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主管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
委印单位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编辑出版 达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编辑部
总 编 辑 朱清华
责任编辑 赵季平
编 辑 罗旭玲
地 址 达州市通川区永兴路2号
电 话 0818-2101939
邮 编 635000

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达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达市府发〔2018〕11号

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达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已经达州市第四届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抓好贯彻执行。

 

 

达州市人民政府

2018613


达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三年攻坚计划(2018—2020年)

 

为推动达州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成链发展、有序发展和协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建设中医药健康产业强市,特制定本攻坚计划。

一、基本原则

(一)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立足区位、生态、环境、资源、文化等优势,突出道地药材、名医名方、养生保健等特色,强化产品质量和标准,加速产业发展。

(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协调政府资源,突破政策瓶颈、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释放企业活力,构建完善的市场和政策体系。

(三)创新驱动、集聚发展。坚持以科技为核心,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部署资金链,构建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化的研发平台,提升中医药创新创造和集聚发展能力。

(四)开放合作、合力推进。改善软硬环境,拓展国内外市场,创造发展机会;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存量;引进知名企业,扩大增量;加强与知名院校合作,合力助推产业发展。

二、总体目标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突出构建大基地、培育大企业、打造大品牌,大力实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2基地+3中心发展战略(即通过3年努力,将达州建设成为秦巴地区绿色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生态康养基地中药材深加工中心、中医医养服务中心、药材及医药仓储配送中心)。力争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0万亩,产值达30亿元;中药工业及健康衍生品生产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亿元;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实现收入140亿元,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全市初步实现建设秦巴药库、打造康养天堂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绿色中药材种植基地,打造秦巴药库

1.合理规划优化调整中药材种植区划。鼓励发挥区域优势,结合国家精准扶贫工程,建设可持续、多元化、特色化的中药材产区经济。宣汉县重点发展木香、厚朴、杜仲、黄连等;万源市重点发展花萼贝、桔梗、木瓜、天麻等;达川区、通川区重点发展乌梅、金银花等;开江县重点发展银杏;渠县重点发展白芍、白芷、百合等,大竹县重点发展大通草、茯苓等。严格管理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提高中药材质量。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绿色中药材产品年产量达20万吨,带动基地乡镇农户年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

2.建立健全中药材保护体系。积极促进宣汉、万源中药资源普查成果转化,结合资源保护建设道地大宗中药材种质资源圃秦巴山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重点对稀缺、名贵野生原料资源种质资源的调查、搜集、鉴定、保存及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保护种质和遗传资源,以达州特色药材及市场紧缺药材品种为重点,建立我市中药材良种研究培育体系,扶持一批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重点培育2个以上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优质种子种苗专业化经营公司,配套建设大宗中药材良种培育繁育基地2500亩。

3.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鼓励利用山地、林地、荒地建设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支持和推广森林康养、林下种植(养殖)等多层次立体复合生态模式。科学建设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基地,整合重要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实现大宗中药材产品有序生产,有计划种植(养殖),解决品种短缺与过剩,重点推进乌梅、杜仲、黄连、花萼贝、黄柏等川产道地和达州大宗品种基地建设。鼓励省内外大型中药企业来达建设一批跨地区经营、以中药材规模化基地共建共享为依托的中药材产业集群。建设县级单位工作站和信息站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和中药材生产信息服务网络。到2020年,新增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10个,中药材生产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达80%以上。

(二)建设中医药生态康养基地,打造康养天堂

4.做优中医药康养空间布局。以通川区、达川区为主体,依托地域交通优势,构建中医药康养创新发展核心区,主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高端服务业与新业态,打造集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中医医疗服务、养生保健、药膳食疗、中医药商业等为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及产业街(区)。以万源、宣汉为主体,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土家族特色文化,重点发展中医药康养、生态康养、民族特色康养和中医药观光旅游等业态,规划打造秦巴药用植物观光旅游园、展览园、养生园、中医药博物馆等,构建秦巴地区生态康养发展带。以大竹、渠县、开江为主体,依托温泉、宗教、历史古迹等特色资源,构建中医药特色康养发展带,重点发展温泉养生保健、中医医疗、健康养老等业态。通过一区(中医药康养创新发展核心区)两带(秦巴地区生态森林康养发展带、中医药特色康养发展带)建设,到2020年,将达州打造成中医药特色鲜明、康养基地布局合理、康养服务完善健全的康养天堂。

5.做实中医药康养旅游发展带。依托一区两带建设,加快中药材种植观光、中药材药膳食疗、中医药文化展览等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森林康养、温泉养生、禅道养生等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和龙潭河、八台山、巴山大峡谷等养生度假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度假区,开发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项目,促进中医药旅游商品创新开发,在景区、景点内开设中医特色诊所(室),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深入发展。到2020年,全市打造中医药康养精品旅游线路1条,建设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示范区1个以上、建设示范性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机构2个以上、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2个。

(三)建设中药材深加工中心,积极打造知名中药品牌。

6.引导产业合理分工布局。以通川区食品药品加工集中区为基地,集聚全市优质中医药生产企业,推进中药工业创新发展与高端发展,打造中医药创新发展核心区。以万源市工业园区、宣汉县柳池工业园区方斗食(药)品加工区为基地,依托万源、宣汉中药材种植规模大、产量大的优势,打造中药饮片加工企业集群,构建中药饮片规模化发展区。按照两区(中医药创新发展核心区、中药饮片规模化发展区)的产业布局,引导各地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和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中药加工制造业错位发展、集聚发展。

