数量偏少,仅有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为零。资本市场成为区域金融体系的明显短板,对降低区域金融杠杆率形成极大的限制。

4.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滞后,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不足。金融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人均金融网点数相对较少,城乡分布不尽合理,难以发挥服务小微、三农和其他特定群体的功能。

5.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有待转变。融资活动极大地依赖于银行信贷业务,多样化融资渠道开拓不够。

6.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区域金融安全形势较为严峻。信用环境较差,银行信贷资产不良率降压压力较大,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时有发生,区域金融安全仍需大力维护。

二、达州市金融发展目标与路径选择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并围绕市委“12335”总体部署,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不断建立结构优化、功能齐备的金融体系,持续强化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金融业自身效率和规模提升、增长,维护区域金融安全,推动达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2020年初步形成功能齐备、层次丰富、结构合理、竞争有序、服务全面、环境优化的现代金融体系,初步建成秦巴地区区域金融中心和全省重要的次级金融中心,积极服务小微企业、双创和三农等领域,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强化金融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存贷款规模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增速5个百分点,信贷融资年均增长15%以上,直接融资年均增长15%以上,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力争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以上,存贷比达50%以上,新增上市企业1—3家、新挂牌新三板企业20家、四板企业200家以上。进一步完善地方监管体系,建立金融安全区,实现全市金融平稳安全运行,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三)实施路径

1.做大做优金融总量,完善区域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发展达州银行和达州农商银行,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做强做实做优,力争监管评级持续向好。大力开展金融招商,完善区域金融组织体系。重点引进银行、保险、证券、股权投资、融资租赁、保理服务、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期货、信托、基金等金融企业,积极培育、发展、规范村镇银行、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等地方法人金融组织。加强新型融资、直接融资和中介服务的机构体系建设,与传统金融业态平衡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

2.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积极推进企业改制和上市培育,健全充实我市上市和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推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企业入库培训。借助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务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等各种债务融资工具,不断改善债券融资环境,完善融资担保及信用体系。

3.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推进以支付体系为核心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务与市场信息结合的多元信用体系,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深度与广度,助力金融扶贫和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以大数据和支付技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推动智慧农业建设。综合运用农村金融服务手段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助推农业产业升级,不断培育多元化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实现农村多渠道融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实施。

4.建设金融业生态圈,提升金融发展能级。建设金融业生态圈,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形成产城融合、功能完善、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扎实推进金融生态圈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大数据分析系统、云计算平台、信用体系、支付体系、监管服务技术和服务支撑等方面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并探索创新跨市场、跨区域的监管机制。切实增强金融生态圈的人才聚集与吸纳力,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与路径,实现金融人才供给层次多元化。

5.探索培育新型金融业态,助推创新型经济发展。通过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创新绿色金融工具等,不断推动落后产能淘汰转型,实现经济绿色发展。通过创新银行业科技服务机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大力扶持军民融合企业和试运行科技型企业的投贷联动融资机制等,培育壮大科技金融发展平台,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快建立产业链金融体系,分别从产业链前端、中端、后端,引入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助推优势产业和公共服务、助推物流产业全方位发展和提升特色产业价值等。

6.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扩大经济辐射面。通过建立完备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和现代金融市场体系、规范发展民间融资、以产业辐射推动区域金融一体化等举措,夯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基础,实现区域金融协同发展。首先,以建设马踏洞金融集聚中心为抓手,聚合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金融中介、生活配套等企业,引进和督促地方法人等金融机构在马踏洞设立总部。其次,倡导区域间互设金融机构,疏通资金融通脉络,促进资金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同时,积极搭建要素平台,创新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提升金融聚集和辐射功能。基本形成以达州为中心、立足川东北、辐射秦巴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为全市和秦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推动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金融资源共享,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三、达州市金融发展重点领域与推进措施

(一)强化金融产业互动,做大金融总量。

1.持续推进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共达州市委 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达市委发〔201415号)精神,建立银政共赢合作机制,探索建立金融系统服务实体经济考评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支持督促金融机构为“6+2”产业集群等重点产业和中小微企业、三农等民生领域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2.逐步完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金融机构,丰富达州金融牌照类别,有序培育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地方准金融机构,逐步健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租赁七大金融服务功能。

3.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建立上市引导服务机构,对有条件的企业进行一站式金融服务;定期召开企业家培训交流会,培育一批拟上市重点企业,并鼓励全国性金融交易机构参与达州要素市场建设。加快筹建达州市天府商品交易所西气联合天然气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努力建设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不断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为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中长期直接融资。

4.做大做强地方法人机构。支持督促达州银行、达州农商银行奋力实施强行升位三年规划,确保实现资产、债务、利润、税收等既定目标。鼓励达州银行、达州农商银行稳步推进异地设置分支机构工作,并加快推进开江县农村信用社改制。

(二)初步建成秦巴地区金融中心,增强区域经济辐射力

1.加快马踏洞金融集聚区建设。围绕服务秦巴区域的要求,加快马踏洞金融集聚区建设,力争金融中心早日建成使用,初步建成秦巴地区金融服务中心。

2.积极构建秦巴地区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加强秦巴地区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及准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强化区域金融服务联动,实现金融信息共享,提升合作交流水平。加强金融业在机构布局、人员交流、信息共享、产品创新、产品开发和风险防范等多层次的区域金融合作,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和资金的高效融通。

3.优化区域经济金融服务。积极争取将马踏洞金融集聚区的重点项目纳入全省重点项目计划,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金融机构入驻集聚区。创新改进跨区域金融服务,建立现金调运跨行政区域调剂协作机制。

4.鼓励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加强区域金融互动合作,鼓励支持区域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实现跨区发展,全面提升金融辐射带动作用。

5.多维度防范区域风险。积极防控达州本地金融风险,实现银行不良率和不良贷款保持在合理范围,加大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违规行为,规范金融运行秩序。加强秦巴区域各市(区)间的交流协作,建立秦巴区域协同防范金融风险机制,实现金融监管信息共享,合力解决金融安全重大问题。加强秦巴区域间跨行业、跨市场、跨部门、跨地区的金融监管协作,及时收集周边地区金融风险动态,联手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传染,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探索建立跨区域法律执行小组,支持司法机关依法行政、完善跨行政区划的金融诉讼案件审理机制,加大金融胜诉案件的跨区划执行力度,共同依法维护金融债权。严厉打击各种区域性非法金融活动,净化区域金融环境,保障正常金融活动有序、高效进行。

(三)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1.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加强银行业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支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等在达分行逐步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推动绿色金融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加强非银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实施达商回引工程,加强与各地达州商会的联络,吸引优秀企业家回达组建金融机构;鼓励在达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业务,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依法设立绿色专营机构。

2.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在积极培育优质绿色企业,鼓励新能源、绿色建筑、绿色矿山和绿色交通产业企业在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加强与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等机构的合作,共同筛选、辅导、培育,并分类指导。鼓励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中长期绿色产业项目发行绿色债券或项目支持票据,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绿色集合债,吸引达商资本投资绿色产业,解决绿色项目建设资金问题。

3.创新多种绿色金融工具。探索发展绿色信贷,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绿色信贷发展和创新的工作机制,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给予支持。鼓励发展金融租赁公司,加大对新能源开发、资源再生利用、环保新材料、环保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融资租赁服务,实现共同发展。

4.推动落后产能淘汰转型。积极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发展的同时,限制对技术落后、产能过剩、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和企业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改善科技金融发展环境,助推创新型经济发展

1.创新银行业科技服务机制。鼓励银行机构设立科技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和项目提供贷款、股权融资等业务,解决知识产权资产化需求。加快推进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丰富科技信贷产品体系,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订单融资等信贷业务。

2.引导民间资本助力科技创新。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实施达商回引工程,鼓励达商资本以股权投资等方式进入科技创新企业。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市域民营科技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等市场多板块挂牌上市。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合法合规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小贷公司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服务科技金融的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专业机构。

3.大力扶持军民融合企业。结合军民融合企业特点,提供一揽子的授信和融资服务。搭建军民融合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对接平台,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辅导培育优质的、有潜力的军民融合企业,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军民融合板、西南联合交易所等市场挂牌。

4.拓宽科技金融创新渠道。建立和完善科技保险体系,创新科技保险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贷款保障。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支持保险资金为科技创新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加快建立健全促进科技创新的信用增进机制。积极发挥融资性担保增信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切实解决高风险”“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

(五)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推动智慧农业建设

1.综合运用农村金融服务手段,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互联网众筹、建设基金、民间资本等不同融资方式,灵活运作,带动各要素随市场规律流动。支持特色小镇和PPP项目签约,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提速增质。创新金融产品,探索将土地经营权、承包权作为抵押凭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保险公司创新,针对特色小镇不同产业定位,开发指向性保险产品,扩大涉保覆盖面。完善特色小镇金融体系建设,做好特色小镇金融服务。