7.积极培育引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重点推动中药配方颗粒、小包装等产品做大做强,加快直服粉末饮片、中药煮散颗粒、定量压制饮片等新型中药饮片研发。大力扶持本地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加快推进基于古方、名方、验方和秘方的中药新药(院内制剂)以及中药独家、保护品种的研发与产业化,开展大品种品牌中成药二次开发,大力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品种,鼓励企业提升中成药品种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积极引进域外优质知名中药生产企业,鼓励中药企业兼并重组、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绿色制造,促进药品技术转让,推动医药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快速集中。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分工协作,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聚成型。到2020年,全市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达5家,中成药制药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家,产值达30亿元,打响达州产中药品牌。

8.壮大中医药衍生品产业。积极推动复方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提取物扩大产业规模,实现植物提取物产业多元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围绕中药有效成分,开发与培育有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辅助降血压、血脂、血糖等功能的中药保健品或饮品。大力发展橄榄油、崖柏精油等为原料的中药天然精油、化妆品、洗浴品等日用品;依托我市乌梅等道地或大宗中药材,加快发展中药养生保健白酒等药、酒、果、茶等相关联的中医药衍生品。

9.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增强商标品牌意识、发挥企业品牌建设的主体作用,鼓励产业园区创建全国、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四川名牌。坚持名企、名品、名标、名牌、名区联动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和品牌营销,引导中医药企业积极开展商标国内、国际注册,支持品牌中医药健康企业在制备工艺、临床用途及包装等多方面申请国内外专利。鼓励达州产道地药材申请地理标志和专用标志使用,积极培育形成品牌优势产业和知名龙头企业,提升我市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四)建设中医医养服务中心,大力提升中医服务能力。

10.健全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全市各中医院的新建、迁(扩)建、升级改造等工程,建立以公立医疗服务为主体,社会办中医服务为补充的覆盖市、县、乡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以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载体,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加强中医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发挥大型中医院人才培养和院内制剂研发辐射作用。以市、县(市、区)中医院为龙头,加强中医医联体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专科性质的中医医院,加快发展个体中医诊所并规范中医诊所建设,打造国医连锁诊所。到2020年,全市新创三级中医院一家,打造国医连锁诊所10家以上,建设达州市中医药院内制剂研发中心,初步建立川渝陕结合部中医医疗服务中心。

11.发展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加强中医药康复保健科室建设,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积极设置康复门诊、功能治疗区和独立病房,全市二级中医医院均设置或明确康复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将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设置,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及具备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置或明确治未病科。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康养机构。促进中医技术与康复医学融合,建立各级中医医院与下级医院和基层社区康复机构帮扶和双向转诊机制。

12.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康养协作机制,支持各级中医医院设置或明确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着力推进通川区中医院康养中心项目、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等重大医疗养老项目建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建中医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支持企业发展中医康复养老机构。开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拓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内容,提高社区照料服务的中医药参与率。鼓励社会资本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特色的护理院、疗养院,积极培育中医医养融合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打造1—2个中医药特色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基地。

(五)建设秦巴地区药材及医药仓储配送中心,巩固提升达州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13建立健全医药配送体系。规划建设1—2个现代医药配送中心,吸引药品供应商与配送企业建立网络伙伴关系,重点实现与国内外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的互联互通,推动达州产优质产品走出去。鼓励我市优势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中药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形成稳定的原料采购机制保护药农和企业的利益。扶持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推动合作社与加工企业、专业市场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药农市场议价能力,实现订单种植、合同销售。积极建设中医药产品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加强中药材集中仓储配送网络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实现中药材从种植、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全流程贯通追溯,确保中药材及产品质量安全,将达州打造为秦巴地区药材及医药仓储配送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将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有效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市级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履行相关职责,积极推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二)强化政策推动。切实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统筹协调科技知识产权、经信、农业、林业园林、卫生计生、扶贫移民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相关专项资金。市财政进一步加大对达州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支持。推动金融机构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医药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在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全市本土医疗机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采购和使用达州本地生产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及其他中医药产品。

(三)强化人才支撑。以省名中医、省名中药师、省学科技术带头人、中医中药高级讲师、副主任及以上中医师、副主任及以上中药师、企业高管、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管理人员等人才为基础,组建达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专家库,科学指导产业发展。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达州中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名家的传帮带作用,健全我市中医药师承制度,完善基层中医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校企、院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在职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流通使用整个产业链的人才体系。

(四)强化科技研发。加强对中医名方、验方和医院制剂方的收集、筛选,加快中药新品种开发和名优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围绕大宗食药同源药材,进行资源、物质基础、药理毒理及饮片、中成药、提取物、保健用品等全方位系统研究开发。积极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职务性医药科技成果的所有权、收益权和分配权制度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加快中医药科研和成果转化。

(五)强化要素保障。用好用活现有土地政策,对审核后入驻园区的中医药企业或机构,按同期工业用地价格挂牌出让,重大项目的用地可根据投资强度、技术含量、税收贡献等不同,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予以优惠。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帮助争取更多商业融资,支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中医药产业项目建设。扩大直购电、天然气直供政策,鼓励利用富余电量和留存电量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对不能保障集中供热的园区,积极争取充足的用气指标满足中医药企业生产需求。