2.利用互联网技术,助推农业产业升级。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促进电商与银行合作,将助农金融服务创新与农村电商发展相结合,满足农民日常支付需求的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与农村电商联合开展精准营销,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3.创新金融产品,实现农村多渠道融资。因地制宜探索符合达州发展现状的新型融资模式,探索开办农村抵质押业务,使农村资产向资本转化。对经济效益好、生产经营正常的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在风险可控下,推广定单、仓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业务。

(六)建立产业链金融体系,提升产业价值

1.从产业链前端引入融资租赁,助推优势产业和公共服务。积极引进融资租赁企业,为健康养老服务、职业教育等产业和公共服务行业提供金融服务。

2.从产业链中端引入供应链金融,助推物流产业全方位发展探索建立仓单融资和订单融资模式,开启农业供应链。积极推进订单融资的供应链融资方式,形成仓单质押融资模式,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题。

3.从产业链后端引入消费金融,提升特色产业价值。积极引进培育消费金融公司,为收入较为稳定的中低端收入人群提供个人耐用品消费贷款和一般用途消费品贷款,为商业银行无法惠及的个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消费金融服务。借助移动消费金融服务,推动文化创意旅游消费

(七)构建普惠金融构架,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1.推进以支付体系为核心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以消除金融服务空白村为重点,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进一步优化贫困地区助农取款点布局,打造惠农支付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移动终端服务商、电信运营商等在更高水平与层次上开展业务模式创新,建立健全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

2.建立政务与市场信息相结合的多元信用体系。加快建立多层级的信用档案平台,构建多元化信用信息收集渠道,实现企业主个人、农户家庭等多维度信用数据的应用。降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征信成本,强化对非金融信息的征集,依法采集信用征集对象户籍所在地、违法犯罪记录、工商登记、税收登记、出入境、农业土地、居住状况等政务信息,采集对象覆盖全部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及小微企业。培育征信业务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积累有效的个人信用评价机制,与央行征信体系形成有效互补。建立和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信贷征信机制。

3.整合资源,深入推进金融扶贫。有效整合各类财政扶贫资金,落实农户贷款税收优惠、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政策,降低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成本;加大对贫困地区扶贫再贷款、再贴现和扶贫融资的支持力度。支持银行机构成立扶贫事业部,通过委托贷款、批发贷款等方式向贫困地区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在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等,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多渠道增加扶贫资金来源。积极探索股本+公司的发展模式,管好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提供贴息补助。大力推广扶贫保产品,推广贷款+保险融资模式。加快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积极推动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民生保障保险可持续发展。

4.多渠道融资,助力小微企业快速成长。鼓励大型银行机构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小微企业引导基金,支持符合达州产业发展规划的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开展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培育有潜力的企业到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积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小微企业,促进创新型、创业型小微企业融资发展。加快民间资本转化,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鼓励通过直接投资、投资基金、信托、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实现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有效融合。

5.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以大数据和支付技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探索引入以阿里金融等为代表的电商模式,打造大数据借贷平台。建设以商业银行为主导,金融IC卡多元化的应用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安全有关政策,有效保障移动金融应用流程的安全性。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设立金融业发展议事协调机构或领导小组,聘请一批金融专家和有关人员作为咨询委员会成员,为达州金融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各相关部门按照统一规划部署,明确责任、分工协作,积极推进金融规划的实施。

(二)普及金融知识,保护合法权益。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培育公众金融投资与风险意识。探索建立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有关制度,不断规范民间投融资行为。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督检查,及时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维护金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三)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全面落实《达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达市府发〔20162,建成与达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借助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进信用信息应用。积极推动小微企业信用系统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小微和三农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金融领域违法失信行为打击力度。建立信用联合奖惩工作制度,实现多部门、跨行业信用奖惩联动。积极做好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工作,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四)健全金融监管体系,牢牢守住金融风险底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深化改革的工作要求,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放在首要位置,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改革目标任务,逐步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和完善监测信息系统。强化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完善区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和评估机制。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内部风险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出现内部操作风险;高度关注风险发展趋势,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区域金融安全。

(五)打造金融人才高地,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采取引进、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金融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健全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人才跨行政区划、跨行业领域的多向交流,吸引熟悉国内外金融市场、精通互联网金融及创新技术的高端人才落户达州。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联合举办金融知识培训,提高金融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并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快速适应新形势下的金融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